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是思维导图

导导:思维导图就是一张画,然后在上面写上一些字。

七七:思维导图就是把很多字都写到树枝上。

维维:思维导图就是把很多杂乱的信息整理到一张图上。

……

学学:大家说得都对,也都不对。说对,是因为大家都说出了思维导图的一部分要点;说不对,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说到思维导图的重点。那思维导图到底是什么呢?简单地讲:

思维导图

是一种工具;

是一种帮助我们思考的工具;

是一种帮助我们思考的图形化工具;

是一种帮助我们全方位思考的图形工具。

导导:老师,为什么思考还需要工具呢?我们自己用大脑思考不就可以了吗?

学学: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会思考很多问题,甚至说我们每一秒钟都会在大脑中产生几百甚至几万个想法。虽然这其中的很多想法我们本身可能感觉不到,但是据科学家统计我们人类的大脑每秒钟产生的信息量高达几十个GB(吉字节)。

导导:哇!一秒钟就这么多?!我的手机容量才16G。

学学:是啊,如果把大脑产生的信息装进你的手机,那不到一秒钟就装满了。

众人笑。

学学:我们的大脑每天都会产生无数想法,有些可能是老天赐给我们的灵感,有些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数据资料,也有一些可能是无关紧要的念头。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围绕这个问题可能会产生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这些想法哪些有用,哪些没用?当我们遇上某个问题想啊想哪,想得感觉头都快要爆炸了的时候,谁能帮我们?

导导:我要遇上不会的问题,就问老师,或者问我爸爸。

众人笑。

学学:这个办法也不错,但是有些问题可能老师和爸爸也帮不了你。比如老师出了个让你很头疼的作文题目,你根本不知道如何下笔;期中考试后,老师让每个同学自己回家总结这次考试的经验和教训等。这些问题,老师和爸爸也帮不了你吧?

导导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学学:这时候,思维导图就能帮你把这些复杂的问题解决了。所以说,思维导图就像是大脑的使用说明书,也像是指引我们思考方向的一张地图。为什么思维导图的英文名称是“Mind Map”,正是因为它就像地图一样,能够清晰地指引我们的大脑朝着既定目标的方向去思考。

七七:老师,为什么还有个英文名字啊?思维导图是英国人发明的吗?

学学:七七同学你说得太对了,思维导图就是英国人发明的。其实严格地讲,也不能说是英国人“发明”的,只是这个英国人给这种方法定义了一个名字叫“思维导图”。

导导:老师,是不是牛顿发明的?

学学:哈哈,那肯定不是了。牛顿都离开这个世界快三百年了,但是思维导图的发明人现在还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呢。

会会:原来思维导图的历史这么短啊,我以为它是已经有好几百年历史的事物呢!

学学:是的,思维导图是近些年被定义出来的一个新鲜事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世界脑力锦标赛”?

导导: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只有记忆大师们才能参加的比赛。

学学:哈哈,不是只有记忆大师才能参加——你也可以参加啊——是这个比赛产生了很多位记忆大师!

导导:老师,小孩子也能参加吗?

学学:当然可以,因为有专门为小孩子设置的少年组比赛。

导导:老师,怎么参加?我想参加!

七七:我也想参加!

学学:好。这个问题我们课下再讨论,因为和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关系不大。我要告诉的是,“世界脑力锦标赛”的发起人和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是同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托尼·博赞”。

会会:我看好多地方翻译成“东尼·布赞”。

学学:是的,他的英文名是“Tony Buzan”,不同地方的翻译不一样,其实都是一个人。现在我们来简单看一下托尼·博赞的一些资料。

阅读材料

(以下内容来源于网络搜索,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托尼·博赞简介

托尼·博赞,1942年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被誉为英国的“记忆力之父”。他发明的“思维导图”这一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正被全世界2.5亿人使用。业内人士皆尊称他为“大脑先生”。

世界脑力锦标赛(World Memory Championships)是由“记忆力之父”托尼·博赞于1991年发起,由世界记忆力运动委员会组织的世界最高级别的记忆力赛事。

托尼·博赞是一个教育家、演讲家、大学讲师、咨询导师、政治顾问、运动员、教练员及媒体形象工作者。将博赞聘请为客座讲师的大学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苏塞克斯大学、沃里克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达拉谟大学、利物浦大学、都柏林三一学院、都柏林大学、爱丁堡大学等。

其代表作有:《思维导图》《超级记忆》《开动大脑》《博赞学习技巧》《快速阅读》等。

托尼·博赞:我为什么发明思维导图?

我为什么发明思维导图?首先我带大家去20世纪40年代英国海边的一个小村庄。那时,我刚上一年级,有一个爱好和一个最好的朋友。这个爱好就是自然,这个好友,是和我一样热爱自然的人。我们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跑向田野、溪边和树林,在自然中探索、采集、喂养动物。我们的家就成了一个小小动物园,有猫、狗、蜘蛛、老鼠、猪、鱼、青蛙、蟾蜍、甲虫、蝴蝶等。我们喂养它们,很喜欢它们。

开始上学后,我们得知有1A、1B、1C、1D四个班级,据说我们所在的班级将会对自己产生影响。

我很快明白,1A班里是聪明的孩子,1D班里是蠢笨愚钝的孩子。我被分在了1A,而我那个最好的朋友被分在了1D。7岁的孩子并不会多想什么,只是觉得生活就当如此。在1A班,我们按照每次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排位子。

你们觉得我坐在哪里呢?最初,Tony Buzan从来没考过第一名,得前两名的,不是Memery就是Aps这两个男孩。某天,老师提问了一些特别无聊的问题:说出英国河流里的两种鱼的名字;昆虫和蜘蛛有什么区别;飞蛾和蝴蝶有什么区别。每个问题都有很多很多答案。2周后,老师对我们说:孩子们,有个同学考得非常好。每个人,包括我,都看向Memery和Aps,认为那个“考得非常好”的人就在他们二人之中。而老师却说出了我的名字!我以为老师搞错了,因为我知道我每次考试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题没作答,或者觉得没写对。不管怎样,我还是收拾了一下自己小小的书桌,人生第一次移到了第一名坐的地方,看着右边的Memery和Aps,等待着错误被揭晓,因为我觉得是搞错了。卷子发了下来,桌上的卷子上,写着我的名字,写着“100分”“很棒”“最高分”的字眼。我看着卷子,觉得这些都是我看到有关自然的问题时随手写的答案,当初根本就不觉得这是一场考试。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的名字。就像你问我叫什么,我会答Tony Buzan,从不会期望对方说:真是个天才!你是怎么记得这些的?我可以说出英国溪水和河流中15种鱼的名称,我可以说出昆虫和蜘蛛的15个区别、蝴蝶和飞蛾的15个区别。

我坐在那里,脑海中突然闪出了一个念头,一个改变了我人生的念头,一个让我发明了思维导图的念头。

这个念头就是:我最好的朋友考得怎样?他被分在了1D,通常坐在前排。谁对自然了解得更多?我还是我的朋友?当然是我朋友。我想他应该坐在我这里,而我应该坐在半公里以外的1C。他非常聪明,他能识别动物的飞行状态,鸟、蝴蝶、飞蛾等从地面飞起来后的状态,他通过它们的飞行模式就能认出是什么东西。所以,我心生疑问:谁说谁聪明?谁有权利说谁聪明,谁不聪明?什么是聪明?所以,我一生对大脑和智慧的探索就从这里开始了。这也是我发明思维导图的触发因素。我上学的时候一直做笔记,是个“很会做笔记的人”。在很好的纸上,用很好的笔,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小小的字母。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了大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分数在不断下降。我觉得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去了图书馆,问图书管理员有没有讲述如何应用大脑的书籍。对方说,医学类书籍在那边。我说,我并不是要学怎样给大脑做手术,而是要学如何应用大脑。对方说,那恐怕这里没有。这样一来,我兴致更高了。我做了更多的笔记,写了更多的字,用了更多的纸张,但我的分数仍在下降。

我无法理解,于是开始研究天才人物的大脑,像达·芬奇、达尔文、伊丽莎白一世、毕加索等。我发现,他们都爱用图形、涂鸦,做的笔记都是“乱糟糟的”,而我的是很工整的。他们是天才,可我在学生时代,分数却不断下降。于是我开始研究自己记笔记的方式。我发现,我想你也和我一样,当考试逼近,我会慌张地寻找笔记中的关键点和重点信息,并把它们写在小小的记忆卡上。而记忆卡上的东西只占了全部笔记内容量的不到10%。因而我想,是不是自己把90%的时间都浪费在记笔记上了呢?然后又浪费了90%的时间再次阅读这些信息?之后又浪费了更多的时间思索所记内容的意义?而记忆卡上的关键词记忆起来更加容易。我又发现,记忆卡上的关键词有不同的等级,有关键词、关键关键词和关键关键关键词。

于是,我把重要的信息进一步扩展、丰富,这时候,我觉得色彩能够派上用场了。我开始使用色彩,帮我做编码、组织、架构、突显重点、记忆和创造。慢慢地,我眼前的笔记发生了变化。我意识到,需要在关键词之间建立关联。它们原本是一个个独立的,而我的大脑,任何人的大脑都不是这样运作的。大脑是通过组建关联运作的。于是,我开始使用线条、箭头,用小的形状、色彩来做编码,这样就把笔记各个部分的内容连接起来了。

俗话说,一张图片值1000个字。我对此进行了思考。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张图片包含着有关记忆、学习、创造以及全部思维与认知的1000个词语。于是,我开始加入图片。我不擅长画画,我就画飞机、汽车等简单图形的线条。慢慢地,我的面前出现了一幅地图,这是我的大脑思维外化之后呈现于纸上的东西。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大脑。我长吁一口气:啊!这才是我的语言!思维导图就是我用我的大脑语言同大脑进行对话。

这个语言包括:图像想象、编码、关联以及方位布局。思维导图就这样产生了。我非常开心,因为它能帮我做我想做的一切。帮我解决问题、集中注意力、做游戏,我还可以对其美化,用它来解决需要集中注意力的问题。我想做的任何事情,思维导图都能帮我做,帮我研究、帮我学习、帮我备考,帮我书写我所写的书。以写书为例:我先做一个思维导图,把主要的枝干梳理出来,用思维导图处理各个枝干,这就有了各个章节,然后整部书就出来了,只需要用句子和语法填充好。

1973年,BBC发现了我所做的事情。我很爱做思维导图,它让我的大脑以一种许久都不曾有过的方式来运作。仿佛我开车行驶在人生之路上,车窗原本灰尘密布,突然被“呼呼”一扫而空,思维导图让我的视线变得清晰,让我带着智慧和认知去看。BBC发现了这点,说:年轻人,我们想请你做一档半个小时的节目。他们知道我当时已经用思维导图来教特殊教育的学生、成人、大学生、商人、政府人员,但仅仅是个爱好而已。

我说,我很高兴能够做这个节目。于是我们开了个会,会上,我把这个半小时的节目用思维导图给展现了出来。图的中央是个人脑,框在电视荧幕中。他们说,我们想要给大脑划分出区域。于是,从这个画着人脑的电视荧幕中,各个枝干出现了,可以加入他们想要的各类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想要一个有关记忆的枝干,于是就有了各种内容:学习中、学习后、记忆问题、记忆问题的解决、记忆技巧、记忆历史;他们想要一个有关记笔记传统的枝干,于是就有了直线式、字词等;他们还想要一个有关思维导图的枝干,于是就有了思维导图的应用、理论、指南等。思维导图就这样渐渐丰富起来。BBC的一个负责人说,年轻人,这种思维导图看起来得做10期节目,而不是1期,不是吗?我说,是的,先生,当然是的。他说,好,那就做10期节目。

我走到门口的时候,他说,你能写本有关它的书吗?我说,可以,先生,我可以写本书。1974年4月,一本名叫《运用你的大脑》的书,还有BBC的10期节目《运用你的大脑》就问世了,而且一直播了15年,每年都重播。思维导图被拍成了电视系列节目,在一个广阔的平台上起飞了。如果我要把他们所想要的东西都列成清单,那么内容就是零散的,无法让人印象深刻,只会是个半小时节目,而不会变成名为《运用你的大脑》的经典书。思维导图就是这样产生的,而且,如果您愿意的话,还在向世界各地蔓延。 Fp210Ls3vjgY95CbyjxWObC+lDKudUu4TTI3O2tK09oJq+rCYrIr5na/q1smriF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