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20世纪90年代印度金融业自由化浪潮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影响,印度各家银行都高度重视价值创造及品牌管理,期望藉此取得竞争优势。身为印度最大的民营银行及全国第二大银行,ICICI更是十分明白信息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新金矿的地位。
ICICI银行一向以拥有大量优秀高知人才为傲,但这种以人力为核心的固有形态却也有其副作用,比如许多知识都分散在结构不完善的数据仓库内,例如个别员工的脑袋、电子邮件及在组织内部四处传递的临时附件当中。ICICI银行的资深总经理兼零售技术处主任指出:“随着企业不断成长,内容管理的重要性亦呈指数曲线增加;而持续快速扩张的结果则使工作更加艰巨,因为即使是在不同的地方做同一件事情,人们总会呈现出不同的做事方法。”因此他认为必须将业务流程标准化,才能确保员工运用最佳运作模式提升效率,同时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为此,ICICI银行在评估了多种解决方案之后,决定采用由美国 Interwoven 公司提供的企业内容管理(ECM)解决方案。在不惜高价采用先进银行管理系统方面,我们中国的金融系统同行应向印度学习。
印度虽然也曾长期奉行计划经济原则,但是独立后并没有破坏英国人留下来的金融制度,它的银行体系有130年历史,股票市场也有百年以上历史。印度金融的体制基础较完善、市场秩序较好、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
印度银行体系方面的情况是这样的,商业银行中有27家政府银行、25家私人银行、46家外资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都是真正的合作制。开发银行大部分是政府办的,只有一家是私营。非银行金融机构4.7万家,多为私营。印度商业银行全国合计的坏账比率为10.8%,坏账标准按国际标准即逾期3个月,逾期18个月就销账,资本充足率要求比《巴塞尔协议》高一个百分点,即9%。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向,35%是给政府和政府公司,65%是给私人和私营企业(与此对照的是,中国为70∶30)。
在股票市场方面,印度上市公司1万家以上(中国不到2000家),日交易额在全球居第三,公司上市的资本门槛合8000万元(中国5000万元)。根据里昂证券的评价,印度上市公司与中国上市公司的最大分别是:印度在过去数年中,很主动地稳固架构、优化制度以及强化公司治理。它们并不是因为中央政策促使而被动地改革,所以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印度的水平高于中国。印度上市公司治理总得分为6.6分,中国上市公司为4.3分。
与此同时,印度银行业的组成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私人银行纷纷涌现,对现存的国有银行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和冲击。这些私人银行拥有更为先进的客户服务理念、风险管理体系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因而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十分明显。麦肯锡将这些银行称为“突袭者”。在过去的七年里,“突袭者”的银行资产在印度银行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有了显著的提高。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主管兼金融服务部负责人说:“这些突袭银行拥有创新性极强的产品分销网络。就拿运用街头宣传等直接营销手段来说,我从未见过比它们更加积极、更加热情的银行了。”在另一项针对“信贷与风险实践”的评分中,印度银行也表现得异常出色,超过了全球大部分的同行业竞争者。而在这一点上,突袭银行的贡献要远远大于现存的印度国有银行。此外,印度银行还在组织绩效方面胜过了全球同行,这一点主要归功于印度丰富的人才资源。在“营销与销售”方面,印度银行的得分与其他亚洲银行持平;而在“产品分销效率”方面,印度银行又超过了其他亚洲对手。
在技术支持方面,一些印度银行获得了“全球最有效率银行之一”的称号,即能以最低的技术耗费生产出最大的企业绩效。2007年,优秀印度银行每1000个账户的技术耗费仅为10.2美元,与欧洲银行的平均耗费76美元形成了鲜明对比。
麦肯锡将客户满意度列为“一家银行最大的价值驱动”。印度突袭银行能够全心全意为客户着想,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方便和卓越的服务。对印度银行的企业客户来说,一家银行能否轻松、快捷地帮助企业获得较低利率的海外贷款是企业选择银行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此外,银行金融产品是否具有创新性以及风险管理系统是否先进等方面也十分重要。印度国内的一流银行已经具备了满足一流企业上述要求的能力。
尽管印度银行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得十分出色,但印度银行目前在规模上仍无法与世界金融巨头相抗衡。随着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印度银行在追求国际标准方面的孜孜努力,在未来的十年内,上述情况便会发生巨大改变。五年前的印度没有一家资本总额超过60亿美元的银行;而在今天,市场价值在10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就至少有两家,即ICICI银行和印度国家银行。我们可以预见,不出十年,印度本土就会涌现出大量资本总额在500亿~1000亿美元左右的大银行,并最终出现两三个真正的国际性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