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期望效用的公理化方法

所幸,基于现代决策科学的基本发现,还有一种能够有效测量决策理性及理性偏离程度的方法。许多严格的分析过程都证实,如果人们的偏好遵循某些特定的逻辑形式(即所谓的选择公理),那么他们的行动就可被认为是在最大化效用(Dawes,1998;Edwards,1954;Jeffrey,1983;Luce&Raiffa,1957;Savage,1954;von Neumann&Morgenstern,1944)。这就是确定人们行动是否符合最大化效用原则的公理化方法(axiomatic approach),也是在认知科学实验中相对容易对理性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在这里,个体行为与公理定义的最优选择模式之间的偏离程度,被作为对理性程度的一种(反向)测量。

选择的公理化方法,将工具性理性定义为对特定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关系的坚持。 例如,其中一种传递性原则指的是:如果你喜欢A的程度高于B,喜欢B的程度高于C,那么与C相比你就应当更喜欢A。对传递性的违反是对理性的严重违背,因为这会导致一种被决策理论学家称为“金钱泵”的状态,即如果你按照这种非传递性的偏好采取行动,就会最终被榨干所有的钱。举例说明,随机选三个物品标为A、B、C,如果你的偏好是A优于B,B优于C,而C又优于A的话,将是非常不明智的。下面进行具体解释:首先,我将免费向你提供物品A,这可能在你看来是一件完全有利的事,但基于你的非传递性偏好,后续发生的事会完全颠覆这一状态。

接着,我向你提出第一个请求,你只需给我一点钱就可以把A换成C。由于你对C的喜好超过A,其间必然存在一定数额的差价(不论大小)是你愿意支付的。接下来,我又向你提出,再给我一点钱就可以把C换成B,而你的偏好是B大于C,因此也会同意。之后,我又可以把先前你交换给我的A提供给你换回B,还是需要加一点钱,由于你的偏好中A确实优于B,你又会同意。紧接着我又可以跟你换C……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可以看出,这是一桩多么令人讨厌的交易了!而这个交易的可怕性正是源于你的特殊偏好模式,每一次交易我都只是按照你愿意交换的方式跟你互换了物品。站在理性的立场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对传递性原则的违背在决策中是多么糟糕的事。因此,假如你的选择违背了传递性,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人需要从你那儿骗来钱,因为正是你自己的选择欺骗了自己!

当然,你也可能会认为,“我不会损失那么多钱,因为我能看出来这桩交易是怎么回事,我会退出交易或者在损失前改变自己的喜好”。但是,这其实只是你通过我们这个“金钱泵”的思维实验所得到的一种信息。而这种可能性的发生正是为了给你一个清晰的信号:你的这种偏好模式可能是有问题的。

在各种各样的选择中遵循而不是违背传递性原则,是很多强调决策一致性或者说采用了狭义理性原则的学科中对理性的定义。例如,经济学中对“理性人”的标准观点就假定了效用最大化。也就是说,传统上即认定人们对决策情境中出现的选项间存在一种稳定的、潜在的偏好。这个观点假定了个体对于可选项目间的偏好是完整、有序的,并且很好地体现了选择的各种公理(包括传递性及后文将提到的其他原则)。例如,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1976)阐述了经济学中的这个代表性观点,“所有的人类行为都可看作参与者根据自身一套稳定的偏好系统最大化自身效用的过程”。 8S1mTiMWvfvIOaNnZXpeipkvnhkXGgw2PHg9XYdyRluhVp9EZHBK6j48YFK2zcn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