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麟之为灵 ① ,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 ② ,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 ③ ,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 ④ ;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注释】
①麟:麒麟,传说是鹿身牛尾马蹄,是吉祥的象征。
②咏于《诗》:即《诗经》,其中有《周南·麟之趾》篇。书于《春秋》:相传鲁国获麟,孔子哀伤它来得不是时候,所编《春秋》因之绝笔。
③畜(xù):饲养。不类:不像,不类似。
④鬣(liè):某些哺乳动物颈上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
【译文】
麒麟是灵异祥瑞的动物,这是众所周知的。在《诗经》中被歌颂过,在《春秋》中也有记载,它还出现在众多杂记、传记之类的书中,就连妇女和儿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
但是麒麟是野生动物,不能在家里庭院中豢养,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和什么动物都不相似,不像马、牛、犬、猪、豺狼、麋鹿那样一目了然。所以,即使有麒麟出现,人们也不认识它是麒麟啊。
看到它的角,我就以为它是牛;看到它的鬣毛,我就以为它是马;看到狗、猪、豺狼、麋鹿,我一眼就能认出它是狗、猪、豺狼、麋鹿。只有麒麟无法辨识。不能辨识它,那么看见麒麟的时候,说它是不祥之物也是合适的。
【原文】
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 ① ,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注释】
①不待圣人:不等待圣人在位时就出世。形容生不逢时。
【译文】
虽然这样,麒麟的出现,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谋政,麒麟就是为圣人而来的。圣人一定能辨识麒麟。如此看来,麒麟定然不是不祥之物啊。
还有人说:“麒麟之所以被称作麒麟,是依照德行而不是依照外形而定的。倘若麒麟不等圣人在位时就出现,那么麒麟不被人所知晓,而被视为不祥之物,这也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