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营问答五

如何扩大市场份额

问题

如何从事销售、指导员工,以及如何与其他公司形成差异化竞争,提升市场份额。

塾生问

继承事业的历程和现况

今天能在塾长及诸位塾生面前得到经营问答的机会,我衷心表示感谢。我的问题有以下三点,请塾长多多关照,不吝赐教。

问题一,身为销售公司的社长,为了提升业绩,该怎样把握销售?为了刹住销售下滑趋势,塑造盈利体制,包括自身在内,应该改善什么地方?

问题二,社长应该如何指导员工,才能使员工不流失?

问题三,在成熟的制服业市场,应该如何实现与其他公司的差异化,提升业绩?

首先,我想说明一下经营这家公司的由来。

我在1989年4月1日进入了父亲经营的公司。之前,我在东京的大学毕业后,进入与家业毫无关系的行业,成了工薪族。当时我对公司不满,对上司牢骚满腹,可以算得上是坏员工。自己的事情只字不提,却要求上司具备超人般的高尚人格,把工作中的挫折都归咎于公司和上司。因为在工作上郁郁不得志,所以当家里叫我回去继承家业时,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于是回到了故乡。当时我以为,在人格高尚、受人尊敬的父亲之下,我应该能够大展拳脚,这也是我回去的原因之一。

进公司后,我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拼命地认真工作。我想方设法地要得到公司的认可,于是对公司过往的举措百般挑剔,挑出了很多问题,也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公司业务繁忙,每个人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我不好意思早回家,于是刻意找了些工作,留下来和其他人一起加班,直到最后。

我扬言要找出并根除忙碌的原因,改变了接单后的配货方法及物流仓库的作业方法,导入了产品流的管理系统,以此为起点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我是以接班人的身份进入公司的,所以总想把不太理想的工作环境变得更有效率,希望通过这样,别人能认可我的存在价值,这就是我当时的出发点。我的动机并不纯粹,不是为了员工着想,而是总想使不被认可的自己得到他人承认,努力的动力全部源于这种利己的思想。

在工作上,我自命不凡。从进入公司的第二年开始,由于总务部长辞职,我被任命负责财务和劳务管理工作。而且,由于工厂和销售部门在不同的办公楼,为了使这两个部门能在一个地点办公,我还承担了新公司大楼设计、搬迁准备等工作,第二年也每日忙得不可开交。

然而,搬进新办公楼的第一年,也就是我进入公司的第三年,父亲突然去世了。母亲担任社长,资深干部各自成为各自部门的高管,而我虽是财务负责人,但实际上所有经营上的事情都由我裁决。我虽然有一点自以为是,但之后伴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销售每况愈下,我通过控制经费,勉力支撑,总算将公司维持到今天。

我不是凭什么一技之长加入公司的。一不懂销售,二不懂裁剪缝衣。我只能抓大局,看管整个公司。如果发现有没有人负责的工作,我就硬着头皮顶上。现在,我跟着销售一起,到处拜访客户,在销售方面投入的时间大大增加。过去负责的财务和物流系统并不是我的本职工作,但因为只有我最清楚来龙去脉,所以至今仍然还要在上面花一些时间。这些部门尽管有一线员工在操作,却没有人负责管理,而且这些作业的规模也还未达到需要特意找人管理的程度。

销售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在眉睫的体制转变

我介绍一下第一个问题的背景。

我听说公司向来不善销售。由于我们原本从事白色工作服业务,又是工厂直销,同行少,就算在家里坐着,也有订货电话主动打进来。客户或到店铺来购买,或即使不便前来,也致电销售,抱歉地请我们上门洽谈业务,公司一直都是这种销售模式。但是,在石油危机之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也不得不外出跑业务,主动推销。

我加入公司时,恰逢日本刚进入泡沫经济时期,业绩一路直线上升。可是,从父亲那一辈开始,公司就饱受人员流失的困扰。或许是因为这个行业比较容易自立门户。进入公司后,我马上着手招聘员工,但在中途跳槽而来的人中,找不到什么优秀人才,于是,从第2年开始聘用应届毕业生。今年已经是第18年招聘应届毕业生了。可是,人员依然无法稳定下来。

销售额每年持续走下坡路,在这种形势下,目前最关键的是提升销售额。刚进公司时,我对销售工作非常反感。我原本就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仅凭进公司时在新人培训中学得的一点皮毛,只够应付接洽重要客户的工作。

可父亲死后,销售人员接二连三地辞职,因此我承担的销售工作比重越来越大。起初,我常站在财务的立场,对销售业绩指手画脚,员工也十分厌烦我这种态度。在每年年末结算时,销售负责人接二连三地离开公司。公司员工流失比例居高不下,恶名在外,销售额更是一降再降,最终,在公司里比我资历长的员工一个都没有了。

就在这期间,我开始负责设定目标,还负责决策行动方针,甚至,还负责教育相关的事务。之后,又发生了造反事件,销售部长和业务部长一起辞职,我只好亲自出马,与销售人员一起拜访客户。这既是为了不丢掉客户,也是为了指导新加入公司的员工如何销售。虽然我对销售并不擅长,但对于当时销售队伍而言,我的领导总聊胜于无。

我与销售人员一起拜访客户,希望能与员工一起共渡难关,但是,在4年前,3个销售干部、员工一起提交了辞呈。从那时开始我才明白,自己对员工缺乏感谢之心。之后,在姐夫的推荐下,我加入了盛和塾。

我重新建立新的体制,以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与现场员工共同行动。一位曾担任生产管理的人有威望,所以我邀请他负责统筹销售队伍。而我很清楚,自己并不是与客户洽谈、给客户送礼的料子,于是决定以社长的身份尽可能地多拜访客户,在年末年初时期,我拜访了约1500个客户。

但是,这3年来业绩并没有起色。虽然销售人才相对稳定下来,但销售额并没有增长。为了减少失误和损耗导致的无用功,我曾积极筹划,企图建立系统。然而失误并未消失。每一次的措施都实现了一些改善,但因此也增加了更多额外的工作,忙碌程度不减反增。2001年,公司导入了ISO9001,每当有投诉时,只能靠采取补救措施把眼前对付过去。

在销售活动方面,我做了大量尝试。也设立了销售日志和日程管理制度,反复试错。可是,没有一个制度贯彻到底,往往一个没实施彻底就转移到下一种方法。不要提数字目标,连行动目标尚且无法完成,然后不了了之。我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制作销售工具和建立机制,使销售人员能在客户面前自信地说明产品,让接单后的跟进工作令人放心。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在从事这些工作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多跑一些客户。

我们的销售活动以既有客户为中心,目的是跟踪客户,不漏掉客户的每一个潜在或追加的需求。同时,我还要提议新产品,提升终端市场份额,激活已经中断来往的休眠客户,实施新措施,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然而,像这样开拓新客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由于开拓新客户占用了太多时间,导致我们对已下单的客户疏于应对,于是招致投诉,最后丢掉业务。

同时,像这样找到的新项目,只要规模稍大,产品就没有差异化。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挤上擂台,却不得不跟对手在价格上拼高低,几乎得不到什么利润。

在这种情形下,我最重视的是对现有客户的服务。好不容易拿到订单,我希望能提供完美的服务,让客户满意欢喜,再把我们转介绍给其他客户。在员工的教育培训上,我也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

尽管现场员工也很努力,却不能完成客户的拜访计划。目标之所以无法完成,到底是因为计划有问题,还是因为正确的计划没有得到执行而得不出结果,我连原因也搞不清楚。现在,我正在设法减少忙碌,把重点放在计划的实施上。

我一直认为,要追求全体员工的幸福,最重要的是设法增加销售额。但是,销售额却迟迟不见起色。就算产生了利润,也是因为薪酬较高的老员工辞职,致使成本减少。然而,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谈不上高,也几乎拿不到奖金。

在这期间,我们的销售额跌到巅峰时期的一半,而组织却和当时一模一样。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从今年开始,对组织进行了整改,总共44名员工中,除了我这个社长,销售部有22人,商品部有18人(含2名负责人),总务部有3人。

销售部中,实际上负责跟进客户的销售人员有11人,加上销售部长及2名非正职的助理,共14人从事外勤工作。销售部在办公室接电话和订单的有2人,跟进后续业务的有3人,仓库出入库管理有3人,合计事务部门的人员共8人,其中4人是临时工。商品部包含工厂中的2名事务及打版(把设计师所画的设计图制成版纸的人)人员,一共是14人。还有,店铺中有临时工2人、承接夜来节 设计业务的商品部长及外包人力公司派遣的员工共2人,合计18人。

在工作上,没有一件工作是没有用的,也没有一个人游手好闲。就连间接部门也有6人要身兼多职,负责接洽客户,承担数字任务。所有人都忙得团团转,可是,从现在的销售额看来,我们还根本谈不上盈利体制。

之所以销售额不高却忙得不可开交,我觉得是工作方法有问题。因为忙,一些该做的事没有落实,最后反而增添了许多额外的工作。由于疏于联络而出现失误、由于怕麻烦而不按流程操作,导致犯错,出现损耗。虽然我强调不管多忙也要按部就班,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但是,就连进公司刚1年的员工,对改变既有的工作方式也很抵触,而负责推动这些工作方法的干部也改变不了意识。包括人的管理问题在内,我不知道应该从哪里着手进行改善。

如果再进一步承担销售工作,我只能给自己销售客户和任务,和其他人一样,做一个销售人员的工作。而我在公司里也曾经公开说过,我很清楚自己在销售上少根筋。我是否应该把自己当作一个高级销售,带动业绩的提升?如果做不到的话,那么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同时,为了扩大销售额,塑造高收益体制,又应该做哪些调整?

社长如何发挥作用,提升员工稳定率

接下来,我说明一下问题二的背景。

我想,业绩之所以不好,人员流失也是一个原因。据说,流失的理由是社长脾气不好。在入塾前,只要事情不能按照计划推进,我就怒火中烧,经常呵斥员工。表面上,说的是“这样下去公司不会有起色”,实际上我生气的理由是事情的发展没有如我所愿。自己不在现场流汗,却像一个置身事外的评论家一样说三道四,因此而愤然辞职的干部不在少数。后来经过自我反省,我有意识地亲临现场,与员工一起挥洒汗水,可是,越是深入现场,我越发现员工在细节上的问题,训斥得越多。

从销售规模和人数看来,我们理应没有过去那样忙碌。忙碌的理由是原本该做的事情没有做,所以出现了失误和损耗。我在意的并不是这些失误和损耗,而是作业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本来是为了当事人好,我才提出告诫,但又觉得应该尽量少指责对方。我希望员工不需要我一一告诫,也能在现场意识到这些问题,把工作做好。

我和公司干部每周都举行例会。在会上,我尽可能告诉大家,自己生气的原因是希望大家能够以更高的视角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在晨会上,我也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全体员工,但是却一直培养不出与我眼界相同、能发现问题的人。这样指责下去,我担心又会有干部离职。但是,如果不指出,员工又会犯低级错误,出现浪费。想到这一点,我还是把话说出口了,讲一次、两次、三次,还是屡教不改,最后忍不住发起脾气来。

比起从前,干部还是有了一些成长,越来越多的事情不需要我一一叮嘱。晨会也不仅只有训斥,十次中也能有一次表扬,情况在一点一点地好转。但是,现在仍然是事无巨细要我过问的状态,我想,对于现场的工作人员而言,这样的工作环境绝对算不上愉快。是否应该这样下去,我感到十分迷茫。

成熟行业的差异化竞争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最后,我想说明一下第三个问题的背景。

我认为,自己最应该考虑的是公司方向的问题。制服行业已经是成熟的产业。原本这是个细分行业,没有大企业介入,十分稳定。然而,泡沫时期那样的经济增长,今后绝对不会再有,为了缩减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取消了制服。

现在,我们公司自己制作的产品销售比例在10%以下,主要代理厂商的产品,从事制服销售。我们代理的产品和其他同行大多相同,在产品端无法实现差异化。我们希望能够发挥自有制衣工厂的优势,提供缝补及改衣等服务,在细节上创造差异,可是在销售的时候,我们却没有什么得力的产品,举步维艰。

除了制服,我们也没有发现什么有前景的需求或者新业务。虽然也接到了许多可盈利的项目建议,但基于现有的人工技能,即使开拓新事业,也绝不可能一帆风顺。

最关键的,现在我们的市场份额还不到县内5%,可争取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既然在产品和服务上暂时无法差异化,那么只有增强销售实力。先取得公司周边地区最大的市场份额,随机应变,提供细致的服务。然后,以此为中心,逐步向四周扩张,取得市内第一、县内第一的市场份额。

制服并非只适用于特定行业,只要有人工作,就需要制服。虽然不要求穿制服的公司越来越多,但以餐饮服务业为主的制服需求还远远不会消失,所有的企业和店铺都可能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尽管在销售成衣上,我们难以在产品端实现差异化,但是,换位思考,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提供整体搭配方案,通过现有体系,实现从接单到交货、请款的一条龙管理,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服务,持续塑造机制,提供更快捷精确、令人放心的交易环境。我认为,这些是我们能提供的附加价值。

还有另一个附加价值,就是现有的不少员工是因为喜爱服装而加入公司的。被我视作左右臂膀的两名干部也是服装专业出身;在这个领域中,我们与其他公司相比,有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因此我认为,坚持从事这个行业才是最好的选择。

通过不断回应客户期望,我们有可能创造出新产品、新服务,而且还能发挥自有制衣工厂的优势,研发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我公司生产的白色工作服主要面向餐饮店,因为一直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款式和缝制方法,在10年前还深受众多匠人师傅的青睐。可是近期换成了比较便宜的量产货。不过,在成衣方面的需求也多得应付不过来,今后只要我们用心收集信息,一定能研发出新的产品。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些行动,满足客户的期望,首先取得本行业的县内最高市场份额。这个方向是否正确?

以上三个问题或许有思考不周之处,万望塾长不吝赐教。

◆塾长答

身为销售公司的领导者应向销售大步迈进,对员工心怀感谢。 Hs781hLQHYFePQUlUu4wS60su1vl0eFRHvHn47BOeW7EWwXupgbBWkvSoFRdaoN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