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决策制定:行为的理性

个体要做出好的决策,就意味着个体需要保持工具性理性,也就是采取什么行动、如何行动的问题。它要求人们在给定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做出能使自己得到期望结果的行动。更专业地说,工具性理性是对个体目标实现的最优化。经济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将目标实现的最优化,定义为“期望效用”这一专业术语。决策学家广为采用的理性决策模型,就是人们基于最大期望效用做出选择。

认知心理学家乔纳森·巴伦(2008)讨论了“效用”这个命名的不可靠性,认为它在决策科学中使用到的内涵,不能完全对应于公共话语中出现过的任何含义。同其在认知科学中的使用情境相似,这个术语指的并非字典中对它的初级定义——“有用性”,而是人们在实现目标时所积累的好处。个体的目标也并非总是最大化快乐。因此,效用相比快乐或享乐而言,更接近价值和需求的概念。黑斯蒂和道斯(Hastie&Dawes,2001)提出,将效用看作主观价值的一种指标,可能是对其更好的定义。

将效用视作一种主观价值的观点,与最优化决策最基本的规范模型——最大化期望效用模型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详细讨论期望值模型和其姊妹模型主观期望效应之前,我们首先要区分决策的“描述模型”和“规范模型”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描述模型是对人的反应模式进行的详细说明,以及对观察到的反应模式背后的心理机制进行的理论阐释,这种模型是实证心理学中大多数研究的宗旨。相反,规范模型则主要关注行为和信念的标准,达到这些标准有助于保证个体所持信念的精准性以及采取行动的有效性。期望值和主观期望效用都属于规范模型,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决定。后文的叙述中将会介绍到,认知心理学中大量的文献都表明,很多时候,阐述人们实际上如何行动的描述模型都违背了规范模型的原则,我们将会在第4章详细讨论对这种行为偏离的多种解释。

在本章中,首先会介绍决策的规范模型中最基本的部分——期望值的概念,以及其不足之处,进而引入主观期望效用这一内涵更广的最优化选择模型。理性在这部分被定义为主观期望效用(subjective expectation utility,SEU)的最大化。之后我们将介绍研究主观期望效用的公理化方法,它可以方便地测量人们对行动的选择是否符合理性。使用这种方法,理性选择的判定标准即为个体行动的一致性。本章的最后部分也会探讨一些发现人们的选择行为违背了理性原则的实证研究。 GEM/qnTYK/VndKVVF7Zs2YOGG5tHCvt6qrLWB8A3Tcy2aDCwiOQxzjbQtR0jyE9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