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个不安:中国企业是否已经达到了国际化的运作水准?

2006年10月,我和龙永图秘书长应主办方的邀请赴顺德出席“信合财经论坛”,当时的主题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龙秘书长在论坛上强调:“国际化必须立足于本地,立足于国情;国际化必须与工业化、城市化联系起来,三化合一;企业要开拓国际化,企业家要培养国际化的视野,企业必须遵守国际标准和准则。”我也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全球化已经是一个经营的背景,对于企业而言,不论你是否愿意,也不论你有没有准备好,全球化的进程都已经开始了——一方面我们的市场是全球化的,另一方面我们的同行也是全球化的。这也正是我的第五个不安:我们的企业还未达到国际化的运作水准。

我们能否用国际规则来运作市场?

企业要走向国际化,就要理解国际规则并遵守之,要掌握国际标准并达到之。这些规则和标准包括技术、质量、劳工标准等多个方面。龙永图秘书长在论坛上说:以劳工标准为例,中国的产品为什么屡遭外国反倾销诉讼?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劳工标准。我们也到了实行国际劳工标准的时候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劳工工资增长太慢,中国对于进一步提高劳工待遇应该开始给予高度关注。

在规则问题上我们还要注意遵守知识产权的规则。入世谈判中最艰苦的环节就是知识产权。现在处处都在谈创新,可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那么创新就只是一句空话。长期不遵守知识产权规则,企业的诚信问题也解决不了。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才能保护好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

的确如此,如果我们连国际规则都无法把握的话,是无法进入国际市场的。

我们能否让企业能力达到国际水准?

从全球趋势来看,现在的竞争并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生产链与生产链之间、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比如,波音飞机在全球70多个国家生产零部件,它以自己的产品为龙头,形成了在全球跨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链,那么生产波音飞机尾翼的企业就在这个波音飞机全球化链条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全球有成千上万个产业链,我们的企业要研究国际化,就必须下力气研究跨国资产链和跨国供应链,研究如何把自己放到其中的一个环节中去。2006年,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努力出现了阻滞,甚至许多海外华人的企业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明基与西门子的事件、TCL与汤姆逊的问题。人们开始质疑国际化的战略是否正确,然而,我不认为国际化战略有误,正如我在前面所说的,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有没有准备好,国际化是必然的。

其实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能力是否达到了国际水准。说一个企业具备了达到国际水准的能力,简单理解就是,具有全球采购能力、利用全球人力资源的能力以及与全球渠道结合的能力。首先,我们的企业还没有真正能够运用全球原材料、供应商、技术等资源的能力,大部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就只是把在中国生产的产品销售到海外去。其次,对于利用全球人力资源,我认为并不是一定都要引进国外人才,相反,中国的企业还是要依靠自己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来推行国际化战略。事实上许多中国企业都无法实现人才的本地化,它们即便是在本地招收经理人,也大多选择海外华人而不是真正的本地人。最后,中国企业最为薄弱的是与全球渠道的结合能力,这也正是其国际化战略常常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不安的是:我们常常兴奋于对外的投资和产品的外销,但其实国际水准是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 eRAtOHF5EBOXpjsC/wSKQJ0/bYxeNqtg9/E+bQYdUshAKYLZHmM40u2vGZH7u7d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