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领域的证据都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即大脑的功能可以根据特性区分为两种不同的认知类型,它们有不同的功能以及优缺点(Evans,1984,2003,2006,2007;Evans&Over,1996,2004;Sloman,1996,2002;Stanovich,1999,2004)。这一结论得到了多种证据的支持,多种不同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以及决策理论)的理论家都提出了大脑中存在1型和2型加工过程的事实也能够证明这点(如Brainerd&Reyna,2001;Feldman Barrett,Tugade&Engle,2004;Haidt,2001;Metcalfe&Mischel,1999;Smith&DeCoster,2000)。1型加工是迅速自动的启发式加工;2型加工则是缓慢、分析性的,并且计算花销很大。
事实上,在开创性的启发式和偏见研究项目的早期文献中,就暗含了一种双重加工的观点(Kahneman,2000,2003;Kahneman&Frederick,2002,2005;Kahneman&Tversky,1996;Tversky&Kahneman,1974,1983)。这种模型在现在的认知科学中非常普遍,斯坦诺维奇(Stanovich,2004)的文章中就展示了包含超过23种双重加工模型的列表。多种双重加工理论虽在细节和术语上有所区分,但都有一种同源相似性。支持这种双重加工过程的神经生理学的工作还在不断增加中(Bechara,2005;Goel&Dolan,2003;Liebrman,2003;McClure,Laibson,Loewenstein&Cohen,2004;Prado&Noveck,2007)。
1型加工的定义特征就是它的自动性。1型加工被认为是自动化的,因为:(1)它们的执行很迅速;(2)当遇到启动刺激时,它们的执行是强制性的;(3)它们不会给中枢加工容量增加很大的负荷(即它们不需要有意识的注意);(4)它们不依赖于高阶控制系统的输入;(5)它们可以进行平行的加工,互不干扰,也不干扰2型加工。1型加工包括通过情绪的行为调控、进化心理学家提出的用于解决特定适应性问题的信息封装模块、内隐学习,以及过度学习联结的自动激活。
对1型加工的每一种不同类型都有许多研究(如Buss,2005;Fodor,1983;Lieberman,2000,2003;Ohman&Mineka,2001;Pinker,1997;Willingham,1998,1999)。1型加工结合了自动性、模块性以及启发式加工的属性,这些不同概念也在认知科学中被广泛讨论过(如Bargh&Chartrand,1999;Barrett&Kurzban,2006;Carruthers,2006;Coltheart,1999;Samuels,2005,2008;Shiffrin&Schneider,1977;Sperber,1994)。
1型加工因为它的计算容易性,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默认加工方式。1型加工有时也被称为适应性潜意识(Wilson,2002),这是为了强调1型加工完成了许多有用的任务——人脸识别、本体感受、语言歧义消解、深度感知等,所有的这些都是在我们意识之外完成的。启发式加工也是1型加工中经常使用到的一个术语,一种快速、自动化、计算不繁重,并且不需对所有可能性进行大量分析的加工方式。原先的短语“启发式和偏见”中的“启发式”一词指的就是多种不同的1型加工,它引发了许多理性思维任务中偏见的产生,从而导致了人们实际行为偏离了规范化的反应。人们对1型加工(即启发式加工)的依赖使得卡尼曼和弗雷德里克(2002,2005)提出的术语——属性替换(人们使用的用来减轻认知负荷的一种通用做法)——成为可能。属性替换发生的情况是,个体需要评价属性A,却发现评价属性B(与A相关)在认知上更容易,因此使用B作为替代。用更简单的话说,属性替换相当于用一个更简单的问题替代了原先更难的题目。
2型加工在1型加工的每一点特性上都正与之相反。2型加工相对较慢,并且计算耗费较大,它是我们意识的关注点。我们能够注意到的或者说意识到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说“集中注意力”是有原因的——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并且它在我们可利用的计算能力上也是有损耗的。许多1型加工能够立刻进行平行加工,但只有一种(或非常少的)2型思维能够立刻被执行,2型加工因此是序列式加工的。2型加工经常是基于语言和规则的,它被心理学家称为控制性加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类似“有意识的问题解决”中所涉及的加工过程。
2型加工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覆盖1型加工,有时这是必需的,因为1型加工“迅速但有误”。虽然这种所谓的启发式加工,可以让我们在解决问题或进行决策时进入正确反应的大致范围,却无法做到非常重要的情形(财政决策、公平判断、雇用决定、法律判决等)中要求的严格精密式分析。启发式研究需要良性的环境。在恶性的环境中,使用它产生的代价是昂贵的。
所有不同类别的1型加工(情绪调控过程、达尔文模块、联结和内隐学习过程)如果不被覆盖的话,都会在特定的情况下产生非理性的反应。人们会进行属性替换,用更容易去评价的属性替代更难的属性,即使这种容易的属性是不精准的。例如,人们会用花费努力较少的生动性或突出性特征,来替代花费努力较多的对相关事实的提取过程。但是,当我们在评价一些重要的任务时,比如一些活动和环境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危险性,我们并不会愿意仅用生动性来代替对情况的认真考虑。在这些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2型覆盖加工来阻止这种危险的属性替换的发生。
说明1型加工不利影响的实际例子,比如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对危险误导性的判断方式,这种判断主要依据了广泛流传的媒体展示画面的生动性特征。例如,我们所面临的疾病危险,如得糖尿病的可能性,比起医院的葡萄球菌感染,只引起了人们较少的担忧,尽管前者将影响4500万美国人,而后者每年只有大约1500人感染。这不仅因为,个人层面我们可以对前者的发生做出预防(通过改变我们的饮食和锻炼),对于后者我们却无能为力;更是因为,对葡萄球菌感染的报道非常生动,因而引发了我们更多的关注。因此,如果我们想对这些不同的健康威胁做出理性反应的话,这种针对突出性的1型反应必须被覆盖掉。
为了覆盖1型加工,2型加工至少有两种相关的能力。其一是干扰1型加工,并在计算出一种更好的反应方式后抑制其反应倾向的能力。2型加工因此涉及了阻止机制,这也是近期执行功能研究领域的关注点所在(Hasher,Lustig&Zacks,2007;Kane&Engle,2003;Miyake,Friedman,Emerson&Witzki,2000;Salthouse,Atkinson&Berish,2003;Zelazo,2004)。
但是,具有抑制1型加工的能力,只完成了任务的一半。仅仅抑制一个反应是没有用的,除非还有一个能够替代它的更好的反应。这些更好的反应来自哪里?一种来源就是假设推理和认知模拟过程(Byrne,2005;Evans,2007;Evans&Over,2004;Oatley,1999;Suddendorf&Corballis,2007),它们也都是2型加工的成分。当我们进行假设上的推理时,我们创造了一个针对世界的“短暂模型”,并在这个模拟的世界中检验我们的行动(或基于其他的原因)。
本章所描述的这类双重加工模型,既能吻合各种进化/适应主义模型所拥有的优点——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准确性,也能解释认知能力有时与适应主义分析认为的最优反应相分裂的这一事实。如果我们对人类的认知假定以下这些观点,那么这些数据模式就都是有意义的:
1.有两套具备前文提到的属性加工系统。
2.两套加工系统是针对不同情况和目标的最优化。
3.对于有更高认知能力的个体,2型加工有更大可能性会覆盖1型加工诱导的反应。
因此,我们的主张就是,这些任务中的许多自然加工倾向都产生了一个1型的反应——一种自动的启发式,正如特沃斯基和卡尼曼(1974)最先提出的——启动了错误的反应。进化心理学家认为1型的反应是进化适应性的,在这一点上他们很可能是正确的。然而,他们的进化式解读并没有妨碍启发式和偏见研究者的立场,即小部分被试给出的其他反应在个体水平上是理性的。有更高分析智力的被试会更倾向于覆盖他们自动启动的1型反应,从而产生同时符合认识性和工具性理性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