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印度称为“红头阿三”的心态,和百年前清朝遗老鄙视日本有何区别?我们没有必要贬低印度,印度是可畏的竞争对手。不要总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才警醒。以史为鉴,未雨绸缪,顺应世界潮流,广聚别人所长,锐意进取与革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海外华人网友
提起印度,有些人至今还称之为是和非洲一样脏乱差,往往不屑一顾地称之为“红头阿三”。据考证,上海开埠后,在公共租界当巡捕的印度人大多数是头缠红巾的印度锡克族人,面孔黝黑,于是上海人叫他们“红头黑炭”,以后又讹读作“红头阿三”。一百多年前,晚清人叫日本为“倭寇”,可甲午战争中装备精良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打败了GDP四倍于己的清王朝。由此,印度私企的发展势头应令国人警醒,在许多方面我们需要向印度企业学习,以尽快提升“以全球应对全球”及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印度大型制药企业瑞迪博士实验室董事长安吉·瑞迪说:“印度是不可阻挡的,我们海外并购的动力是:我们已经崛起,我们愿意承担风险,我们要一直向前。”他认为印度企业的并购才刚刚起步,今后将有一大批印度公司走上全球舞台。到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在海外收购上已经花掉了大约1150亿美元。由于拥有两万多亿巨额外汇储备,中国的跨国并购才刚刚开始,但在这方面是否成功,我们还要从印度的私营企业前几年的海外并购中获取经验。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09年1月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在海外的并购数量仅为印度的40%。在海外并购方面,印度很早就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安永公司2007年全球并购调查显示,当年印度的交易额为280亿美元,而中国仅为23亿美元。印度公司在IT、金融、制药、工程等领域的海外收购都很活跃,而中国公司海外收购集中在能源产业。印度公司从海外业务中获得的收入是中国企业的两倍,海外资产所有权和雇用海外员工数量的情况也大致与此类似。
与印度私营企业的竞争力相比,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跨国经营、全球视野等方面,也同样远逊于印度私人企业。如果考虑到“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以中国国企整合全球资源来应对全球化挑战是非常困难的。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教授呼吁,中国民营企业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重要力量,承担起更大的历史责任。印度的竞争优势,首先是长期以来,体制上没有限制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多年发展历程中,印度私企在管理水平和财富上都有相当的积累。在钢铁、石化、软件外包与信息服务、制药等竞争激烈的全球性产业中,一些印度家族企业的生产或服务规模,在全球同行内已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印度家族企业并不过度依赖劳动力为基础的低成本制造能力,而更多的是从产业链、全球化经营、商业与技术模式创新、管理等方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谋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发展和领导地位。
华裔经济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终身教授黄亚生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刺激计划主要是进行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多是重复建设,创造的实际价值非常少,不是新技术和创新。黄亚生认为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延误改革,在一个泡沫还没有破裂的基础上,资本市场泡沫又在形成。而由于印度私营部门的发展势头比较强劲,因此与中国相比,印度具有优势。
印度企业海外并购引人关注,不仅仅因为数量众多,还因为其成功率高,并购后大都消化良好。也许从印度企业的收购偏好上,可以看出为什么它们的海外并购成功率要高于中国公司。印度企业愿意购买那些由于过分扩张导致资金短缺,而非产品、技术或客户出现问题的公司。当年TCL并购汤姆森时,其竞争对手就包括印度的电视制造商Videocon。不过后者经过分析认为,汤姆森的技术专利大部分将要过时,还拥有大量债务,没有全盘收购的价值。最终,Videocon仅用2.92亿美元收购了汤姆森的显像管分部,补齐了自己的短板。而TCL虽然收购成功,却没得到汤姆森最具盈利价值的显像管分部。
中国公司的国际化严重依赖国家的资金和支持,而印度活跃于国际收购市场的几乎清一色为私人公司。印度私企海外收购不存在中国国有企业遇到的政治障碍,同时印度私企的管理更成熟,视野更为国际化。波士顿咨询公司列出的2008年新兴市场前100名“国际竞争者”名单包括41家中国公司,其中3/4是国企,而上榜的20家印度公司没有一家是国有。虽然中国的改革的确比印度领先13年,但中国本土私营部门比印度私营部门落后15~25年。黄亚生教授也认为,印度虽然在基础教育、基础建设、简单的制造业等方面落后于中国,但其良好的金融体制、企业管理将逐渐发挥其强大的潜在优势。印度私人企业之所以能发展起来,资本市场能更为有效地为私企融资是一个重要原因。印度政府也着力于促进印度上市企业的管理规范化,比如要求印度公司达到类似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这些既使印度公司在决策时不得不更为谨慎,又使印度在国内就适应了更为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和法规。
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龄比中国更低,可以享受更长期的“人口红利”,更容易在未来接受制造业从中国的转移。从对外FDI数据上看,中国的海外投资远超印度,但其全球影响力却远远低于后者。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很多海外投资集中在香港特区、新加坡等亚洲或非洲地区,而印度的投资集中在并购发达国家的资产。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将其大部分的对外FDI用于海外并购,其海外并购额占对外FDI的比例高达98%。( 摘自2009年7月8日《国际先驱导报》毛晓晓文“印企海外并购成功率远超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