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个不安:能否保持稳定的持续增长?

当我认识到我们企业的高增长,一部分其实是来源于市场的自然增长的时候,第二个不安就随之而来:我们能否保持稳定的持续增长?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组数据:2004年,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5年;2005年,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8年;2006年,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我无法确切追查这组数据的来源,但我想也许可以从中看出,在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我们企业的平均寿命却是持续下降的。我们可以正向地理解为,在经历了2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市场在加速淘汰没有能力的企业,同时我们也隐约看到中国企业持续增长能力的脆弱。造成企业不能够稳定持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企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中国企业的同质化现象都极为严重。中国企业在产品的研发技术、制造工艺、原料市场和服务等方面都大同小异,我们很少看到中国的企业能够像保持持续增长的优秀跨国企业那样具有独特性。我曾经研究过能够应对变化的领先企业的特征,这些特征中最重要的就是,它们具有独特的战略逻辑,并且能够在产品中体现出来,并与顾客价值相一致。我也在很多场合批评过中国企业的市场研究部可以改名为“同行研究部”,因为我们的企业更多是关注同行,而没有关注顾客。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每一个企业几乎都是一样的——一样的产品、一样的服务、一样的营销,而在研发、工艺和服务方面看不到差异,更看不到创新。我们再来看看我国企业与国际企业在研发投入和专利技术上的差距。2005年中国家电企业研发投入中做得好的也只是占销售收入的不到4%;而2005年三星的研发投入达53.7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9.4%,LG研发投入也达到14亿美元。在专利技术方面,TCL专利累计1000多件,其中多数是外观专利,实用新型和发明不到40%;中国企业中申请PTC(专利合作条约)最多的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达到249件,在全球排在第37位,而SONY、日立、夏普等国际知名企业都位居前5名,三星也进入前10名。在这些强大的研发投入和专利技术的背后,就是产品的创新和与众不同。

原材料涨价、全球化、政府政策等外部因素仍然是困扰我们的关键因素

影响企业稳定持续增长的因素很多,关键要明确是企业自身的能力起主导作用还是外部因素起主导作用。我们都对经历了百年风雨变幻还能屹立不倒的长寿型公司充满敬意,可是我们同时发现这些长寿型公司存活的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符合顾客期望的产品、稳定成长的员工和保守的财务。当然,它们还会拥有各不相同的其他特点,但是这三点是它们的共性,而这三点是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能做到不受变化的影响,是企业自身能力的积累所获得的主导市场的要素。但是即使到了今天,我们的企业主要还是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困扰。2006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巨大影响我们有目共睹,2005~2006年间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冲击更是让很多企业无力招架。2005年中国电子百强利润总额达29.3亿美元,相当于全球IT70强的第24位,利润率为2.5%;但是单单一个三星集团的利润就达到约60亿美元,利润率为10%。当我们的企业在不断强调原材料、市场竞争、汇率变化导致利润下滑的时候,三星如此强大的盈利能力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我们还不具备真正的经营能力

多年来,一直有很多人问我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什么,中国的企业是否具有经营能力。我也曾在几年前一次接受访问时被问到中国企业是战略成功还是管理成功。我在当时并没有回答。但是企业经营能力能否成为增长的重要支撑,却是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在这20年间,中国企业具有规模的能力,具有成本的能力,也具备销售的能力,但是规模、成本、销售还不是企业的经营能力,这些只是企业的生存能力。当一个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水平、成本水平和销售水平的时候,企业能够让自己在市场当中存活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能够持续增长;只有在具备了较高经营能力的时候,企业才能够持续稳定地增长。而真正的企业经营能力是指企业能够主导供应链体系以及能够主导投资和技术形成的价值链,由企业决定资本和技术的流向和流动方式。只有在这个时候,企业才能够保持持续稳定地增长,而不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这也正是我第二个不安的原因,因为可以看到,我们的大部分企业所能够把握的还只是规模、成本和销售,并不能够把握价值的传递,也不能够影响资本和技术的流向,市场外部的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决定我们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优秀的国际同行却能够延续技术和资本的能力,在强大的经营能力的主导下不断地增长。所以我更为不安的是竞争对手在大好行情下也能得到休养生息,他们靠的正是经营能力。 x3e8hfaDU7aIzfEL+qI1WCnjIbKUeQ1A1vYyq2S6m16WxTrx/g4I57QAfm5STvp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