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增进专业知识并减轻焦虑

任何一项新发明最初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反之,它们都是通过一步步雕琢不断得到改进的。第一部“移动”电话诞生时,“便携”得像个保龄球;第一台笨拙的冰箱问世时,它也只是酿酒厂才使用的古怪设备;第一台发动机如同庞然大物,马力却只如今天的卡丁车。

发明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后,人们才有机会发现它的不足,然后改进它。比如,如果你手上就有一台能运转的发动机,就很容易对它的个别功能做些改进或给它增加一些新功能。有许多创新,比如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功能就是这样诞生的。工程师发现,向燃烧室里推入更多的空气和燃料可以获得十足的动力。德国、瑞士、法国和美国及他国工程师,都争相在这个基本思路上做出调整和改善。

你还记得吗?略读并直接跳到章节的最末查看问题,有助于你着手搭建理解的组块。

如何搭建强有力的组块

正如发明的不断优化与改进,在本章中,我们要来学着优化并改进我们的组块搭建技能。创建一个小组块库,可以让你的考试表现更优异,同时做到更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管你正在努力成为哪派高手,搭建组块过程打下的知识基础都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免得你好奇,所以不卖关子,在这一章我们从拖延跳回搭建组块的话题,这正是运用穿插学习法实打实的例子,即转换学习内容,回到书本前面,能够强化之前学过的方法。)

要点在这里:学习数学、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可是比需要大量死记硬背的科目要容易很多。这里并不是说记忆在数学和科学中就没难度、不重要,不然你问问任一个备考行医执照的医学院学生去!

这个说法之所以合理,原因之一,是 一旦你着手解决某个数学、科学问题,就会发现你做到的每个步骤,都会指示下一步的进行 。内化吸收解题技巧能够加强神经活动,让你更易听清变强的直觉悄声说给你的暗语。当你看一眼就能看出某题解法,即对题目有真正的了解,说明你已经成功构建出一个命令组块,它的命令就如一首歌在你脑中横扫而过。组块资料库会以一种绝无仅有的方式,让你理解基本概念。

有了以上阐释,我们继续来讲。

搭建强大组块的步骤

1.全程在纸上解决一个重难点题目。 (要保证的是,你有现成答案,不管是你以前做过这题,还是书中已有解答。但是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看答案。)在下手解题之前,或还没彻底得到答案之前,千万不能偷看答案,不能跳过任何步骤,或自欺欺人地说“太好了,搞定了”。要确保每个步骤都有理有据。

2.重做一次,要格外注意关键步骤。 如果你觉得重做同一道题有点奇怪,可以想想看,你不可能只弹一遍吉他就学会一首歌,也不可能只举一次哑铃就算完成了锻炼。

3.休息一下。 如果需要,你可以去研究下这门学科的其他内容,之后就去干点别的。比如做兼职、学习不同学科, 或者去打打篮球。你要给发散模式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它去消化这个问题。

4.睡眠。 在你睡觉前,把这个问题再过一遍。 如果卡住了,那么就反过来去聆听问题的声音。你的潜意识会告诉你接下来该怎么做。

5.再来一次。 第二天尽快地把这个问题再做一遍。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能做到更迅速地解题。你对这问题应该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你甚至不明白自己当初为何会卡在这个问题上。到了这会儿,你就能神速计算每一步了。多关注问题中最困扰你的那个部分。这种持续关注难点的做法,叫作“刻意练习”。尽管这样做有时让人疲惫,但它是高效学习的最重要方面之一。(它的替代或者补充做法,是去解答一个相似的问题,看看能不能轻而易举地拿下它。)

6.给自己添新题。 再挑一道重难点题目,用之前做第一道题的相同方法来解这道题。本题答案会变成你组块资料库中的第二个组块。在解这道新题时,重复1~5步。如果已对这个题目得心应手,就去做下一道。你会惊喜地发现,尽管你的组块库只有几个固化组块,但已经可以大大提高你对学习材料的掌握程度,以及高效解决新题的能力。

7.“主动”重复。 走去图书馆的路上,或是锻炼的时候,可以在头脑中回想解决某个题目的关键步骤。你也可以利用等公交、坐车,或者是等教授走进教师前摆弄拇指的闲余时间。这种主动排演能提高你回想关键概念的能力,有助于在家庭作业或考试中回想要点。

到此。这些就是搭建组块资料库的关键步骤。你正在做的就是建立和强化不断联结在一起的神经元网络,让你的组块更丰富、更强大。 这里用到的原理就是生成效应。相比单纯重复阅读,生成(即回想)材料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学习。

虽然你知道其中益处,不过我已经发觉你的小心思了:“光是完成作业题,每周就要花上好几个钟头。可我怎么才能把一道题做上四遍啊?”

作为回应,我先这么问你:你真正的目标是什么?为了交家庭作业?或是为了考个好成绩?为了显示自己对这些材料的掌握?还是给大部分课程成绩凑个基础分?要记住,解题时敞着书本做参照,并不能保证你考场得意,更重要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你真正掌握了学习材料。

如果时间紧迫,你可以在一些重难点问题上采用生成的方法,把它作为一种刻意练习,进而强化学习内容、提高学习速度,同时帮你加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机遇的法则

请记着,幸运女神只眷顾努力的人。不要一看到新科目的全部知识就感到惊慌失措。相反,先专注于攻克一些关键概念,你会惊喜地发现以上的“组块搭建步骤”是多么有用。

这么说来,音乐家提高演奏技巧的方法,也可以用到数学学习上,比如,一位小提琴演奏大师,不会把一个曲子从头到尾练上无数遍。相反,她会集中攻克最难的乐段,比如那些让人指法笨拙、脑中浑然无序的部分。 做刻意练习的时候你也应如此,要专注于学习解题步骤中最难的部分,并提高对这部分的解题速度。

请记住,已有研究表明,你越努力回想学习材料,它在记忆中植入得就越深。 相比纯粹的重复阅读,回想才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刻意练习方式。这与象棋大师的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神经向导可以将棋局内化为组块,和长期记忆中最优走法联系在一起。这些神经结构帮助他们为对战中的每一步做出最优选择。 低段数玩家和大师级玩家的区别就在于,大师级玩家会花更多的时间来找出自身弱点并克服不足。 他们坐在那儿下象棋,并不是纯粹为了好玩,但最后,结果喜人得出乎预期。

要记住,提取练习是最强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的效果远超过简单地重读材料。 构建一个组块资料库来解决问题是非常高效的做法,这正是因为它建立在提取练习的基础上。不要被能力错觉迷惑了。请记住,光盯着书页上现成的学习材料,会让你错认为自己已经学会,而实际上你并没有。

起初按这个方法练习,你可能会觉得有些不自在,就像一个已经30岁的人,坐下来学习人生第一节钢琴课。但是随着不断练习,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得心应手。对自己要有耐心——当你对学习材料变得越来越从容,自己也就越来越乐在其中了。会很辛苦是吗?答案是肯定的,要实现颇具韵味和特色的钢琴演奏也是一样,但是你的收获会是一番努力过后的最佳证明!

“组块桌面”太棒了

我是一名全勤的工程系学生,还是一名全职的工程技术人员,学术工作如此之多,我没法一下子想起来。对此,我采用的思维技巧是搭建分门别类的大型组块——热学、机械设计、编程等。当我需要回顾个别项目,就把当前关注点搁置一边,并去参考想要的组块,这就像去点击电脑桌面的链接。我可以专注某个特定区域,也可以在发散模式下搜索整个“桌面”,找到组块之间的概念联系。一个整洁有序的思维桌面可以让联结变得更轻松。它让我思维更敏捷,也便于我对某个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麦克·奥勒尔(Mike Orrell)
大学三年级学生,电气工程专业

遭遇瓶颈:突然间你的知识结构就要崩塌

学习进展的过程并不合乎逻辑,这个过程就像每天把新包裹增添到你知识库的货架上。有时候,在构建理解的过程中你会遭遇瓶颈。之前合情合理的事物突然变得扑朔迷离。

在你对理解内容进行重组的时候——为构建更坚固的知识基础,往往会发生这类“知识坍塌”。就语言学习者而言,他们偶尔会有类似的体验,正在学的外语会突然变得跟克林贡语一样晦涩难懂。

要记住,掌握新知识是需要时间的。在理解过程中,你会经历一些时期,看似像理解力在发生倒退,而你会因此感到恼火。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它说明你的大脑正在推敲这些材料。摆脱暂时的困扰期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基础往前迈了一大步。

让一切井然有序:梳理你的学习材料

备考的时候,把你的问题和答案 梳理整齐 ,会方便你快速浏览。有些学生会手写问题的答案,贴在教材的相应页面,这样所有的材料就都触手可及了。(如果之后要把书还回去,可以用作画时的遮蔽胶带或者便利贴来贴答案。)手写答案很重要,因为手写的过程可以增强你对材料的记忆,或者整理好课堂和书本的重要问题及答案,把它们装进手边的活页夹,这样有利于考前再次复习。

历史上一名伟大的心理学家关于记忆的至理名言

我们的记忆有个奇怪的特质,即主动重复比被动重复让人记忆更深刻。我是说,在以心记的方式学习的过程中(以此为例),等明白得差不多了,如果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回想,得到的效果比再看一遍书更好。通过前一种方法回忆字句,下次再遇到相同的内容很可能就有了答案;如果采用后一种方式,我们很可能需要重新翻一遍书。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
写于1890年

测试是一种强效的学习经历:时常给自己来场小测验

要将诸多解决方案建立成组块,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 可以让你避免在考场上发懵 。发懵,即恐慌到大脑一片空白——一旦工作记忆被填满,而大脑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解决问题的其他关键部分了,人就会发懵。搭建组块会压缩已有知识,为工作记忆腾出内存空间,这样你就不会轻易就让神经超负荷运转。同样,给工作记忆留出更多的空间,意味着你更有可能去回想起解题的重要细节。

这种回想练习是一种小测验。研究表明,测试并不仅仅是衡量所学知识多少的手段。 测试本身就是一种强效的学习经历。它可以改造你已有的知识体系或是为其添砖加瓦,同时可以显著地提高你记住学习材料的能力 通过测试而发生的知识构成上的改善,被称为“测试效应”(testing effect)。它的发生多是因为测试进一步强化并稳固了大脑中的相关神经模型。这正是我们在第4章中看到的,在“常练不忘”部分有张图显示,多次重复后,脑中相应的区域颜色会加深。

就算测试结果不理想或是没得到任何反馈,基于测试效应产生的改进依然会发生。尽管如此,在学习期间做自我测试时,你还是想要尽可能地去获得反馈,并用参考书检查答案,或是翻看书后,又或去别处验证自己的答案。不仅如此,后面我们还会谈到,和同学以及教师间的互动也会对学习过程有所助益。

搭建固化组块之所以有益,是因为在创造这些组块期间,你会在其中穿插大量的小测验。令人震惊的是,研究显示,学生甚至包括教育者都没有察觉到,通过提取练习活动(即回想)这样的小测验,会带来许多益处。

学生认为在回想中进行的自我小测验只不过是检查一下自己的学习质量,但这种主动的回想测试,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比坐在那儿被动地重读材料要好得多。通过搭建你的组块资料库,并主动对学习材料进行反复而大量的提取练习,同时进行回想测试,那么你已经在用最好的学习方法了,学习会因此更加深入而有效。

该你试试了!

建一个思维方案库

培养灵活专业的思维,关键在于构建属于你的思维方案库。这是一个你能快速读取的数据库,在紧要关头总能派上用场。这个做法不仅可以用于解决数学和科学问题,它还适用于生活的许多方面。比如,这就是为什么要去观察紧急出口相对飞机座椅或宾馆房间的位置,这样做总是上策。

本章小结

·搭建组块是指将某个概念整合到某个联结流畅的神经思维模型当中。

·搭建组块有助于增加工作记忆的可用内存。

·搭建一个含有概念和解题方案的组块资料库,可以形成解题直觉。

·当你在搭建组块资料库的时候,要刻意关注那些最棘手的概念和解题环节。

·偶尔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尽管学得很努力,可命运却让你打出一手烂牌。但你要记得机遇的法则:如果准备充分、勤加练习并搭建思维方案库,你会发现幸运女神会更加眷顾你。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努力,那么必定会失败,但那些一直在不断努力争取的人定会体验更多的成功。

驻足与回顾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几乎没有人能够记住很多细节,但没关系。如果将所学概念分门别类地装入几个关键组块,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学习进度加快了。

学习提升

1.搭建组块和工作记忆有什么联系?

2.在搭建组块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亲自解决问题呢?为什么说,不能看看书后答案再理解一下就算过关?在考试前,做哪些事情可以帮助你梳理组块呢?

3.测试效应是什么?

4.一旦你已经就某个问题练习过好几次,停下来看看,你是否能感觉到下一步怎样走才正确。

5.机遇的法则是什么?举个例子,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明这个观点。

6.怎样区分发懵和知识坍塌?

7.学生常常会用重读材料的方法自欺欺人,而不是通过回想来进行自我测试。你觉得怎样才能避免掉入这个常见的陷阱呢?

Ebay研究实验室的高级主管,尼尔·桑德里森,关于灵感以及数学和科学领域的成功之路

尼尔·桑德里森博士是“灵感!项目”(Inspire!program)的创始人,本项目旨在帮助学生在科学、工程、数学和科技等领域取得成功。“灵感!项目”中的一些学者——一群有着弱势背景的大学新生,在最近提交了他们的第一项专利,即为Ebay移动商务提供的一份重要的知识产权资产。让我们通过桑德里森博士自己的故事来进一步了解他的成功之路。

我从没在精英名校上过学。事实上,我曾经就读的学校并不入流,很多学科都没有合适的教书人选。但无论我遇到怎样的老师,我总是专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那或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抑或只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微笑。这种积极的态度使我对老师心怀感激,并在课堂上保持着一种开放接纳的态度。

同样的态度也推动了我之后的职业生涯。直到今天,我依然经常主动从我的同事或上司身上寻找灵感,而且我发现,一旦我不再发掘他人的正能量特质,自己就会情绪低落。这时候就意味着我要自省并做出改变了。

我知道这么说有些老套,可我主要的灵感总是来自我的母亲。我母亲初中毕业后就没能继续读书了,因为读高中就得离开她生活的小镇。她成长于印度独立斗争的年代,那是一个令人激动人心又危险重重的年代。我的母亲被拒之校门之外,于是我决心让校园的大门为更多人敞开,让他们认识到巨大的机遇摆在他们面前,正等着他们去把握。

我母亲的金句之一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发现,从小学到博士的学习中,系统地理解并写下我想掌握的每个步骤,就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在读研的时候,我经常看到其他学生在书上不知疲倦地标重点,他们会将某些证明步骤或篇章句子画出来。对此我一直无法理解。一旦你在材料中做了标记,一定程度上说,你就破坏了知识的原貌,并且此举并不能保证所画内容已经根植你心,并生根发芽。

我自己的经验,就和你在本书学到的研究发现不谋而合。要避免画标记,因为起码就我的经验而言,突出某个部分只会让人产生能力错觉(已经掌握了该内容的错觉)。提取练习的做法就有效多了。读每一页时,试着概括出主要内容并铭记在心,然后翻到下一页。

我会在每天的清晨,整个人状态最好的时候,做数学之类较难的科目。现在我依然在践行这个方法。我最棒的思维大突破,有好几次都发生在卫生间或洗澡的时候——只要我从关注主题上转移注意力,发散模式就会开始施展它的神奇魔力。 uoe8pj+abDHdzwgyWQ6Aw2ISXls/TLp1yeVF9rhO9xSkVqsAUshAeyjWDXiXg1D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