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企业的文化模型

德胜的例子,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像德胜这样的企业,其文化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实践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是:企业文化要如何“落地”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

研究者认为,需要重新审视对企业文化本质的理解是否准确,对企业文化要素和结构的理解是否科学,实施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是否可行……事实上,企业文化界的泰斗沙因,曾屡次疾呼应严肃地对待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他认为,在思想上过于简单化是人们试图理解文化时最大的危险,把文化说成“我们这儿做事的方式”、“我们公司的仪式和礼节”、“公司的气氛”、“薪酬体系”、“基本价值观”等确实是很诱人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有根据的。这些虽然都是文化的表现方式,但在文化起作用的层次上,却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文化核心要素。所以,沙因提出了自己的判断,提出了文化的三个层次:最底层的是基本假设,第二层是外显的价值观,表层是人为饰物。

在认识企业文化本质的时候,我想借助于沙因的三层次结构:基本假设、外显的价值观和人为饰物。人们进入一个组织,最容易观察到的就是其表面现象,那些你所见闻、所感受到的部分,就属于文化的组织表象层,这个层面就是人为饰物。这一层次的文化虽然看起来是清晰的,如公司的形象、产品以及组织结构和各种公司活动,但是你并不知道为什么组织成员会表现出这种行为,以及为什么每个组织会有这样的架构,也无法判断为什么这家公司的产品会是这样的表现形态。人们可以描述出他所看到与感觉到的表象,但无法由此构建这些表象在特定群体中所代表的意义,所以表层并不能够代表真正的企业文化的内涵,仅仅是企业文化的外化而已。对企业文化的进一步深入了解,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的资料与信息,用来描绘公司的价值观和原则。由于价值观支配行为,对于属于意识层面的价值观可以用来预测可被观察到的、可以理解属于组织表象层面的许多行为的依据是什么,这个层面就是外显价值观部分。借助于价值观,人们可以了解到公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以及福利体系的设计,可以通过对管理方式的认识获得对公司价值判断的认识。但是,如果这些价值观仅仅是以理念的方式,或者简单地说是以口号的方式来表达,那么还是无法真正寻找行为背后的真实驱动因素。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入到潜意识的基本假设层面,找到真正的潜在假设,就能够了解到怎样的假设对应怎样的行为,以及所有行动背后的逻辑和驱动因素是什么。这一层面就是最底层的部分。

沙因的文化三层次结构模型,有助于挖掘到文化作用背后的真正逻辑,让人们看清楚文化的本质究竟为何。在实践应用中,可以确认构建的企业文化目标是否可行。如果这些“新型价值观”所依存的基本假设能够适应组织所运行的环境,就能确认建设文化目标的有效性,否则就是无效的。大部分情况下,人们只是关注人为饰物和外显价值观的部分。在1995~1998年间,我曾经研究科龙集团发展中的企业文化的问题。这是一家在广东顺德的企业,依靠稳固的制造质量,容声冰箱连续8年全国销售第一并获得良好的声誉。1998年科龙集团需要变革组织,并完成第一代创业领导者到第二代管理者过渡的阶段,这个时期需要企业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这项研究表明,科龙集团具有非常好的创业文化、良好的制造基础、过硬的品质保证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公司具有良好的产品基础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企业文化。所以在这个过渡阶段,企业文化提供的稳固的基础帮助企业平稳地度过了这一时期。但是到了后来,顾雏军以资本进入科龙,表面上科龙依然生产容声冰箱,依然是以制造和品质取胜,无论是人为饰物还是外显的价值观好像都没有改变,但是深层的基本假设改变了,这一时期的科龙已经不再具有和之前一样的基本假设,一部分人对利益无原则的追求导致了这家中国曾经最大的白电企业,无法持续其竞争优势。现在是海信入主科龙,如果科龙重新回到之前优越的竞争位置,就需要在基本假设上做出相应的调整,而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巨大的努力。但是,也只有在基本假设上做出有价值的改变,科龙才有可能焕发出全新的价值。所以,企业文化的根本还是最底层的基本假设。

我借助于沙因的框架和逻辑,在不断地分析那些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企业的基础上,构建出了企业的文化模型,见图2-1。

图2-1 企业的文化模型

企业文化的内化是最基本的前提,没有思维和理念的确定,文化无从谈起。企业文化内化是一个总概念,包括企业思维方式、经营信条和行为规范等,并表达企业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使命是什么,宣告如何去实现这一使命。企业文化的内化是企业价值与行为的终极来源,一般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表面为企业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及企业全体员工对共同理想和信仰的追求。建立在企业群体文化知识、理想认同和行为规范基础上的企业理念,对外能够昭示企业所确立的社会身份、精神面貌和经营风格;对内能够成为全体员工的统一意志,唤起员工的巨大工作热情,促使企业充满活力。

企业的思维和理念特指带有个性的企业经营活动的思想或观念,其作用如同空气对于生命,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足以影响企业的名牌战略。IBM公司的创始人在谈到企业信念时曾说:“任何一个组织想要生存、成功,首先就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信念,作为一切政策和行动的最高准则。处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要迎接挑战,就必须准备自我转变,唯一不能变的就是企业理念。换句话说,组织的成功主要是跟它的基本哲学、精神和政策动机有关。思维和理念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技术经济资源、组织结构、创新和时效。”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思维方式中特别需要关注全球环境以及全球视野,能够用更加国际化的标准。运营与理念是否可以超越自己,是必须建立的思维习惯,正如第1章所言,今天环境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提出要具有全球思维。在理念与习惯的部分,不管我们多强调全球化,也需要理解真正的全球化就是“全球本土化”。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理念,不能够真正发挥自身文化的价值,也就无法真正具有全球化的能力和视野。因此,这就要求在理念和习惯的层面发挥中国文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文化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这也需要借助于文化的力量来理解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唯有对中国理念的深刻认识,才有可能理解人们的行为和行为背后的逻辑与假设判断,脱离了中国实际,中国企业是无法真正建立属于自己的核心能力的。

企业文化的诠释化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关键。没有领导者的意愿和表率,没有核心价值观的牵引,企业文化是无法形成的。因为理念和思维会深藏在人们的行为选择中,如果没有明确的价值牵引,这些行为选择只是员工的自觉行为选择,并不具有明确的组织特征。深层的基本假设还需要外显的价值观来表达,需要企业领导者坚定的指引。在企业文化诠释化的部分,主要通过两个因素展示: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领导者。

企业文化主要是由企业家导向的,它深深地烙上了企业家的个性、志趣情操、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和目标追求,对企业文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推动者、弘扬者,也是“企业文化的旗手”,企业家的文化素养孕育企业文化的养分,企业家一生的磨砺与追求奠定了企业文化的基础。优秀的企业家通过追求成功实现人生的崇高理想和信念,通过将自己的价值观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身体力行,导而行之,推而广之,以形成企业共有的文化理念、企业传统、风貌、士气与氛围,也形成独具个性的企业形象,以及企业对社会的持续贡献。企业领导者在创立企业文化、形成企业文化、表现企业文化中起着决定性的、示范的作用。

价值观的确立是企业在决定其性质、目标、经营方式和角色时做出的选择,是企业经营成功经验的历史积累,它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性质和发展方向,既构成企业内部成员的行为准则,又体现了企业一切行为和活动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企业的行为和人的行为一样是受价值观念支配的,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文化的思想基础,它为全体员工提供积极向上的文化选择,是走向共同目标和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很多管理专家认为,最佳企业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企业领导者对于企业的奋斗目标都十分明确,而且极为重视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正如彼德斯和沃尔曼在《追求卓越》一书中指出的:“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它们主张什么,并认真建立且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如果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很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企业文化的外化是企业文化具体的表象,是企业文化的载体,通过外化人们才可以领略到企业文化的价值。企业文化的外化表现在产品和员工行为这两个结果因素上。没有产品和员工的行为,文化只能停留在理念和口号上,不会发挥出作用,也不能够彰显力量。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被确定为有竞争力,一定是通过产品和员工展示出来的。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产品和员工行为习惯的形成,文化就没有形成。

企业不仅通过有目的的具体劳动,把意识中的许多表象变为具有实际效用的物品,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时地按照一种文化心理来塑造自己的产品,使产品的使用价值从一开始就蕴涵着一定的文化价值。可口可乐流线型的字体,那永远不变的红色,在世界各地都那么抢眼、夺目;可口可乐不光给世人带来了美国的文化、美国的精神——开放、快乐、自由、诙谐,也向世人传播着爱与和平;人们透过可口可乐,认识到了生活的美好,学会了互敬互爱,学会了热爱和平。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可口可乐的整体形象,使其以“挡不住的感觉”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2010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产品是苹果的iPad,这一款产品把苹果公司创新的企业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人们仅仅是听乔布斯谈论自己的理想和对于顾客体验价值创新的执著,看不到iPad,还是不能够了解到苹果公司提倡的顾客体验价值创新是什么。但是,一旦你拥有一部iPad,你会立即被这个产品所展示出来的强大的顾客体验价值而震惊,并完全认同乔布斯所谈论的事情,也能够在使用iPad的过程中被苹果公司的文化所感染。所以,企业文化一个最显性的载体是企业的产品,每一个企业的产品都具有企业自己的独特性,都会彰显出企业特质。企业文化就是通过企业的产品让顾客感受到、触摸到以及体验到的。

员工作为企业文化的另外一个载体,更是用行动来彰显文化的核心内涵。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庆油田,通过王进喜的行为,宣扬了其所倡导的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尊重规律、严细认真的科学作风的“铁人精神”;通过王进喜的行为,让全世界都了解到中国在创建石油工业中所展示出来的创造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而这也正是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底蕴。通过员工的行为,企业的价值追求和理念变成了可以触摸和感受的东西;通过员工的行为,顾客以及社会可以清晰地理解企业的文化。可以说,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了企业的整体精神风貌和企业的文明程度。

企业文化绝对不是虚的东西,企业文化的“实”就是指企业的产品和员工行为。对于企业文化的认知是通过企业的产品和员工的行为来体现的,一旦企业产品与顾客接触,企业的文化也就传递出去了。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传递到世界各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走向了世界各地,因为这些产品,世界各地的人开始了解中国以及中国的文化。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产品落伍,不再输出产品,反而是大量地接受外国产品,特别是现代社会美国产品和技术的长驱直入,让中国人开始全面接受美国的文化及价值标准。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如果要强化文化的作用,就要打造承载文化的载体,也就是创造优秀的产品占领世界市场。唯有此,才有机会把中国文化传递出去。 0t6Omw4+oB/qqTJYifOvq5WLh5uQIjVzUhyInu9KdN3HekMiIPZaz4m7fYulCa8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