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思维是文化的基本属性

俗语说“性格决定命运”,的确如此。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导致命运无法改变。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还有背后的逻辑:播种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观念又是由什么形成的呢?由思维形成,而文化决定思维,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此。

文化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文化决定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确定后,就决定了他的行为选择,行为选择形成习惯,最后变成性格,最终决定了命运。看看中国的改革开放,我相信所有人都会感受到文化的巨大作用。邓小平先生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他知道中国人比较喜欢讨论,不行动;他也知道中国人比较谨小慎微,不敢冒险;他更知道中国人比较保守,不太愿意变化。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先生要求人们改变观念,改变思维方式。他首先告诉大家“清谈误国”,之后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猫论”:“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提出“摸着石子过河”的观点……当人们在观念上、思维方式上做出了彻底转变的时候,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以及中国人的命运随着改变了,彻底改变了。所有人都想不到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中国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思维作为文化的基本属性,思维方式又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决定行为的选择。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下所形成的思维定式,以此来理解为什么在现在变化的环境下,需要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因为在全新的环境下所要求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传统文化下形成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思维方式

我们先来了解传统文化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特质是什么。概括说来是四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看待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思维方式强调全面地看待问题,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中庸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中庸的思想,导致中国人对待任何事情,都不会偏激,不偏不倚,不会忽略哪一方,基本上是一个折中的判断和选择。为了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会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思维方式的好处是比较综合和全面,能够顾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是缺点是没有明确的标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立场,没有明确的判断,在所谓顾全大局的概念中丧失了基本的原则和标准。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指在看问题的时候都要有具体的形象参照,都需要看到实际的结果或者效果,都需要一个可见的形式来判断。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国人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帮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就是模仿学习,才逐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容声冰箱的创始人潘宁先生就是从香港买了一台冰箱,和12位工友把冰箱拆开,发现除了压缩机不能做,其他都可以做,所以进口压缩机,再配合自己做的其他东西,第一台国产的容声冰箱就此诞生,并缔造了一个科龙集团,使之成为中国最早、最大的冰箱生产基地。何享健先生也是从模仿生产一台风扇起家,今天的美的集团已经是1100亿元销售额的全球白电前三名的集团公司。甚至美国人会担心,只要是让中国人看到的产品就不会再属于美国人,这种担心也正反衬出中国人形象思维的能力。问题是,在一个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社会,很多现象无法用直接的形式或者形象来展示,我们已经无法模仿和学习,很多东西并没有具体的形象为我们提供可见的模仿形式,更多的是信息、虚拟已经未知的变化,如果我们还是选择形象思维的方式,就无法适应这个时代。比如说创意工业,用什么想象来表达呢?用什么方式来看呢?美国现在提供给世人的绝对不是设备和产品,它提供的是创意和设计,把冰箱卖给你,你拆了冰箱之后还能做出来,把创意卖给你,恐怕就无法拆开来学习了。

宏观思维 宏观思维方式是指从大局和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中国人对于空间的表达方式和西方刚好相反,空间上,中国人习惯了从最大的空间开始标注,之后是省、市、区,最后才是街道、门牌号码,而西方是最先表达门牌号码,之后是所处的街道、所处的城市、所处的国家。这种思维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人们习惯于思考大的问题,思考全局性问题,但是忽略自己身边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只关注思考,而非解决问题和行动。所以形成了中国人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很多人都是关注大局,但是没有人愿意关注细节。虽然细节决定成败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中国人就是无法把细节做好。很多时候中国的产品缺失的恰恰是细节的把握,而究其原因就是宏观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们的行为习惯,不会处理细节,不愿把细致的部分做好。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具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之后,也就养成了只是思考大局而不愿从小事做起的坏习惯,通常都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所以在中国常常会有“假如我是市长”这样的题目出现,虽然现在也开始强调从小事做起,鼓励人们多元选择,肯定不同职业的价值。但是大家依然喜欢从大局入手,解决大问题,这样的思维习惯常常导致“眼高手低”的情况出现。

过去、未来时思维 人们对于时空概念的认知是思维方式中必须包含的内容,过去、未来时的思维方式是指对过去念念不忘,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是忽略现在的思维习惯。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在思考事情的时候,首先会想念过去,会不自觉地回到过去中寻找依据和标准,比如中国人会把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反复强调,以彰显曾经的辉煌;其次就是关注未来,总是描述理想、未来和明天。这样的思维习惯导致人们沉迷过去或者幻想未来,但是回避现实,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很多时候人们喜欢介绍自己过去的成绩,设计未来的理想,这些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相对于行动而言,现在是更重要的,因为只有每一个现在都做好了,才会不断地拥有灿烂的过去,以及光明的未来。如果只有过去、未来时的思维方式,就会导致好高骛远或者逃避责任。可能大家会认为我夸大了这种思维方式的负面作用,但这是一个事实。

以上所概括的四种思维方式,并不能够全部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思维方式,但是从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子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了解今天的环境对于思维方式的要求是什么样的。如果需要认识并利用环境,那么在思维方式上我们需要做出什么样的调整?

今天环境所需要的思维方式

文化要求人们必须适应环境,与环境的趋势相一致。面对今天的环境,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会显得不太适应,那么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才可以适应今天变化的环境呢?我概括为以下四种。

创造性思维 当技术和信息导致全球化到来的时候,环境最主要的特征是变化,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成为环境的基本形态。在这样的环境下,经验已经显得毫无力量,甚至我们不能够判断对或者错,整个世界不再是黑色或者白色,有人称之为“灰度”,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全新的、从未遇见过的、巨大而复杂的。正如宏鸉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所说的那样:技术带来的复杂性远超过它的巨变性,的确如此。这样的环境下,创新成为关键要素,只有创新才能够让人们不断地面对变化和承受变化。借助于创新可以面对不确定性,可以用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环境,这就需要人们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借助于创造性思维,人类在过去的50年间里发现和驾驭自然的力量,超过了此前全部人类历史时期的总和,太空漫步、海底穿行、生命奥秘的解构,几乎我们开始了人类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的历程。通过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的智慧可以无限扩展,“预感”和“灵感”就是通过这种能力获得的,所有基本构想或新构想也正是通过这种能力产生的。我非常喜欢电影《阿凡达》,惊讶于视觉冲击的同时,更加震惊的是这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和对未来的理解。它虽然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可是通过创造性的安排,人类感知到自己的渺小和狭隘,也感知到不可知世界的一切,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魅力。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就是从整体出发,整体最大原则,要求每一个部分能够服从并协同整体。同样因为技术,整个世界连接在一起,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每个部分都无法独立存在,有人称之为“全球化的困境”,但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面对的一个环境特点,用IBM“智慧地球”的观点来表达更能说明这个特点。“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如今,信息基础架构与高度整合的基础设施的完美结合,使得政府、企业和市民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智慧方法具体来说以如下三个方面为特征: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这三个方法就要求地球具有系统思考的智慧。今天环境的特点需要人们有更加明确的整体最大的原则,一切服从于整体的原则。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多元的价值和文化更加明显,但是普世价值的要求,整体原则的要求会超越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因为任何超越整体的想法和做法都会导致整体环境的伤害从而使得局部失去生存的环境。更典型的现实是“全球气候”,因为人类之前没有形成系统思维的习惯,对于自然环境采取了掠夺性的使用,让人类这个局部侵占了自然这个整体,结果就是今天的地球必须为过去的行为付出代价。如果我们再不强调系统思维,那么地球也许就不可能具有明天。所以重要的不是自我、不是局部,而是整体、是系统,只有所有的人都符合整体的要求,符合系统协同的要求,我们才有机会在今天的环境里存活。

微观思维 微观思维是相对于宏观思维而言的,它更强调的是解决现在的问题。微观思维和宏观思维的区别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从范围和程度上来认识,微观和宏观的思维方式我们都需要,但是当强调微观思维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强调如何解决身边的问题,如何从身边、从自我的行动开始,所以微观的思维方式就是解决现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方法,这是与宏观思维之间很大的不同,正如上面所言,宏观思维更强调回避现实,而微观思维更强调面对现实,解决问题。今天之所以强调微观思维,究其根本是因为信息巨变,如果不能够快速地回应,快速行动,其实是无法面对现实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身是具有这样的特质的,前人告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滴水穿石”,“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等等,这些古训所表达的都是要求我们以微观思维来约束自己,并指导自己的行动,只可惜我们反而忘记了。

现在时思维 现在时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立足于现在,从当下开始。现在才是你的所有,过去不是,将来也不是。上课的时候我问过很多同学三个词,让大家写出自己的感受,这三个词是“过去”、“现在”、“未来”。同学们给我的答案是:过去是美好的回忆,未来是光明的未来。对于现在,同学们好像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描述的,现在就是现在,没什么可说的。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能够折射出同学们的基本情况。这样的答案表明,同学们对过去、未来都有认识和期许,但是往往忽略了现在。如果强调过去,其实是懒汉,因为对于过去的东西耿耿于怀,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念念不忘;如果强调未来,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将来,其实是懦弱,因为不敢面对现在,把一切都推到不可知的未来,是在寻找借口,逃避现实。唯有现在才是强者。真正能够把握的其实只是现在,所以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个口号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当日事当日毕,日清日高”是海尔的管理理念,张瑞敏到底为海尔带来了什么?仔细研究海尔的文化,就会发现张瑞敏给海尔带来了一个员工的好习惯:每一件事情必须在当天做完。当他每一天都做完事情的时候,每一天就会进一步,所以叫日清日高。这就是海尔最值得骄傲的东西,海尔也因此成为中国优秀的公司之一。

这四种思维方式是目前环境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如果和中国传统文化下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做比较,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与环境有着极大的差异,而这也是我们需要面对和正视的差异。我不能够说中国传统文化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不好,因为文化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我需要大家理解这样的差异,同时更要知道如果我们还是习惯于自己文化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在今天的环境里判断,那么就一定是出问题了。因为今天环境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和我们传统的思维习惯完全不同,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快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创造性思维、系统思维、解决问题并面对现实。某种意义上说,调整思维方式是今天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事情,因为这决定着我们是否拥有现代文化,是否可以和环境互动,是否有能力认识环境,从而可以利用环境。所以一定要养成这四种思维方式,否则我们还生活在传统之中,而非面对现实和未来。 H4ZqwjPSDm+reC8MW1xSmragYnJTbAYVBegivhnLN3OIXrtRdeo3IiGGL2CkVBK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