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55公里·竞赛日首日

31.55公里·竞赛日首日

实际行走长度:33.8公里

体验路线:营地1——CP2-1/补水站——CP2-2——补给站2——拐点2-1——拐点2-2—CP2-3——拐点2-3——CP2-4——拐点2-4——拐点2-5——昆仑障

地貌:砾石戈壁、盐碱地、丘陵、柏油路、砾石路

沙克尔顿奖关门时间:12小时

一个人安静地躺在帐篷里等待着营地起床号响起,虽然一整夜没有入睡,但感觉人很清爽。

破城子·阳关故人

第一晚扎营的地方叫“破城子”,这是一个小小的古城,当地人用这样一个名称称谓它,让我觉得很奇特。据资料记载,考古专家在古城考察时发现,城内叠压着两个文化层,上层是唐文化,下层是汉文化,不同的砖石瓷片,不同的钱币文物,为各自文化层提供证据,在两个文化层中间,还夹有一层厚厚的沙流水沉积层,这意味着汉唐之间,破城子曾荒废过,但很快就被重新兴建起来,历史已远,如何去理解破城子的沧桑变化,如何去理解戈壁的沧桑变化,真是不得而知。

“城”的感觉真是很好,虽然千年之后,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破城子”,因为高高的大帐、排排的帐篷、轰鸣的发电机车,以及猎猎的旌旗,一个全新的“城”又一次搭建起来,不同的是,这一次是一座流动的城,不需要防卫,只需要信任。

第一次认识“破城子”,是在有关大漠英雄的记载中,司马迁在《史记》中给路博德留下过辉煌的一笔:“使强弩都尉筑居延泽上”“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这位在北伐匈奴中封侯的路博德留给我极深的印象,总是记得强弩都尉来到甲渠侯官衙,登高东望,杂草黄沙,大漠荒烟,老泪纵横的孤寂。

《汉书·匈奴传》上记载:“是岁太初三年也,句黎湖单于立,汉使光录徐自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筑亭障列城至庐朐?其秋匈奴大入云中、五原、定襄、朔方,杀掠数千人,败数二千石而去,行坏光录所筑亭障,又使右贤王入酒泉、张掖,杀略数千人,会任文击救,尽复得而去。”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围绕这些方堡障城的争夺之剧烈,也可以感受到那些守疆保城将领的英雄气概。

现在,黑河已经改道,渠水也已经干涸。但2000年前灌溉水渠的遗迹还隐约可辨,当年的甲渠侯衙成了一座荒城,成了破城子。

有人说,历史绕不开破城子。考古工作者在破城子内发现了6865枚竹简,其中在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小屋内竟发现了近900枚木简。汉简上的墨迹清晰,一行行隶书写得潇洒飘逸,极有灵气,后来还出了《汉简字帖》。令人惊异的是,在这里还发现了一根竹笛!想起“羌笛何须怨杨柳,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来,想象着城外怒吼的风暴,城内挥舞的沙砾,问自己,故人何处可相逢呢?

此时微弱的晨光开始投到帐篷里来,不远处残破的古城,2000年的沧桑,任由时间铸就的痕迹来到身边,而幸运的是,我与友人在一起,同样是西出“阳关”,却有战友可相依。

听到起床号响起,我一跃而起,快速收拾行李,和大家一起装好吨袋,快速检查出行的设备:手杖、头灯、手套、风镜、能量胶、盐丸以及水袋,快快吃完早餐,一个真正的竞赛日就要开始了,自己也不觉兴奋起来。

我和栾队长商量,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走,这也是栾队长给我的建议,她同意我的申请,所以我和陈戈、朝晖成为一个更小的小组,开始用我们的节奏前行,路上冯涛也结伴在一起。我们加快了步伐,因为天气实在是太热,如果可以早一点穿行过盐碱地,辛苦就会减少一些。

据报这一天地表温度为48℃,我们需要穿行黑戈壁,满是骆驼刺的盐碱地,以及相较于体验日要更长的行程,行走的路线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黑戈壁·单纯就好

第一次认识黑戈壁,这份体认让我觉得真是神奇。没有来到这里时,戈壁给我的颜色,一定是黄沙色的,而且一望无际,总会是风沙滚滚。如林青霞的《新龙门客栈》。万里黄沙之间,生、死、爱、恨交织之时,周、邱、金三人众志成城则是我对大漠英雄的想象,尤其是林青霞饰演的侠客,让我一下子就爱上了。如果说选择走进戈壁,有那么一点潜意识冲动的话,林青霞该是一个诱因。

不过,现在开始走入戈壁,发现戈壁的色彩元素有着完全不同的选择。满眼望去,的确是一望无际,但不是风沙滚滚,也没有黄沙漫天,只有广袤的漆黑石砾,漫无边际地四向散开去,望不到边际,望不到头。

所谓黑戈壁,是指甘肃与新疆之间东起额济纳河,北抵中蒙界山,南临河西走廊西段,西依天山东段的一个大约2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主要是无人区,面积比现在的江苏等省份都大。资料说,黑戈壁曾经是横亘在丝绸古道上的无人定居区,令人望而生畏。

茫茫数百平方公里的戈壁滩由黑色的砾石组成,行走其间宛若进入了一个巨大煤矿,即使是隔着鞋子,好像脚底还是会有灼热的感觉,仿佛整个区域随时随地都可能在瞬间被点燃一样,让人觉得窒息与慌张。戈壁滩主要地处于沙漠风口的边缘地带,由于风的作用地表中能够移动的沙粒被风吹走,而无法移动的石粒留了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大片覆盖着石粒的旷野,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戈壁滩。这些砾石又为什么会有“黑色”?科学家进行了很多研究认为,当矿化度很高的地下水中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地面上的砾石阻挡了一部分水的随风蒸发,在石头底部形成了许多露珠状的水点。荒漠中“饥渴”的砾石拼命吸收这些水分,在阳光照射下,砾石内部的水分随着毛细作用而蒸发,与此同时,矿物质慢慢渗透出来,并与空气作用,于是石头表面就形成了那层黝黑锃亮的氧化膜,被科学家称为“荒漠漆”的部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黑戈壁”。感谢行知课堂,让我可以有一点点关于戈壁的科普知识。

黑戈壁远比沙漠更恶劣,沙漠中还能够有植物和动物生存,第一天体验日时,我还看到了一条“秀美”的沙蛇,它夹在我们的人群中,快速地挪动着身体,栾奕告诉我不去碰它就不会有问题,而我则充满好奇地看着沙蛇与我们同行,感觉很好玩。但是在黑戈壁中,这些好玩的沙漠动物都看不到了,行走在苍茫的黑戈壁中,越来越感到寂静,好在可以听到同伴的呼吸声和脚步声,对讲机中还会不时传来在远处队友的信息通报,我在想,玄奘如果没有悟空、八戒、沙僧陪伴,在“穷荒绝漠鸟不飞”的黑戈壁中穿行,简直无法想象。

行走路线设计的第一个补水站是在13.66公里处,陈戈、朝晖、冯涛和我都很小心地计划着用水的量,确保到补水站之前,一定要保证水的供给。气温应该是在持续上升,远望出去,甚至可以看到地表虚幻的蒸气,在赤眼的阳光下晃动着,雾霭幻化出了丰富的层次,远远看去那些低矮的山丘层层叠叠,神秘而且朦胧,无尽的砾石闪着金属的光泽,执拗地延伸向了天际尽头。

也许是因为陈戈的帮助,我发觉自己的状态非常好,不断加快步伐,并且让心态和动作完整地协调起来。我们开始不断超越其他院校的戈友,超越本身带来的愉悦,以及每一次与相遇的戈友相互鼓励、加油的快乐,更加鼓舞着脚步,连紧随着我们的冯涛都说“加快脚步,最大的好处是感受不到脚上水泡的疼痛”,我也是这样的感受。是的,超越真的可以带来新的发现。

或许,痛只是一种感觉,如果让你的心不去感知水泡的存在,那痛也真的就“消失”了;如果让你的心去感知自然的神秘,那痛也真的“不存在”了。在这样无际的黑戈壁之中,体验着热浪袭来的那种灼热感,有些许快乐。我们就是这样飞快地走着,只关注步履的频率,只关注脚下坚硬的砾石,似乎忘记了刚进入戈壁时的茫然和畏难情绪,大自然用一幅壮阔并且神秘的画卷,让我们学会反求内心,单纯前行。似乎并不是去达成下一个目标,而是在一个巨大的苍穹之中,去触动心灵的细腻,去启发灵性的光芒,去诱发内在无与伦比的力量,去享受超越外物的无可比拟的快乐。

黑戈壁自古丝绸之路以来就被视为畏途,视为命中注定的磨难,可它又是必经之路,人们不得不走入它的怀抱,此时此刻,我真的非常喜欢玄奘,有种可以试着理解他的欣喜。他一定是安心自己的步履,把周遭一切视为正常并欣然接纳的那个人;他只是安静地走着,17年如一日地走着,将遥不可及和漫无天际,化为一步一个脚印的丈量,一切都变得触手可及,形成安享当下的境界。

一路就是这样想着、走着,恍惚觉得黑戈壁是属于自己的“沃土”,脚步依然在灼热的砾石上踏过,但是内心却可滋生出一片绿洲,让空气中弥漫的热浪,变成一阵阵诱发自我对话的标题。虽然还是奇热无比,好在有风阵阵吹过;这风又似乎并不存在,它没有刮起迷目的尘土,没有扬起杂物枯叶,除了空气中如蒸笼一样的热气之外,好像一切都是静止的。一呼一吸之间,没有了杂念,没有了空想,只有坚实的脚步,一步一步向前延伸过去,单纯的步伐,让一切变得纯粹起来,灼热与身体的不适也因单纯而被省却。我们之所以觉得很多事令人烦恼,很多痛苦无法抵抗,一定是因为不够单纯与纯粹,只要足够单纯与纯粹,烦恼与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盐碱地·宇宙生命

走出黑戈壁,开始进入满是骆驼刺的盐碱地,因为到了正午时分,也因为盐碱地本身,地表温度上升到50℃,热浪以更大的浓度,向身体袭来,脸部、头部、手臂、腿部虽都遮挡得严严实实,还是抵挡不住热带来的穿透。酷热带来的考验,上升到了一个我从未有过的高度。陈戈和栾奕更细心地嘱咐喝水,补充能量和盐丸,我也更加严格地按照要求,坚决执行。

脚下成片的植物之所以叫骆驼刺,就是因为它极为耐旱,根系发达,达到地表茎叶半径的两三倍,据说它有一个特殊功能,在多雨的季节,骆驼刺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存储在小而肥厚的叶片里,以供干旱时需要,这项本领与骆驼那了不起的驼峰极其相似。不过关于骆驼刺名字的由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骆驼刺是骆驼的粮食,骆驼角质化的口腔可以忍受骆驼刺的坚硬,骆驼会用舌头顺着刺的方向把叶子都送进嘴里,让骆驼刺成为自己可以独享的食物。

骆驼可以在十天或者更长的时间里不喝水和进食,这是因为骆驼身体里大量的水被储藏在血液里,以及拥有强大的肾脏可以避免水分损失。它们厚厚的毛发可以反射阳光,同时隔绝热量避免体温过高而排汗,它们的能量可以被以脂肪的形式存储在驼峰里,以备没有食物时的身体消耗,再加上可以封闭的鼻孔和遮挡风沙的长眼睫毛与耳毛,为适应环境所做的进化实在是叹为观止。骆驼,是人类在3000年前就开始驯养的动物。

我总是惊讶于神奇的生命力,在大漠这种环境中,骆驼与骆驼刺各自发展出一套生活的哲学,一种生存方式;多年前去南极,也惊讶于企鹅进化出可以抵御–50℃的生存方式。如果愿意仔细去观察和理解万物,你总会发现生命力的奇妙,总会发现生命所创造的奇迹,总会发现生命与自然融合的惊喜。

走在这满是骆驼刺的盐碱地,也会想象到干枯的地表之下,仅有的一点点水系,就可以让骆驼、骆驼刺存在下来。自然与生命的组合,总是一种包容与接纳的状态,几十万年前的洪荒世界,因为包容了鸟语花香、山川流水、鸡鸣狗吠、草木田野,才成就了大千世界的丰富与繁茂,这些多姿多彩与气象万千,更加滋润了人类生命的进化与成长。

环境是主体还是客体呢?人又是主体还是客体呢?看着茂盛的骆驼刺与行走在盐碱地上的戈友,我知道环境与人本身就是交融的世界,是一个生命与物质交融的世界,是一个生命力与自然宇宙交融的世界,这份交融,让生命具有存于大千世界的能力与魅力。

想到这里,看看自己满是尘土的双脚,觉得很开心,因为来到戈壁,我又重新恢复了身体的本能,这个本能就是与环境相容。我们本能上是可以与环境相容的,只是可惜,我们忘记了身体的本能。畏寒怕热,要避风雨和阳光,所以居住在房屋里,好借以维持我们适当的体温;不想走路,所以坐在车里,好借此减少我们的辛苦;我们创造了无数的工具,只是为了延伸我们本已具备的能力,也正是因为这些工具,我们的生命力丧失了其内在的价值,安静想想,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退化啊。

古人说:天地万物,与我一体。应该让自己重新回到天地万物之中,而不是把自己隔离在一个“人造”的世界里,信息技术的出现,互联网的出现,最大的担忧也恰恰是在这里。因为技术,一个“虚拟的世界”正在逐步替代着“真实的世界”,而我们自己还浑然不知。

我依然按照规律来补水、能量胶,脚步也越来越轻快。我们几个人顺利走出盐碱地,迎来了火焰山的考验。这一段路上,也与梁院长所在的小组汇合,她们的组长是游华,游华为了帮助所有人,顺利地走出火焰山,跑前跑后地提醒两组的成员,一会儿跑到前面去带路,一会儿跑到后面来鼓励队友,对讲机中规律性地传出游华提醒大家补水的声音。虽然这一段路很崎岖,更加灼热,但是因为有更多的同伴在一起,又有游华细心的引领,原以为很难走的火焰山,我甚至没有什么感觉,就走了出来。

因为这一段行走,我更加明了生命本身的力量,明了天地万物,与我一体。我安心把自己交给这个酷热的盐碱地,交给满是骆驼刺的起伏不定的山丘尘土之路,交给崎岖绵延的火焰山径;安心地相信自己的双脚,一定可以前行,自己的身体一定可以与周遭环境相容,结果也的确如此。

我承认每个人是有差异的,各种生命表现有所不同,这本身也是生命多样性的特质。但是,我更加承认,在其多样性背后深藏的力量,应该是没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与环境相融,与生命本身相融。这就是生命本身的意义,恒久而不可战胜,我把这理解为自然宇宙的生命。

当我明了这一切的时候,我安心地把自己交给这个自然宇宙,从而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

绝望5公里·绝望的快乐

体验日结束的当晚,我在大帐曾经问栾奕一个问题:“你怎么可以再来戈壁?”因为第一天自己走得很辛苦,所以想不明白走过戈9的栾奕,为什么还有勇气再度走进戈壁。栾奕只是淡淡地回答我说:“体验绝望的快乐!”

栾奕回给我的答案,在这接下来的“绝望5公里”处,我也慢慢感受到了。其实,早上出发的时候,栾奕就提醒我,今天行程最可怕的是最后5公里沙土路,那是一段可以让人绝望的5公里,你一直走在马路上,几乎望不到头,你也不知道5公里在此时到底意味着多远的距离,因为你只觉得这是一个无穷尽的5公里。

游华、栾奕和陈戈都是老戈友,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在引领和照顾我们这些新戈友,在还剩5公里路程之处,认真地要求我们每个人做好拉伸,补充好能量,我心想5公里不该这样重视啊。平时自己每天训练,5公里是一个基本数,也因为习以为常走5公里,觉得是一件极其轻松的事情,但是看到他们几位如此认真,我绝对不敢掉以轻心,所以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准备。大家站在立交桥上,一字排开把拉伸做完,开始走上最后的5公里。

走下桥,走上路,慢慢开始发现“5公里的漫长”,的确是望不到尽头,走了很久以为快到大本营了,结果出现的牌子写着“4公里”处,你的确会觉得崩溃,真是想不到这条路如此之长。

游华还是细心地引导我们补水,陈戈和刘虎更替着帮助背包,栾奕则去照顾走在后面的队友,我们相互鼓励着,去跨越这“绝望的5公里”。终于快到大本营了,我们一起手挽手,大声喊着学院的口号,用激昂走向终点。那一刻,我觉得无比快乐,不是因为走到终点,而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绝望5公里”。

让我更深地体会到“绝望的快乐”是这一天发生的另外一件事。酷热袭来的感受,今天对每个人都是极大的考验,中途多位队友中暑,从对讲机中知道,其中一位队友血压极度升高,但是她不愿放弃,依然希望依靠自己走完全部行程,可是那时他们还有整整25公里的路程,文国、金泉、德钦、孟赞和渝涓决定陪着走,完成她的心愿。到了离关门时间还有23分钟的时候,他们还在4公里处,大家又一次把心提到了嗓子眼里。知道这一刻,已经无法再用鼓励的话语。对讲机中传来渝涓安静的话语“请蓓蓓老师把决定权交给我们吧”!我们都不再言语,知道他们一定是在一起做了选择,那就是陪着队友走完全程,不放弃任何一个队友,这是选择更是承诺。

这一天我们没有在关门时间前全部回来,但是我们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沙克尔顿奖”。当6位队友最后来到大本营的时候,大家一片欢呼,这一刻没有眼泪,只是欢乐!这一刻,让我深刻感知了栾奕所说的“绝望的快乐”!因为在这一刻,我们整体不仅仅战胜了酷暑、黑戈壁、盐碱地、火焰山、绝望5公里,还战胜了自己的欲望,战胜了拿不到沙克尔顿奖的“绝望”,战胜了对外在评价的依赖;我们拥有了取舍的能力,拥有了内在的强大驱动力!这是真的快乐,一种超越了自己、超越了外在回归本心的快乐! fZoDf49OXyUAvhCRgAChA75XOJji367/o9v59OMhZ8Ddbrs/xKt7LZ014EFCSUu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