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杨嘉(26B21)·“玄奘之路”十年,那些新国大“戈们”往事

身为新国大从戈2开始参与其中的倡导者和一名老戈友,在春花老师征战戈壁出书之际,我实在是想把我们新国大的戈壁历程“平铺直叙”一下……

大旗不倒,首次心的穿越(2007犯?)

首次知道“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是在这一年的2月。那时,我们正在为亚太EMBA第15班的台湾学段做繁忙的准备工作,一封来自“玄奘之路”组委会的邮件,邀请新国大的EMBA校友和学员参加这场已经在中国大陆EMBA社区和主流商学院之间展开的极限挑战赛事,邮件还特别提到新国大是这个赛事第一个受邀的海外院校。我们接受了邀请,于是,新国大在2007的戈2,成为第一个受邀参赛的外国院校,也是唯一的一所中国境外的参赛院校。

我们对于这场个性鲜明的户外赛事的了解实在有限,从赛事介绍中,知道了这是一个鼓励商界精英挑战自我,同时需要“团队”的比赛。赛事选择在1300年前玄奘法师九死一生的历险路段,全程112公里,连续四天的戈壁徒步穿越。文字的描述让从未接触过户外极限挑战的我们心生向往,报名的呼吁很快地收到回响,新国大首战戈壁9人队伍组队成功,由亚太EMBA 11班、12班、14班和15班校友学员组成。

2007年5月初,亚太EMBA 15班当时在台湾上课,全班同学为参加戈壁挑战的陈戈加油,志祥同学包揽了所有“上戈壁宣传品”的设计和制作,于是,我们有了首面新国大“戈旗”。这面大旗上签满了当时在台湾上课的EMBA师生的名字,跟随着陈戈同学走上了“戈2”。而这面戈旗,在陪伴着新国大戈2勇士的四天跋涉后,成为传奇的旗帜,被赛事组委会永久地留在了瓜洲博物馆。我很喜欢跟新学员讲我们戈旗的故事,很喜欢被问道:“为什么只有我们的大旗被保留在瓜洲博物馆?”那是因为,在我们首次参赛的戈2,队员们面临着疲惫、伤痛和各种准备不足的情况,但是在四天的挑战赛中,新国大的戈旗是所有参赛队伍中唯一“大旗不落地”的旗帜。不论是白天人走疲倦了,还是黑夜里人已经入睡,我们的旗帜只有两种状态:被扛着和直直地伫立在营地。细心的组委会记录了这一切,新国大戈2勇士的精神被载入史册。

二人走出来的“兄弟连”(2008·戈3)

讲到戈3,我喜欢用的词是“手拉手兄弟连”。

2008年的中国,“大事件”除了8月8日北京奥运会,就是5月12日汶川大地震。而戈壁挑战赛正好在5月举行,新国大戈3的行程被大地震彻底影响了。戈3由曾远明校友领队,从组织训练到装备采购已经摸到门道,参赛戈壁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首次参赛的郭斯奕副院长更是专程赴成都采购物资和与队友见面。郭院长对当时的一切记忆犹新:“在我离开成都十几个小时后,大地震就发生了。我很担心留在成都的队友和在四川的校友。”是的,我们在得到大地震消息后的第一时间,探问成都队友和四川校友,并在第一时间得到大家平安消息的同时,知道在成都采购的戈3物资已经作为救灾物资紧急送往灾区。远明不久后就发来邮件,告知戈3帐篷、睡袋、头灯等物资都已经捐献到救灾第一线。救灾第一,我们中国大陆的队友毅然决定放弃戈壁挑战赛,全力以赴支持地震救灾。戈3,新国大的队伍只剩下郭斯奕副院长和亚太EMBA英文班的潘利明同学。二人队伍出征戈3,依然扛着我们的大旗,依然面对戈壁的挑战。不只是新国大,这一年受邀参赛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队伍也因为地震救灾而人员大减。最后,新国大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戈3队友组成了“兄弟连”,两校队员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完成了戈3挑战。较之以后赛事的成绩比拼,戈3是新国大和南洋理工大最温馨的“戈壁一起走”。

风雨沙尘的挑战(2009·戈4)

戈4的新国大终于有了完整的10人队伍接受挑战。郭斯奕副院长再次出征,宋照礼老师和受过军队训练的王宏钧是主力“跑将”,同时出赛的还有3位EMBA女生。然而,这个似乎是完美的队伍却遭遇了戈壁挑战赛有史以来的最“有状况”的气候。

干旱的戈壁首先给的“下马威”是水的准备不足。高温的第一天就有队员中暑了,水的重要性从没有这样的刻骨铭心。接下来的“神奇”天气,让所有戈壁挑战者措手不及。步话机中刚传来前面队友的呼叫“暴风雨要来了”,这边马上就黑云压顶,转眼狂风夹着沙和雨,对面已经看不到人影。谁说戈壁少雨,这一场暴雨不仅冷袭了戈壁挑战者的身体,更让脚下的路变得更加崎岖。这一年,新国大的队伍在队友严重受伤的情况下坚持完赛(那时还没有“关门时间”的赛事规定),第一次队友呼吁戈壁义走慈善募捐……新国大戈壁挑战走出了感觉。

因为走过,所以铭记(2010·戈5)

在经过“官方鼓励、民间组织”的三次戈壁挑战赛之后,新国大2010年首次由院方组织和校友赞助的戈5隆重登场。这也是首次推出以毕业班级为主力军,广邀EMBA和MBA校友参与的赛事。由院领导(张俊标常务副院长、郭斯奕副院长)和EMBA教授(宋照礼老师、吕晓慧老师、吕文珍老师)带领,亚太EMBA 17班是主力军,我们A、B、C队一共有37位戈壁勇士。戈5,也是我的“首戈”。

戈5的撎炜鰯除了在第一天有最强到9.2级的狂风,接下来几乎是“风调雨顺”。记得首次划分出的A队,以他们业余跑者的状态跑着和疾走着完成竞赛;B队的大家则努力地在行走中欣赏大漠风光,4000张照片记录了我们的戈5,而花费我整整三个月“后戈时光”制作的影片,让荡气回肠的戈5永远留在“戈们”的心中(影片链接: https://vimeo.com/34936578 )。这一年,我深深地懂了为什么曲向东大哥每次说:“这世界只有两种人,就是走过戈壁和没有走过戈壁的人……”

记得杨立新的那段话:“在第三天的行走之后,脚打泡了,脚似乎已经不是你的了;腿也伤了,腿似乎也不是你的了。但路还在那,路还是你的,你还是要走下去……”记得担当A队队员的晓慧老师在第一天膝盖就受伤了,几乎是直着一条腿跑了后三天;记得大腿严重受伤的束尊一步一挪地走到终点;

那一年,郭斯奕副院长获颁“最佳风范奖”,他在戈壁夕阳下的身影,那永远装着为别人多背一瓶水和两罐红牛的背包,还有走在最后收尾,为“慢走者”护航的身影,永远记录在媒体摄像师的镜头和戈友们的心中。

狂风和酷暑中走一条发现自己的路(2011·戈6和2012·戈7)

我们首次拥有了专业教练,也有了自己的戈壁战歌。以亚太EMBA 18班为主力军的戈6创作了第一首新国大戈壁挑战赛队歌。才华横溢的倪卫朱同学填词,完美世界的王雨云同学调动资源,一首乐曲好听,歌词振奋人心的新国大“戈歌”在戈6的赛场,伴随着新国大挑战勇士的步伐,飘响在戈壁的天空。

《我们的路》——戈壁挑战,新国大的战地之歌

作词:倪卫朱制作:王雨云

这是一条路,通向光荣的路

就在那一刻,激情在燃烧

那一串串脚印,那无数的背影

都通向那未来

戈壁中,发现自己的路(自己的路)

一条征服的路(一条征服的路)

让新国大的每颗心,深深感动

狂放的风沙,炽热的太阳

心中的圣地,用汗水浇灌

相信自己的力量,挑战你我的梦想

所有人都坚信

这条路,通向光荣的路(光荣的路)

一条征服的路(一条征服的路)

让新国大的每颗心,深深感动

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

挑战你我的梦想(你我的梦想)

让新国大的每颗心,感到光荣

不得不提的沙克尔顿奖(2013·戈8和2014·戈9)

赛事组委会在戈7那一年开始设立表彰团队精神的“沙克尔顿奖”,要求各队选手每天在规定的关门时间内完赛,这不仅是挑战体力耐力,更是对团队一起完赛提出了严格要求。戈8的主力军是亚太EMBA 20班的同学,班长芮世亮不仅兼任A队队长,更对全体A、B队的竞赛方针和战略,乃至队员的管理从实下手,悉心安排。A队的连线奔跑和每天的队员战略分配,让我们的总体成绩比往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B队的保时保安全的完赛是比A队奔跑更艰难的任务。云帆担任B队队长肩负收尾重任,浩波的每一步都有他的陪伴。没人能具体地说戈壁上的强人到底是谁。是发力奔跑的A队,坚强的戈壁玫瑰,凭着意志一步一挪完赛的伤员,还是坚守着用陪伴来鼓励队友的“护航者”?这一年,我们的A、B队在人员受伤的状态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全员完赛,第一次为新国大拼回了沙克尔顿奖,这个属于团队的集体荣誉。还记得那晚的“瓜州音乐节”庆功宴,一个其貌不扬的奖状镜框被无数次举起、拥抱甚至亲吻,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激动,那是战胜了自己,又拥有着爱的团队的喜悦。

戈9是“跟着团队才可以走得远”的继续。挑战了仿佛“后天”一样世界末日般的沙尘暴,酷暑、干旱、队友受伤,但是我们的队伍不离不弃,我们的队员执着坚强,那曾经让人看一眼就飙泪的场景,豆豆先生的坚持和队员们对他的坚守……伤过、累过但不曾放弃地经历过,一生一起走的美好是参加戈壁挑战赛滋生出的最美好情感。

管理自己、成就别人,戈壁一堂课启动(2015·戈10)

当“戈壁一堂课”这个概念冒出来之际,一切豁然开朗。我们要的是人生的体验,要的是挑战自己。有1000个走过戈壁的人,就会有1000个戈壁感悟。戈壁挑战是自己心中的挑战自我,也是对现有团队的磨炼和考验。理想、行动、坚持、超越,在这一刻清晰了。回到初心,挑战心中的自己,锻炼自我管理,学习在团队中共存和发展。“戈壁一堂课”,真正的EMBA一堂课,从入学到毕业,这堂课带着不同的面貌出现,让团体在里面学习和打磨。

戈10的主力军22班不仅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友爱集体,更是认真规划、扎实落实、一个乐于“较真”和勤于思考的集体。戈10的组织架构媲美大公司的运作,全员参与的热情更带动了上下年级的关注者和追随者,真正完成着承上启下的标兵任务,带动起EMBA学习自我管理进而管理团队的学习风气。“戈壁一堂课”作为EMBA的体验式教学,在戈壁挑战的多年摸索中诞生。这个创新的教学模式,是我们EMBA的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新思维的绽放,“戈壁一堂课”让EMBA“戈们”不仅因为走过而心生难忘,更从整个参与过程中学到成为优秀的商界精英和领袖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 rEv6JU07nWCiEMDjEyHVxV2HfRbl8bLVKKsT7pUeX5JfJFlH+BSm0cQABVPcHo3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