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显示,未来20年,印度仍将在IT及业务流程外包领域保持主导地位,而中国则难以与其比肩。到2010年3月,印度软件业出口已经达到500亿美元,中国只有区区三四十亿美元。
由于地缘和语言方面的优势,印度在欧美软件外包市场基本占据垄断地位,因此我国软件外包企业能够获得的欧美订单数量相对有限。在过去几年,我国对日软件外包收入占我国软件外包总收入的50%以上,而印度软件巨头在我国纷纷设点,抢占我国对日软件业务。
在很多人印象里,印度软件企业还只是外包型企业,为发达国家做“来料加工”。但事实上,印度软件的发展速度远远超乎想象。软件巨头Infosys、维普罗和TCS,在依靠外包完成了原始资源积累后,如今已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全套解决方案,甚至于在美国敢于面对面和IBM竞标。一个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我们国内的软件企业在软硬件、人才储备和全球战略上全面输给印度同行。据和讯网报道,有印度企业称,中国在软件业上起码落后了印度12年。
软件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软件人才的总数接近印度,人力成本大约比印度低30%~50%左右,但印度软件外包企业在人才招聘、培养,还有如何在员工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关系方面已领先,综合而言中国软件业的成本高于印度。印度之所以成为行业强国,并非由于价廉,而是源于智慧。再加上西方企业的高管们选择外包时,对服务质量的关注要多于价格,而印度企业在质量方面也优于我国。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Infosys、维普罗、Genpact、TCS等IT外包公司,帮助印度经济实现了9%的增长。根据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12月报道,英国华威商学院报告预测,中国外包行业不那么成熟,能否崛起仍远未确定,尽管中国将成为印度之外的另一个选择,但它在西欧和北美市场将很难形成规模。由于印度的顶尖公司已将业务范围覆盖至全球,领先地位将保持至少15年。该报告列举了一些原因:英语是印度的一种官方语言,毕业生质量较高,以及本土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较为成熟。
中国的价格比印度便宜得多,但该行业的关键不在于成本,而在于人才。2008年,全球IT外包市场价值估计高达2500亿美元,而中国的市场份额有限。中国的人力资源虽然很丰富,可英语、软技能、问题分析解决等实际技能均是短板,为此每年需要花额外的钱用于对员工的履职能力培训。此外,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还面临人才瓶颈的问题。而Infosys的10万员工中有3000名年龄在45~55岁、行业背景很深的骨干员工;该企业在各行业都有从业20~25年的专家,这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印度在人才上比我们领先了一代人。
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比印度起步略早些。近几年,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很猛,但是存在一些问题。
中关村软件园发展公司总经理郭再斌总结印度软件发展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四条:一是应当建立像班加罗尔这样的区域聚集软件产业经济;二是应当努力打造产值超亿美元的大型软件企业;三是术业有专攻,应当准确定位有本国或者本区域特色的软件产业,印度选择的是软件出口和外包这条道路;四是政府还应当在制定软件产业政策、引导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如果以下几个问题不解决,我国的软件外包业很难有大的作为:
首先是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低。与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相比,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主要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中国国内的很多软件企业对国际标准没有很强的意识,比如对CMM质量认证不重视,加之盗版现象严重,欧美软件企业缺乏对中国软件企业的信任。
其次是信息技术人才数量缺乏。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年至少存在20万软件人才缺口,并且这缺口还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加。另外,中国软件人才的结构也存在着不合理之处。根据国际标准,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应该是软件蓝领、软件工程师、软件架构与分析师并存的金字塔形状,它们之间的比例应该是4∶3∶1。而中国的软件人才两头少,中间多,呈橄榄形分布。
三是融资渠道匮乏。目前,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赖企业自主投资。另外,我国风险投资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和法律规范,无法为信息技术企业提供风险资金。因此,我国信息技术企业应当紧跟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学习国外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加快人才体系的建设,健全学校的基础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形成以企业为核心,政府、学校和科研单位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