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印度金融业对中国的挑战

印度的金融市场较为健全,小型私人企业容易融资。中国的银行体系还是侧重服务国有企业,尽管外资滚滚而入,但民企难以找到资金,不利于有竞争力的企业成长,更难以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如果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现代化金融市场,中国企业就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

尽管中国银行业由于其IPO和国外投资而备受瞩目,而实际上真正值得赞赏的应该是印度银行业。与中国同行相比,印度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努力实现真正的变革。当许多中国的银行还在讨论重大的运营和技术投资问题时,印度政府机构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其压力来自于ICICI和HDFC等私有银行,迫使懒散的印度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印度国家银行(SBI)的改革值得中国四大银行借鉴:规模同样很大,拥有众多的员工,而业务程序和技术方法却比较陈旧。当然,它们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当这些机构开始进行改革时,应该明智地借鉴一下SBI的经验,如合并众多分支机构时,关注两个关键因素:执行效率以及企业经营理念。

麦肯锡根据五个评判标准将印度银行与其他亚洲银行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股东价值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和“对本国GDP贡献大小”等三方面,印度银行的得分要高于其他亚洲银行。其中,最后一项“对本国GDP贡献大小”得分在全球银行中都是十分突出的。2009年,印度银行的投资收入(税前)在全亚洲银行中居于首位,高于我国及东盟中的马来西亚和泰国。高投资收入也使得印度银行能够给予股东同样的高投资回报。

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度银行业在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步。这一点从不良资产的变动上就能看出。2003年,印度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为9%;到2009年,这一比率已经降低至3%。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首先应当归功于蓬勃发展的印度经济,同时也离不开印度银行本身在加强贷款控制、降低贷款风险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

印度商业银行体系中,有27家政府银行、25家私人银行、46家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4.7万家,多为私营。商业银行全国合计的坏账比率为10.8%,采用国际标准销账。资本充足率要求比《巴塞尔协议》高一个百分点,即9%。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向,35%是给国有企业,65%是给私人和私营企业。银行资产与GDP的比率为70%,而且比率正在逐年下降。而中国的银行目前还在努力达到《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银行贷款方向70%是国有企业,30%面向私人和私营企业,由此导致呆坏账问题十分严重,据银行业内人士透露,中国的几大商业银行的实际坏账率高达10%~15%。从这一连串的指标数据来看,印度的金融系统也领先于中国。

印度资本市场的股票流通市值已占GDP的80%,而中国的股票流通市值不足GDP的10%。印度企业上市融资,完全由市场配置,政府不设置任何额度、指标限制。里昂证券对印度上市公司治理能力的评分是6.6分,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评分是4.3分。印度的股市,完全是印度经济的晴雨表,随着印度经济的增长而蒸蒸日上。股票市场体系中印对比结果,印度再次领先。残酷与冰冷的数据显示,我们在金融领域落后于印度。而且这种金融领域的大面积落后,是在其他领域领先于印度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样巨大的反差,造成了中国企业制造的产品能够席卷全球,而中国企业的资本扩张却裹足不前。中国不乏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但企业金融环境显然并不乐观。大多数中国企业只能考虑生存问题,而没有能力考虑资本全球扩张。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一日不建立,中国的企业就只能在国内做得很大,但非很强。这似乎是中国企业无法摆脱的宿命,更是民族的悲哀。( 摘自2006年3月12,《中国经营报》王吉舟文“中国金融落后于印度,资本和亲是民族悲哀”。 HnwDBuAtEmUbReoBi7r8LpoDJAxJHg4f//A96XrFYj4teTs1BD1gR2/UyFSKE7/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