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结语

当亨利·福特与阿尔弗雷德·斯隆创造出大批量生产方式之时 ,他们所体现的概念实际已经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站在每一寸土地都可以感受到,过时的手工生产方式已经穷途末路。更重要的是,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很多环节早已在其他产业中得到了验证。例如肉制品包装工业在19世纪末为了分割牲畜和禽类,已领先使用了移动的“分解”生产线。在19世纪80年代,自行车工业已率先应用了很多钢铁冲压技术与日后被福特公司采用的专用机床。甚至在更早的时候,洲际铁路已经发展了各种组织机构来管理在极为广阔的区域内运营的大企业。

但是,福特和斯隆是最早完善整个系统的人。这个系统包括整个企业的工厂运行、供应商的协调、管理整个企业。他们还把全部系统与新的市场概念和新的销售体系结合于一身。因此,汽车工业成为了全球大批量生产方式的象征。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这种生产方式迅速传播到其他行业,并很快被几乎所有批量制造的行业所接受。此外,大批量生产方式还曾在“一个产品一个样”的单件生产工业——特别是房屋建筑工业中作过尝试,很多企业家都想成为该行业的“亨利·福特”,但这些尝试都未能成功。

在欧洲,大批量生产方式的想法不仅对汽车工业,而且对所有的行业都是个问题。在知识分子中,特别是受左派思想较深的群体,接受了大批量生产方式的概念,并将其视为提高公众生产水平的有效方法。不久,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形象与现代化就成了欧洲艺术的中心议题。但是,如果回头看一下工厂,在每个制造业类别中,大批量生产方式的要求与工人和管理人员对手工生产的倾向性并不合拍,从而放缓了新技术引入的节奏。缺乏一个整体的欧洲市场则是更深一层次的阻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量生产方式才逐渐得到了欧洲工业界的完全认可,而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雇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籍工人来实现的。这些人相比之下更易于忍受典型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工厂的单调工作。

正当福特与斯隆沉醉于大批量生产方式的成功扩散之时,日本战后无秩序的情况为另一种崭新的思想创造了一片肥沃的土壤。事实上,丰田英二与大野耐一在他们的精益生产体系中使用的不少技术都是同时被尝试于其他工业中。例如,美国顾问W.爱德华兹·戴明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概念,差不多同时被日本不同行业的众多公司所追捧。其他一些概念则由于强大的社会压力被强加于这些发明者,特别是当地工人被当成不变成本,一旦这些问题被表面化后,“雇用与解雇”的劳工政策就立即受到雇员的竭力抵制。

但是,像福特与斯隆那样,丰田和大野的成就是把各个环节关联到一起,创造出一个精益生产方式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从产品计划开始,通过制造的全过程、供应商系统的协调一直延伸到客户,因而,汽车工业再度改变了世界,并且成为精益生产方式的全球性范例。

更进一步,正如读者在本书中看到的,精益生产方式综合了手工生产方式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的最优秀的特质:降低单台成本的能力、大幅改进产品质量,同时为世人提供了范围更广的产品种类与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对于这个体系发展的终点,我们尚不能清晰地道出。而且,不论在汽车工业内还是在其他行业中,目前精益生产方式都还处于最初期阶段,与20世纪20年代初期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处境类似。最后,我们坚信精益生产方式必将在工业的各个领域内取代大批量生产方式和残存的手工生产方式,成为20世纪的最为标准的全球生产体系。世界将因此变得大不一样,变得更加美好。 7CELzc3hNv4PMWTBNcDfdMDZt70mYot3BkPPMAds22vZgECDomfEsatIhe6ERk8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