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写这本书的缘由是因为内心深刻的不安,这不安是从2004年底开始的。一方面,中国企业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增长的事实导致很多企业拥有了良好的自我感觉,而变化的事实又导致很多企业不知该如何应对。到了2006年,我的不安越发加重了,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过去的两年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波动——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劳动力不足、产业格局的改变、顾客的成长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等。但是这一系列的变化并没有能引起我们的企业的足够重视,因为大部分的企业还是沿用以往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无论是对于顾客、对于市场,还是对于产品和技术的认识,甚至即便是创新也还沿用以往的标准。今天,我们的企业还常常在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空降经理还是内部培养、人才重要还是技术重要、资金重要还是政策重要等这些问题上纠缠和摇摆。也许每一个企业都有具体的情况,每一个时期都有机遇与挑战,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性,因而答案也应该是多解的——但是我想这样的结论对于成长中的中国企业而言没有任何的意义!这些问题都还只是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在看问题,而并没有从市场的角度看问题。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那些无论市场如何变化、行情如何起伏、时间如何推移、地域如何差异都能够推进自己前进的企业。这些企业共有的特征就是,企业管理者是能够不断提问的人。他们其实就是在问:还有哪些我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将会促进或者阻碍我的生意和前程,能够创造机会或者带来危险?他们也是在问:还有哪些新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但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竞争又非常激烈的世界里,他们发现更需要问的问题是:顾客需要什么?我应该如何回应?

管理者最担心的不确定性往往来自于市场。市场是显然存在的,而且谁都无法逃避它;所有商业机构的命运,最终都是在市场冷酷无情的运转中决定的。然而我们恰恰忽略了对于市场的理解和认识,很多管理者并没有真正用心去认识市场,也没有真正用心去关心顾客。《营销短视症》的作者西奥多·莱维特很明确地告诉我们:

企业的目的就是吸引并且留住顾客。如果不能吸引一定比例有购买能力的顾客,企业就不可能存续。顾客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总是有许许多多的选择,而他们购买的其实不是产品,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案。企业只有不懈努力,帮助顾客更好地解决问题,也就是为他们提供更加出色的功能、更高的价值和更加便利的服务,才有可能生存和繁荣。为此,企业首先必须了解顾客心中的“更好”是什么。

市场和顾客的确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惜我们却浑然不知,或者是感觉到了变化却不去做任何改变。

企业与环境是互为主体的,企业如果不能够顺应环境的变化,不能够与环境互动,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IBM从老沃森到小沃森,再到郭士纳,经历了三代领导人,同时也经历了小型机、大型机和互联网的时代。每一次他们都做到了对于环境变化的深刻理解,因而IBM始终保持着蓝色巨人的领先位置。中国的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也正是深刻理解了刚刚开放的环境的特征,才走出了一条低成本发展之路。通过价格、服务和质量的竞争力,中国企业在与国外企业产品的竞争中赢得了自己的位置。但问题是,当世界已经进入21世纪的时候,环境所需要的新的竞争力是速度、创新和全球化。如果我们的企业仍然是以过去的传统经验来应对,这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2004年底,我在多种场合和多篇文章中强调了这一点:我们不能再抱着价格具有竞争力、品质保证、服务优质就会成功这样的观点了。这三个要素是20世纪90年代的环境条件,但在今天,除了这三个要素之外,我们还必须具备21世纪环境所需的要素。相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还不具备速度、创新和全球化能力的占大多数,因此,当货币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加大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明显处于劣势。

我深信,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企业需要回归到顾客层面去做全面的改变和调整,而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基于变化,并且清醒地思考微利时代下的经营模式。

借助以往的成功经验,也许不仅不费什么力气,甚至有时还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那样做无助于企业家锻炼自己的思维和提高能力,以更好地应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过去接近30年的快速增长的确造就了一大批非常成功的企业和管理者,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些企业和管理者在未来也一定能够成功。未来是属于那些能够赶在变化之前就做出准确判断,并且高效地投入资源和精力,从而抓住机会或者规避风险的人的。

这本书和我的另外一本书《中国营销思考》是一脉相承的。我只是希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去不断地关注中国企业所面对的问题,同时就一些重要的话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第1章——“我的七个不安”是我写作本书的根本原因。在这一章中,我从7个方面描述了我不安的原因:增长如果仅仅是来源于价格的调整或市场的自然增长,而与自身为顾客提供的帮助无关,那是根本没有意义的;因为如果企业没有足够多和足够稳定的顾客,增长就只是无源之水,企业也就无法持续生存。企业如果对于怎样吸引顾客、自己的潜在顾客有哪些需求以及自身的系统能力与顾客需求之间的回应能力如何等方面没有清楚的了解,对于服务模式和服务心态以及自身学习心态和学习能力等问题也没有清楚的认识,而且也没有制定明确的战略和计划或关注市场上的事态,而是把注意力仅仅放在企业内部,那么企业根本不可能有效地面对这个充满变化的环境。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如果不了解自己所面对的环境,或者没有真正清醒地认识企业自身增长的本质内涵,那么就必将把企业引向深渊。

我在第2章——“企业时代结束,顾客时代开始”中指出,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宗旨已经过时了,因为顾客已经彻底改变,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因为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的对于顾客的认识和判断,都需要做一个全新的调整。未来只属于那些顾客导向型的公司,而不属于那些企业导向型的公司,因为整个世界正在技术的推动下变得同质化。无论是对于产品、技术还是服务,世界各地人们的需求和行为都在变得越来越相似,这意味着企业在经营模式上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第3章——“超越竞争之道”指出,关于竞争的传统观念确实需要改变,因为竞争的性质和目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新的竞争体系下,离开竞争不仅更有效率,而且使企业能以更集中的资源有效地为顾客服务,并且能够将服务延伸到价值链当中去。超越竞争则可以从产品和产品意图、协同效应、顾客需求的重新认识、时间优势的选择以及实现服务这5个角度上去做,这5个超越竞争的方向会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管理流程都要和以前的不一样。离开竞争会导致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这也是给企业带来新生的基本之道。

第4章——“创新、价值、全球化”。几乎所有的人都赞同,商业竞争确实在普遍朝着全球竞争的方向发展,而且这个势头是势不可挡的。这就要求企业接受这个趋势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变化的速度和创新的能力以及参与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的能力都是迫切需要提高的,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关注到这些方面的提升。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需要关注到创新和价值增长,要关注到国际化企业的标准以及我们的差距,更需要关注到如何运用源自顾客需求的创新来创造市场。

环境真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企业做出更为深刻的改变。我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发现许多可以立即付诸实践的思想,然而,我更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们能够因为阅读此书,引发对于环境认知的改变,从而创新性地开创企业新的道路。

陈春花
2007年3月于华南理工大学 45zNSaOX/18Mo1RQjOzxPZ+rjdaZlprPzaYgrVMV/O/AEXDPWsggHUZEOgKHmgR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