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妇人病

1.证治要点

(1)由于妇人在生理上有经、带、胎、产、乳等特点,因此,也就产生一些妇人所特有的疾病。一般由于肾、肝、脾、心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损伤冲、任(督、带)所致。

(2)妇人病应着重从下腹部与经带的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如经期提前,色鲜红属血热,治以清热凉血,可取血海、三阴交、行间、曲池。如量多色淡属气虚,治以补气摄血,可取气海、足三里、百会、隐白。如月经错后,下腹凉痛喜按属气血两虚,治以补益气血,可取补气补血穴位,多用各种灸法。少腹胀痛,色紫红有块属气滞血瘀,胀甚于痛偏气滞;痛甚于胀偏血瘀,治以行气活血,可取期门、天枢、血海、膈俞,必要时可加电针。如白带稀白、无味属寒湿,治以温散寒湿,可取三阴交、足三里、丰隆、交信。带下色黄,黏稠,有腥臭味属湿热,治以清除湿热,可取行间、阴陵泉、三阴交、蠡沟。

(3)治疗妇人病的要穴多在腰以下腹背部,最常用的有任脉会阴、曲骨、中极、关元、气海;督脉的长强、腰阳关、命门;膀胱经的气海俞、关元俞、白环俞、次髎;肾经的横骨、大赫、气穴;脾经的腹结、大横;经外奇穴的子宫、腰眼。可以根据不同症候加以选用。

2.主要病症

(1)痛经:

本证一般分虚实两类,证治同前所述。刺灸时机应于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开始,每日或隔日一次,直至月经干净为止。针对痛经实证多取四肢穴位,如四关、三阴交、血海、地机;虚证多取下腹背部穴位,如气海、关元、水道、次髎或中极、归来、命门、腰眼,必要时配合耳穴,取子宫、内分泌、皮质下、神门、肝、肾点等。

(2)闭经:

引起闭经的原因十分复杂,本证也可以分为虚实两类,证治同前所述。针灸对继发性闭经,特别是精神创伤或卵巢功能失调所致的闭经有较好疗效,但要善于守方,持之以恒,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功能性子宫出血:

引起子宫出血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在血止后,当进一步做妇科检查,排除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出血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治法:

1)隐白、大敦,三棱针点刺出血。

2)水沟、百会或二白、落枕穴,留针或电针30分钟。

3)耳穴子宫、膈,留针或加电针30分钟。

4)针刺或梅花针叩打腰以下腹背部(即下脊背),尤其是骶部八髎穴。

(4)盆腔炎:

本病多由湿热下注,伤及胞络所致。属中医学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带下”等证范围。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可取合谷、下巨虚、太冲或曲池、内庭、三阴交、蠡沟。腰痛明显则侧重加下脊背部穴位,腹痛明显侧重加下腹部穴位,必要时可以采用特殊手法刺维道、五枢和次髎,或配合耳穴,取内生殖器、盆腔、肾上腺、内分泌、交感、神门点等。

(5)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是造成难产的因素之一,针灸治疗胎位不正目前已有大量报道,尤以艾条熏灸至阴穴资料最多,疗效亦稳定,成功率在80%以上。除灸法外,还有针灸并用、电针诸法,亦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矫正后胎位不正复发率为10%,一般经艾条熏灸,仍能得到矫正。

(6)乳腺增生病:

本病的产生与冲任失调及情志不遂有关。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对本病有良好疗效,一般病位在肝、脾,病性属气郁、痰阻,故治疗应着重消除痰气之结,取前胸乳房邻近穴位为主,如乳根、屋翳、膻中、天溪,向乳头方向横刺,留针30分钟,亦可以配用肩背部穴,如肩井、天宗、百劳、肝俞和远道穴,如少泽、内关、臂中、足三里、丰隆、阴陵泉,肿块明显者可围刺之,必要时配合耳穴,取内分泌、乳腺、肝、脾点等。 OLu4zzwkSKldWplG3VZzqjSvrKp8wX3lmNbnynKCqRIMvlOHaLPiKzUvj81Ap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