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课
三顾茅庐天下计

〔明〕罗贯中

题解

本文标题修改杜甫诗句而得。杜甫《蜀相》全诗如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刘备“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诸葛亮初见,即献扫平天下大计,故此标题颇合文意。

人物故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中国章回体小说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其他作品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有学者认为,《水浒传》也是罗贯中作品,学术界对此常有争议。《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外,罗贯中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主课文

二人歌罢,抚掌大笑。玄德曰:“卧龙其在此间乎!”遂下马入店。见二人凭桌对饮:上首者白面长须,下首者清奇古貌。玄德揖而问曰:“二公谁是卧龙先生?”

长须者曰:“公何人?欲寻卧龙何干?”

玄德曰:“某乃刘备也。欲访先生,求济世安民之术。”

长须者曰:“我等非卧龙,皆卧龙之友也。吾乃颍川石广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

玄德喜曰:“备久闻二公大名,幸得邂逅。今有随行马匹在此,敢请二公同往卧龙庄上一谈。”

广元曰:“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

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玄德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乃立于门侧窥之,见草堂之上,一少年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玄德待其歌罢,上草堂施礼曰:“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昨因徐元直称荐,敬至仙庄,不遇空回。今特冒风雪而来。得瞻道貌 [1] ,实为万幸。”

那少年慌忙答礼曰:“将军莫非刘豫州,欲见家兄否?”

玄德惊讶曰:“先生又非卧龙耶?”

少年曰:“某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愚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江东孙仲谋处为幕宾;孔明乃二家兄。”

玄德曰:“卧龙今在家否?”均曰:“昨为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矣。”玄德曰:“何处闲游?”

均曰:“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玄德曰:“刘备直如此缘分浅薄,两番不遇大贤!”

均曰:“少坐献茶。”

张飞曰:“那先生既不在,请哥哥上马。”玄德曰:“我既到此间,如何无一语而回?”因问诸葛均曰:“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日看兵书,可得闻乎?”均曰:“不知。”张飞曰:“问他则甚!风雪甚紧,不如早归。”玄德叱止之。

均曰:“家兄不在,不敢久留车骑;容日却来回礼。”玄德曰:“岂敢望先生枉驾。数日之后,备当再至。愿借纸笔作一书,留达令兄,以表刘备殷勤之意。”均遂进文房四宝。玄德呵开冻笔,拂展云笺,写书曰:

“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 [2] ,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 [3] ,施子房之鸿略 [4] ,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达,再容斋戒薰沐,特拜尊颜,面倾鄙悃 [5] 。统希鉴原。”

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

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诗曰: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玄德闻歌曰:“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向前施礼曰:“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驴答礼。诸葛均在后曰:“此非卧龙家兄,乃家兄岳父黄承彦也。”玄德曰:“适间所吟之句,极其高妙。”承彦曰:“老夫在小婿家观《梁父吟》,记得这一篇;适过小桥,偶见篱落间梅花,故感而诵之。不期为尊客所闻。”玄德曰:“曾见令婿否?”承彦曰:“便是老夫也来看他。”

玄德闻言,辞别承彦,上马而归。正值风雪又大,回望卧龙冈,悒怏 [6] 不已。后人有诗单道玄德风雪访孔明。诗曰: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 [7] ,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 [8] ,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未知其言若何,下文便晓。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

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

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9] ,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

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

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

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诗赞曰:“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

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麻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于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又有古风一篇曰:“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 [10] ;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玄德等三人别了诸葛均,与孔明同归新野。玄德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

注释

[1]道貌:清雅飘逸的风貌。

[2]陵替:衰败。

[3]吕望之大才:吕望即姜子牙,商末周初战略家,协助周文王、周武王完成灭商兴周大业。

[4]子房之鸿略:子房即张良,秦末汉初战略家,协助刘邦灭秦灭项羽,建立大汉王朝。

[5]鄙悃(kǔn):鄙是谦词,指自己;悃:诚恳,诚意。

[6]悒怏(yì yàng):忧郁不快。

[7]荏苒(rěn rǎn):形容时间的流逝。荏: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椭圆形,有锯齿,开白色小花,种子通称“苏子”,可榨油;嫩叶可食。

[8]揲蓍(shé shī):古代数蓍草以占卜吉凶。

[9]鹤氅(chǎng):氅是大衣。古人用鹤类水鸟羽毛装饰衣服和旗幡,鹤氅就是带有鹤羽装饰的大衣。

[10]陇亩(lǒng mǔ):田地。

参考译文

本文为白话文,译文略。

赏析与写作指导

《三国演义》中的对比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共创大业,是千古佳话。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写了“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算是一笔带过,《先主传》中则只字未提。罗贯中却对此大加铺排,曲曲折折写了两回。

为什么呢?第一,罗贯中设定刘备为多国纷争中正统、正义一方,重视贤才历来是圣君明主的特点之一,他要通过三顾茅庐,表彰刘备是个圣君明主。第二,刘备势单力薄,很难在多国纷争中找到发展空间,诸葛亮的隆中对,给刘备规划了先夺荆州(一步),再取成都(二步),再图一统天下(三步)的三步战略,这个战略是刘备日后整个事业的指针。

基于这两点,三顾茅庐在蜀国建国和联吴抗曹达成三国鼎立格局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罗贯中浓墨重彩描述三顾茅庐,极具洞察力。

《三顾茅庐天下计》,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就是对比。全文有如下几重对比关系:

刘备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态与曲折过程形成对比;

刘备求贤诚恳之心与张飞反复泼冷水形成对比;

石广元、孟公威的不问世事与诸葛亮的洞察时势形成对比;

刘备的回天乏术与诸葛亮的胸有韬略形成对比。

整部《三国演义》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复杂对比。

罗贯中以刘备为挽救天下、延续汉祚的大英雄,在多方角逐中,他代表着正统和正义。但在情节叙述过程中,刘备却是个有德乏才的形象,没有开拓局面、驾驭天下的政治才干,更别说雄才大略了。名与实的矛盾,形成了一重对比。

对曹操的品德和行为,《三国演义》刻意批评和否定,作者将他定位为篡权乱国、横征暴敛的奸雄。可在叙述曹操故事时,却掩饰不住地显示了他的辽阔胸怀和雄才大略。这还是对比。

延伸知识

小说地位的变迁

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包括论文)是主流文体,小说乃下里巴人所为,作者没有社会地位。官场人即使有文学志趣,也只能写点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那样的笔记体作品。如《三国演义》这般小说巨构,只有无官一身轻的草野之人才有时间经营之。

直到清朝末期,中国出现报纸,小说借助报纸传播具有较广市场,文化地位也有所提高,小说家地位也跟着有所提高。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新文学运动勃兴,小说叙事方式发展极快,能包容社会现实内容,显示了参与社会思潮、沟通社会认知的威力,终于超过诗歌、散文,成为新文学史上的主流文体。

一部中国新文学史(五四运动至今),具有重要文学地位的作家,大多是小说家:鲁迅、矛盾、老舍、蒋光慈、赵树理、丁玲、巴金、周立波、姚雪垠、杨沫、梁斌、柳青等。作为学术著作的文学史,被他们占了最大篇幅。从事诗歌、散文创作的文学家,影响力无法跟小说家比,广为人知的只有郭沫若、艾青、徐志摩、穆旦、周作人等少数几人。连写作《黄河大合唱》的张光年、写作国歌的田汉,知名度都不高。这有点不公平,但这是由文化风尚自然形成的。

副课文

越过西人谋自强

然则西人曷为为此言?曰:嗟乎!狡焉思启封疆以灭社稷者,何国蔑有?吾深惑乎吾国之所谓开新党者,何以于西人之言,辄深信谨奉,而不敢一致疑也。西人之政事,可以行于中国者,若练兵也,置械也,铁路也,轮船也,开矿也。西官之在中国者,内焉聒(guō,多言)之于吾政府,外焉聒之于吾有司,非一日也。若变科举也,兴学校也,改官制也,兴工艺开机器厂也,奖农事也,拓商务也,吾未见西人之为我一言也。是何也?

练兵,而将帅之才必取于彼焉;置械,而船舰枪炮之值必归于彼焉;通轮船铁路,而内地之商务,彼得流通焉;开矿,而地中之蓄藏,彼得染指焉。且有一兴作,而一切工料,一切匠作,无不仰给之于彼。彼之士民,得以养焉。以故铁路开矿诸事,其在中国,不得谓非急务也。然自西人言之,则其为中国谋者十之一,自为谋者十之九。

若乃科举、学校、官制、工艺、农事、商务等,斯乃立国之元气,而致强之本原也。使西人而利吾之智且强也,宜其披肝沥胆,日日言之。今夫彼之所以得操大权,沾大利于中国者,以吾之弱也,愚也。而乌肯举彼之所以智所以强之道,而一以畀(bì,给予)我也?

恫乎英士李提摩太(英国来华传教士)之言也,曰:“西官之为中国谋者,实以保护本国之权利耳。余于光绪十年回英,默念华人博习西学之期,必已不远。因拟谒见英、法、德等国学部大臣,请示振兴新学之道,以储异日传播中华之用。迨至某国,投刺(名片)晋谒其学部某大臣,叩问学校新规,并请给一文凭,俾(bǐ,使)得遍游全国大书院。大臣因问余考察本国新学之意,余实对曰:‘欲以传诸中华也。’语未竟,大臣艴(fú,生气)然变色曰:‘汝教华人尽明西学,其如我国何?其如我与各国何?’文凭遂不可得。”又曰:“西人之见华官,每以谀词献媚,曰:‘贵国学问,实为各国之首。’以骄其自以为是之心,而坚其藐视新学之志,必使无以自强而后已。”

今夫李君,亦西人也。其必非为谰言以污蔑西人,无可疑也。而其言若此,吾欲我政府有司之与西人酬酢(chóu zuò,交往)者,一审此言也。

——〔清〕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思考与训练

1.曹操的历史贡献和地位,历来有争议。请你搜集一些资料(除《三国演义》外,还有《三国志》,以及中国通史著作等),仔细研究一番,看看你会形成什么看法。

2.刘备第二次造访未遇,给诸葛亮留下一纸便笺,写得气息酣畅、胸怀辽阔、心意诚恳、文采灿烂。请背诵之。

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衰败),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达,再容斋戒薰沐,特拜尊颜,面倾鄙悃。统希鉴原。 n3AqQeKE/fT3XtHVjcFtehr1Ebc5TXuPRYTHJksvHoCJNLERjwQdz47tlST1TqS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