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软件外包为主的印度信息技术产业是印度新经济的亮点。印度没有几条高速公路,却有“信息高速公路”;10亿人中有近一半的文盲,却拥有上百万名合格的软件人才和20多万常驻海外的软件工程师。
目前,印度成为了世界“外包”和“离岸”服务的中心。很多西方国家大公司的会计工作、基本研究,特别是电话中心业务外包都是到印度完成。印度在“业务流程外包”、“信息技术带动的服务业”两方面都拥有巨大的市场,而且这一市场还在IT时代继续扩大。
2010年1月27日的《中国质量报》刊登了何纾丽的一篇文章,对印度IT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代表印度IT服务软件产业的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从1999年就开始授权麦肯锡咨询公司每隔3年报告一次印度IT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在世界上的排名。据介绍,在全球“信息技术带动的服务业”和IT行业的“离岸”业务中,印度拥有80%的市场份额;占有“业务流程外包”48%的市场份额。2009年,印度的“业务流程外包”市场总值是115亿美元,印度有潜力把它增加到现有市值的10倍。2010年,IT服务业直接雇用230万名雇员,间接雇用650万名雇员。这方面的成功主要由于以下一些因素。
一是人力资源优势。印度政府和公司非常重视IT行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印度的精英层大都与7大印度技术研究所有关,这些研究所在印度1947年独立后不久就建立起来了,它采取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科学、技术和工程方面的教育精英。印度的IT人才专业技术过硬,相对我国的IT人才又有语言上的优势。年轻、富有朝气、敢于挑战自我、语言优势、专业知识扎实、相对工资较低等,这些都是形容印度IT精英的赞词。
二是政策支持。印度IT产业除去通信产业集中在国内,其他如软件和IT服务企业,主要业务均在国外,而且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西欧,“出口导向”超过了80%的产值。这一看似畸形的产业发展走向,一部分原因是国内市场狭小,需求不足,从而逼迫印度企业朝“外向型”发展,但更为主要的是印度政府的政策导向所致。印度政府通过各项政策,积极鼓励印度IT企业尽快融入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中,做强做大,抢占信息技术的战略制高点。
三是重视国际市场的开拓。印度在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同时,十分重视开拓国际市场。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印度软件业不但在出口规模和成本低廉方面名列世界前茅,而且软件质量也为世界一流。印度400家最大的软件与IT服务公司中有250家已获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全球获得该认证最多的国家。
印度被公认为世界跨国企业从事软件开发和IT服务的首选地国家。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66家与印度有软件和服务开发业务。这些跨国大公司和海外机构比较多地倾向于开办自己的分公司,这样可以全程监管和控制流程,保护数据安全。在这266家中,跨国公司以附属机构形式出现的服务企业占了60%。多年来,印度一直坚持不懈地通过引入各种国际普遍接受的质量管理模式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并追求塑造企业的形象和品牌。由于有很好的项目管理和过程质量控制能力,印度软件和相关服务业的成本和质量优势得到了跨国公司的普遍认可。
印度软件产业形成自己的服务和质量品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建立基本的面向所有活动的质量过程,大部分公司普遍采用了ISO9000标准;二是面向软件工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以CMM五级为标准;三是重视企业服务包括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主要标准是采用人力资源的P-CMM认证、六西格玛的企业管理模型和CMMi的全过程管理模型。
印度软件业主要是软件外包发达,根源来自于印度的国策就是软件立国。印度精英认为,未来世界是IT的世界,而微软现在的地位就是印度所追求的印度软件立国的未来。维普罗公司是印度第三大软件公司,其实力在于向客户提供终端对终端的整套服务解决软件、多种文化劳力和对业务流程质量的保证。它通过在国内外的164个服务中心、125个站和42个地区办公室为客户服务,在英美设立了全球指挥中心和网络运营中心。该公司在收购波士顿的Nervewire咨询公司后,收购节奏加快,自2005年12月至今,已收购6家公司:以4700万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的NewLogic,以2800万美元收购美国的mPower,2006年2月以2000万美元收购美国的cMango,5月收购美国的Quantech,6月以5250万美元收购葡萄牙的Enabler Informatica和以4 600万美元收购芬兰的Saraware。维普罗技术公司把收购这些发展不快的小公司看成是“一串珍珠”。它们在被收购后推出维普罗的品牌产品,很快即实现了盈利。现在,该公司准备收购1亿~3亿美元的公司,公司管理层有信心对它们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协作。有一家符合条件收购一家,有五家符合条件收购五家,可见其气魄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