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
出类拔萃的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开拓者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毋庸置疑,他的确是这个世界上最具革命性的音乐家。在贝多芬之前,古典音乐是为上流社会服务的,它遵循着严苛的音乐创作技法,显得教条、冷漠,完全按富人阶层的喜好创作和设计。贝多芬掀起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热潮,他让音乐变得充满力量、扣人心弦、激情无限。他创作了9部交响曲、5首钢琴协奏曲、一首小提琴协作曲、32首钢琴奏鸣曲和16首弦乐四重奏。同时,他的作品还包括室内乐、歌剧和赞美诗,例如广为流传的《庄严弥撒曲》(Missasolemnis)和歌曲。他推动了音乐的发展,改变了音乐创作的形式和欣赏音乐的方式。

1770年,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家里的7个孩子中,只有他和两个哥哥活了下来,其余的均夭折。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彰显出了出众的音乐天赋。他的父亲一心想将他打造成神童。13岁时,精通钢琴演奏的他被德国科隆选举议员马克西米利安·弗兰茨(Maximillian Franz)指定为宫廷风琴演奏师。1792年,他来到了维也纳,在那里,他遇到了海顿(Haydn),两位音乐家惺惺相惜,奠定了贝多芬早期音乐作品的创作基础。他继续发展着自己的音乐风格,其中最为后人熟知的是“英雄主义时期”的作品。贝多芬曾说:“我对我到现在所完成的音乐作品都不甚满意。从现在开始,我将用新的方法展开音乐创作。”他展开了大规模的创作,谱写了大量音乐作品。能够体现其新的音乐风格的第一部大调作品是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俗称《英雄交响曲》(Eroica)]。这部作品的篇幅比之前所有的交响曲都要长,而且气势恢宏。1805年,这部作品在各方争议中获得了首演。有的人觉得这部作品过于冗长,或者误解了作品结构;另外一些人却认为这简直就是一部杰作。

贝多芬一直在与悲惨的命运抗争。26岁时,他开始失聪。这对于一名专业音乐家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这让他深陷抑郁,甚至想到了自杀。后来,他完全失聪了。所谓“逆境出杰作”,这种遭遇让贝多芬更加潜心于各种音乐创作。从1815年到1827年贝多芬逝世,这段时期被后人认为是贝多芬最后的创作阶段,在这个阶段,杰作层出不穷,这一时期的作品充满力量、充满了伟大的创新和智慧,并深深影响了音乐的发展。

在贝多芬的年代,他一直被看作是天才。在维也纳的葬礼上,有两万人沿街矗立,目送他的最后一程。他打破了藩篱,是受世人敬仰的社会革命家。在贝多芬之前,音乐家们基本都是富裕阶层的奴仆。贝多芬索要并获得了高额的创作费用。他蔑视一切权贵和社会阶层。如果有听众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交头接耳或怠慢,他会立即停止钢琴演奏。

他崇尚自由,支持法国大革命。他为拿破仑(Napoleon)创作了一部交响曲,但是当拿破仑称帝时,他撤回了作品。在他的最后一部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中,他融入了一段根据席勒(Schiller)的赞美诗所创作的合唱歌曲《欢乐颂》(Ode to Joy),它歌唱了人类的团结、和平与自由。

事例简析

逆境激发你的创新。你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扰相较贝多芬的简直不值一提。失聪可以让很多人跌入深渊。但是贝多芬表现出了超人的巨大决心,勇于超越困境。他将这种失聪的痛苦转化成了创作的动力,这使他更加集中精力地投身于音乐创新中。他变化了音乐形式,并不拘泥于社会传统和一般艺术家的教条。

模仿圣贤,发展自我。很多伟大的创造者开始都是跟着别人学习的,进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之初,主要受海顿、莫扎特(Mozart)和其他一些音乐大师的影响,在他逐渐成熟和拥有足够的自信之后,他的天赋得到了彰显,开始表现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表达。不要急功近利,打算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要循序渐进。

不要人云亦云。无论从自我的能力,还是天赋的角度,都要保持自信。相信自己。贝多芬有着强烈的自信。他或许可以按部就班地创作一些“安全”的作品来取悦当时的听众,但是他知道自己正在创作的是必将千古流芳的传世之作。当一些音乐家批评贝多芬的音乐过于晦涩难懂时,他回答道:“不用担心,这是为未来创作的音乐。” WMQhKgzgTz3EiIg0zYmBmwZoV0muCsxJKBAciJdncZleu7p+b8hkwoq3kOrCQWG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