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的经历

我对于沟通的理解来自生活经验而非学术研究。我18岁时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却有一段难忘的经历——在印度帮助一群截肢者开始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的第一步。因为不会说印地语,我和他们沟通时,采用了各种方法,包括手语、喝茶(基本上都是他们的娱乐方式),帮他们画肖像画。这是我日后不拘一格的职业生涯的开端。我后来做过艺术家、咨询顾问和企业家。所有一切无须明言,都要求高效的沟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曾有幸跟数万人在不同的地域工作,从大企业的领导到企业家、运动员、战火纷飞地区的居民以及中学生。

作为父亲,我体会过新生儿躺在臂弯时的恐惧和敬畏,那时的我也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眨眼之间,孩子已经长大成年,我不得不学习用新的方式跟他们沟通。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丈夫和慈爱的父亲,是我面对过的最难的挑战,但也是目前为止受益最大的经历。

没有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家可以说他们已经了解了关于他们领域内的一切。同样地,我也不能说我完全精通了沟通这门技术,但是我有十足的好奇心和热情来继续提高它。人们总是搞砸沟通这件事,而沟通本身也面临一些持续不断的挑战:它可以一直更加有效吗?有效沟通的次数可以一直提高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怎么做

第一步:观察不同的沟通

成为专家的第一步在于拥抱对沟通的好奇心。花时间仔细地回顾刚才对话的内容,观察哪些东西促进了沟通,哪些东西阻碍了它。

·观察一个工作会议是如何渐渐脱离轨道的。在会议中,人们的发言此起彼伏,每个人都只顾着说出自己的意见,一个会议最终变成一个发言的比赛。

·在你准备给别人建议时,先看看他们的答复是不是从“是的,但是……”开始。如果是,那么他们可能并不是真的需要你的建议。

·留心电子邮件变成激怒对方的源头,最好休息一晚再回复,先冷静一下。

·考虑是什么原因让有些人以“我所说的是指……”作为一句话的开始,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你没有在听他们讲话。

·认识到你在饱受压力,情绪抑郁时,会改变常用的沟通方式。

在这些时刻,下结论说他人无理且冒犯是非常轻松的,因为人们常常会忘记自己对他人的理解和回复才是造成问题的原因。

我们有很多机会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个评论、暂停、会意的点头都可以让沟通的走向变得更好或者更差。与其盲目地与别人交流,不如留心与他人的对话,在他人沟通时保持一个开放、中立的观点。

经验1:不要仅仅沉浸在沟通本身,要跳出来观察它。 PGAct6+O2K5RAvZwngWrz8uD6wUAH7VAQxmB2NCTcin1+sOgIAMEE++eP2WEA1R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