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适应五脏病变的五种刺法(五刺)

1.半刺

“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毛,此肺之应也”。

半刺是指针快进快出,如拔毛状,刺皮而不入肌层的一种方法。由于其浅刺疾出,好像仅刺了一半,所以称“半刺”。用于治疗皮肤病症。

2.豹文刺

“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

豹文刺是指在穴位的左右前后进行散刺,刺中细小络脉,放出络脉中瘀血的一种方法。由于此法刺的部位较多,左右前后均刺,出血时像豹的斑纹一样,所以称“豹文刺”。用于治疗血热证。络刺指的是放血部位和针刺原则;赞刺和豹文刺指的是针刺的具体方法和适应证。

3.关刺

“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

关刺是指直刺四肢关节附近的尽筋(肌腱附着于骨处)的一种方法,针刺时要避免伤脉出血。由于刺在关节附近,所以称“关刺”。用于治疗某些四肢关节的病症。

4.合谷刺

“合谷刺者,左右鸡爪,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合谷刺是指刺在肌肉之中,针向几个方向刺之,形如鸡爪的一种方法。一说鸡爪刺用针缓伸缓缩,如鸡足之爬搔。由于古人将肌束重叠会合处称为“谷”,所以称“合谷刺”。临床用于治疗各种肌肉病症。为了加强针感的效应亦常用这种方法。

5.输刺

“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输刺是指针直进直出,深刺至骨部的一种方法,由于“输”有“通达”的含义,针刺深达骨膜部,所以称“输刺”。用于治疗骨的病症。

上面介绍了《灵枢•官针》中的各种刺法,其所述内容比较朴素,能够切合临床实际。目前应用的刺法中,有很多是从这些刺法中变化而来的。为了使大家能够得到比较完整的概念,特将古代刺法加以归纳分类(表5-1)。

表5-1 古代二十六刺分类表

刺法的发展,离不开刺治工具的演进。九针是《内经》时代通用的刺治工具,其中铍针、大针用于切割;圆针、 针用于点压;镵针、锋针用于刺营;圆利针、长针、毫针用于刺卫。

关于刺营刺卫理论,《灵枢•寿夭刚柔》中有着详尽的记载:

“黄帝问:余闻刺有三变,何谓三变?伯高答曰: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之留针者。黄帝问:刺三变者奈何?伯高答曰: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

以上这段经文,说明刺营和刺卫是《内经》时代常用的两类刺治方式。刺营即刺脉,以见血为标准;刺卫即刺穴,以得气(针感)为依据。

在《内经》中,我们看到对于病证的治疗,大多数是采用刺脉放血疗法,如豹文刺、络刺、大泻刺、赞刺等均属于这类刺法。自从圆利针、长针、毫针出现以后,这些针具可以深入体表各层组织,于是才为刺卫出气提供了可能与必要的条件。

在《内经》中,我们也看到刺五体——刺皮、刺脉、刺筋、刺肌、刺骨,即哪里有病就在哪里刺治。这种刺卫出气的直接刺法(刺局部、阿是穴),虽然比不上刺营出血古老,但也已趋于成熟,并被广泛应用到临床,特别对痹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刺治方式有单针式和多针式之分,单针式又有单向刺与多向刺之别。单针式刺皮治疗皮痹,有毛刺、半刺、直针刺;刺脉治脉痹,有经刺;刺筋治筋痹,有关刺、恢刺;刺肌治肌痹,有浮刺、合谷刺、分刺;刺骨治骨痹,有短刺、输刺3。此外还有报刺治行痹;焠刺治疗顽痹等。多针式浅刺有扬刺;深浅结合刺有傍针刺;深刺有齐刺。另有刺卫出气的间接刺法(刺远道、邻近穴),《内经》时代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脏腑或寒热都有相应的刺法。同时还总结有循经刺(阴刺、远道刺、输刺2;远近结合刺(输刺1),左右相对刺(阴刺);左右交叉刺(巨刺);前后相对刺(偶刺)等行之有效沿用至今的刺穴方法。

【按语】

中国针灸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刺法丰富多彩,切合实用。王岱教授根据《灵枢•寿夭刚柔》有关“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的理论,将二十六刺加以合理的分类,尤其是“刺卫出气”的直接刺法,其刺治方法有单针刺和多针刺之分,单针刺又有单向刺和多向刺之别,现已被应用到临床,特别对痹症具有较好疗效。

王教授多年悉心研读《内经》、《难经》,并结合临床反复实践探索,对以《灵枢•官针》为代表的古代刺法作了系统概括总结,使之成为便于学习掌握,临床可操作性强的有效针刺方法。 J4n83I4ySwql00Z5BRhbVWQqY9Rub/VpAtYLdCuAPrH/qiVF/RMjTWe0mKGMG+g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