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皮肤病

1.证治要点

(1)根据肺与皮毛相关的理论,皮肤病多与肺脏和皮部经络病变有关,所以常取与肺经有关的穴位,如尺泽、肺俞、列缺、耳穴肺区和鼻穴肺区(印堂),针刺宜浅勿深。古代浅刺有刺卫,单针式有毛刺、半刺和直针刺;多针式有傍针刺、扬刺。亦有刺营的络刺、豹文刺,直接将血管刺破放血。也可以用梅花针、三棱针刺破血管后再加拔火罐和各种灸法,如麦粒灸、铺姜灸、铺蒜灸等。

(2)根据皮肤损害的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如皮损红肿属热宜清热,可取曲池、尺泽、委中、少商、血海、百虫窝、大椎、合谷、太冲、蠡沟、内庭等,可点刺出血;如皮损渗出属湿,宜祛湿,可取丰隆、足三里、曲池、阴陵泉、三阴交;如皮损时隐时现,变化不定属风,宜疏风,可取风门、风市、风池;如皮损糙裂属燥,宜润燥,可取照海、太溪、三阴交;如皮损瘀点瘀斑属血瘀,宜活血化瘀,可取大椎、膈俞、血海。必要时配合耳穴,取肺、神门、交感、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风溪。痒重可取天鼎、环跳或割耳背静脉降压沟附近,并挤出血。

2.主要病症

(1)荨麻疹:

荨麻疹病虽在表,但有内在因素起作用,急性期应以祛风清热为主,可取曲池、血海、足三里;上肢疹重加合谷透劳宫;下肢疹重加太冲透涌泉;腰背疹重加至阳、膈俞;腹部疹重加中脘、天枢。顽固者采用刺络放血,可取曲泽、委中、耳尖或大椎加拔火罐。如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则应以通腑清热为主,可取内关、内庭、天枢;对于慢性患者,证候多是由热转寒,气虚血瘀,治疗应从补气化瘀着手,可取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古人有“祛风宜活血,血行风自灭”之论,强调活血化瘀在治疗风病中的作用。

(2)湿疹:

本病除采用局部直接刺法外,应按病性、病位加以相应治疗。一般而言,风、寒、热邪及气虚易治,湿、燥邪及阴虚难愈,所以治疗湿疹要善于守方。对于干性湿疹可采用扬刺或梅花针叩打患处,稍见出血点或渗血后,待干敷贴肤轻松软膏、皮炎平软膏或复方康纳乐霜,连续坚持治疗2~3个月,可达到较好的效果。神经性皮炎也可仿此辨证治疗。

(3)带状疱疹:

本病治疗多取少阳、阳明经穴位,如支沟、四渎、上巨虚或足临泣、外关、下巨虚,或按神经节段分布取相应的膀胱经背俞穴,痛剧或发热加曲池、合谷、太冲、光明,亦可以采用火针疗法或耳穴耳尖点放血。

(4)急性淋巴管炎:

本病治疗多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手阳明经穴,如灵台(第六胸椎棘突下)、曲池、委中,四关或针对红丝进行围刺,或沿红丝止点,每隔1寸依次点刺出血到起点,最好用挑刺疗法。如出现疔疮走黄症状,即壮热烦躁、恶心呕吐、神志昏愦者,一般应配合中西药治疗。 O/U9aqJ/fXuzpOTjcpK28OtnvFA+chaFQlaQ2fdmf4XQ3wxvXnVrsYnmatsVd5k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