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陈立刚(26A02)·烙印
——我的戈10行

戈10回来七天了,头脑中依然回响着戈壁上重重的脚步声,脚步连续不断一步一步地踩在干涸的沙砾上,也踩在我的心里,好像信仰的图腾不断印入我的灵魂、我的身体,影响着我今后的生命。

作为新国大EMBA 22班的班长,组织全班参加戈10戈壁挑战赛既是我们班实现学习、情感和健康三方面成长的活动要求,又是一次我个人渴望挑战人生极限的尝试。现实永远比梦想残酷,由于历史原因,新国大的戈赛组织都是以应届班级为核心的,22班作为戈10的组织者,担负着既要找到合适的A队参赛选手又要鼓励全班乃至全校积极参与的重任,这对只有45人平均41岁的EMBA 22班来说相当不容易,前几届都存在A队选手凑不齐的情况,虽然对大多数参赛院校来说这很难理解,但却是新国大的现实状况。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从极少数愿意参与的同学训练开始,幸运的是戈10这一届动员和训练活动起步比较早,从2013年10月戈9成都32公里拉练开始,22班便有5人第一次参加,第二次参加戈9的拉练集训时已有10多人了,到2014年6月22班自己在青岛开始组织拉练时,参与的同学已有三分之一了。从第一次青岛拉练到最后的戈壁演练,我们进行了十次正式拉练的集训,平均每月一次,这对分布在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同学来说极具挑战性,但同学们越来越高涨的热情逐步把戈10推向了历史的高峰,吸引了大多数22班同学和部分学长参与进来。等到我们正式参赛时,A、B、C三队的总人数已超过80人,远远超过以往二三十人的规模,是新国大历史上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今年恰逢新国大商学院建院50周年,由于22班戈10卓越的组织和影响力,学院决定把戈10挑战赛作为新国大建院50周年重大庆祝活动之一,并最终把“戈壁一堂课”上升到EMBA必修的正式课程,这对戈10和22班都是最高赞誉。

谈到戈10的成绩就不得不提戈10的总负责陈亮,陈亮作为新国大戈10的核心组织者和A队队长,在整个戈10组织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特别是在推动戈10成为院方领导重视的“戈壁一堂课”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陈亮是思科在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在组织戈10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其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亮队”,在他的带动下,22班把戈10推向了新的高峰。除了亮队外,大钊和渝涓也是戈10挑战赛的坚定推动者,大钊是戈10的后勤总负责,所有每月一次拉练的物资和行程都是由大钊和其公司团队提前安排的,参与了解的人都知道其艰辛程度无以复加,因此大钊被春花老师誉为戈10最感动人的幕后“英雄”。渝涓是22班的学习委员,其学习、工作的认真态度是全班公认最无可挑剔的,由其负责的戈10宣传部也是最大的亮点之一,本次戈10最终参加人数达到历史性的80多人,与宣传部的大力推动是分不开的。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副班长杜晓玲,她除了本身是不可或缺的A队队员外,还是戈10最卓越的“外交大使”,基本上有任何其他外部的交流和联络工作都是她全权负责的,其一流的交际能力为戈10的成功写下重重的一笔。当然戈10的成功组织更离不开庞大的资金作为支撑,因此这里要神圣地列出戈10资金的捐助者:①陈大伟;②张荣;③宋萧;④陈黎阳;⑤张渝涓;⑥刘云明;⑦刘洁霞;⑧郭兴国;⑨冯涛;⑩陈立刚。在他们的爱心支持下,戈10的初期筹资就达到110万。

戈壁挑战赛的精神是“理想、行动、坚持、超越”,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精髓的活动莫非“A队”赛事,除了第一天30多公里的体验外,三天88公里的正式比赛成绩更是衡量各参赛院校实力的绝对标准,因此对于大多数院校A队来说,正式比赛的三天就是一路狂奔全程跑下来的,这对于人烟稀少的新国大来说却是“永远的痛”,因为从全班乃至全院有限的EMBA学员中选出十名合格A队选手实在是太难了,带我们日常训练的霍教练和钱教练是和新国大一直合作的御用教练,他们每年最头痛的事就是,即使到了挑战赛跟前,A队队员依然存在很大的变数,受伤等原因导致的退赛使得本来就缺人的A队更加雪上加霜。虽然戈10A队是新国大参赛以来报名最多的一届,达到15人,但这15人的基础和训练水平与大多数参赛商学院A队选手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我们所有选手中马拉松最好水平不到四个半小时,而据说中欧三个半小时竟没有进A队的资格!我仍然怀着崇高的敬意一一写下这15个人的名字,因为他们每个人都为团队付出了挑战自己极限的汗水,他们每个人都是为戈10努力奋战的英雄:①陈亮;②陈立刚;③杜晓玲(女);④杜壮;⑤胡爱民;⑥李越治(女);⑦欧阳小峰;⑧宋萧;⑨伍军;⑩熊愚;孙大钊;王胜;黄丹枫;黄金泉;冯涛。虽然由于名额的限制,最后只有10人代表新国大参赛,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在我心中的伟岸形象。

A队之所以让人肃然起敬就在于它的团队性!按照比赛规则,A队的最终成绩取决于第六名的每天成绩,这就意味着前五名的成绩再好也无济于事,只有全力以赴把第六名的成绩提上来才是关键,这就要求A队所有人尤其是跑在前面的队员将重点放在协助第六名提高成绩上面,比如带动或配合其配速、帮助减轻负重等。作为新国大A队的一员,我的速度恰恰经常处在第六名的位置,因此队友们克服艰难支持配合我的场面常常浮现在我眼前——比赛日第一天,由于天气炎热,我跑了十几公里竟出现了以前从没出现过的抽筋情况,是宋萧关键时刻帮我拉伸、喷药和降温等处理,使我及时恢复了正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第二天我们团队的整体状态比较好,跑出了四个半小时的好成绩,但这是大家以我的配速为根本不断调整的结果!第三天的情况最为复杂,当时大家都已经筋疲力尽,很难再支持别人,但杜壮、小峰和宋萧依然相互交替为我挡风带跑,特别是状态较好的宋萧替我背了沉重的对讲机和GPS,使我能在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了下来!现在回想四天的艰苦历程,如果没有团队的支持完赛是不可想象的,讨论时大家都高度认同这一点。新国大今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一直跑在前面的杜壮、宋萧、熊愚、小峰和我之外,特别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两位戈壁玫瑰——李越治和杜晓玲,是她们以军人般的毅力保证了男生只要跑进前四名就可以让团队成绩得以体现,她们的顽强和自律让我们由衷的佩服和赞叹。

A队的可敬其次在于高度的自律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对于每位经历过A队的队员来说,跑完全程绝不仅仅意味着赛场的那112公里,没有平时2000公里以上的累积是根本不可能完赛的,更难得的是所有的A队队员起步时没有一个有专业基础,大家都是从零开始一步一步练出来的,其中的艰辛和痛苦都体现在不断延长的跑线上,这份感受只有体验和经历过才会懂!

转眼戈10成了生命的过去,但组织戈10和成为戈10A队的一员是我不惑之年以来做过的最重要的决策,也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事,它将深深印在我的灵魂里,影响我今后生命的每一刻!感恩戈10,感恩充满大爱的22班,我将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pTJGePkt03rWBP2lL9DUmRCp8RvTBN8q2nlcc5CDC1j5GcW+93CWBMebUj3n8Qz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