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移动互联网是引爆点

当前,网络设备连接继续高速成长,如图1-2所示。到2020年,预计全球互连终端设备将产生近500亿的连接。具体到中国,GSMA数据显示,中国M2M连接数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总和。

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仍在加速,无论是在全球还是中国范围内,人手一机的景象马上就要到来,每个人和每部手机都成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渠道,如图1-3所示。

从名词上看,移动互联网似乎就是互联网加上一个移动。但移动互联网远不是“移动的互联网”那么简单。它的本质—网络部分,就和互联网大不相同;而它的表现—移动部分,也正因为移动,造就了很多和互联网不一样的商业机会。而更重要也被人忽视的是,它可能会改变整整一代人的信息处理习惯。

硬件:网络与设备

从网络部分而言,我们都知道,理论上互联网是没有拥有者的。但移动互联网并非如此。在中国,有三家运营商运行着制式完全不同的3G网络:中国移动(中国自行研发的TD-SCDMA)、中国联通(欧式WCDMA)、中国电信(美式CDMA2000)。这三股势力各有各的长处,中国移动胜在长期在移动领域中浸淫,中国联通胜在网络最成熟,设备提供厂商最多,而中国电信则胜在基础设施实力雄厚。

无论是怎样的一个网络,中国的运营商之强势,所有搞移动开发的从业者都领教过。当年国内民族电信制造业四大公司“巨大中华” 中的华为现在返身突入终端消费者市场,走的就是“做运营商身边的人”的路子。它和中国电信紧密合作,力推千元以下的Android智能手机。这一招相当聪明,因为在中国,不取得运营商的支持,就很难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里立足,而得到运营商的大力支持,那就事半功倍。

接入网络,总是要由设备来接入的。目前国内最流行的就是两种设备:智能手机和以iPad为主的平板电脑。对于开发者来说,因为平板电脑几乎就是iPad的天下,无须考虑太多的设备适配性问题。但智能手机几乎成了开发者的一场噩梦:你得不断地在各种屏幕制式和各种系统的智能手机上去调试你的应用。这和做网站是完全不同的路径。相对而言,一个建站者,几乎很少考虑用户究竟使用什么系统,什么浏览器,也不需要大量的测试人员来测试网页在不同电脑上的表现。而移动应用开发者,在测试、调试上的投入,远远比从事传统互联网行业的来得高。

相关人士认为,HTML5可以省掉这种麻烦,从实际操作来看,类似街旁的这类应用,一开始的确是走HTML5的路线,但旋即就退回了App的路线。HTML5还远未成熟,使用体验并不好。而且HTML5无法承载太复杂的应用,比如说游戏。一款游走在不同系统平台上的游戏开发,就如同在WII、PS2、XBOX等不同设备上做游戏一样。愤怒的小鸟在iOS上火爆了很久,才开始进入Android,系统的适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现在很多应用—尤其是资讯类的—开始使用原生为壳、HTML5为里的开发方式。尽管这个应用看上去像是一个原生应用,但实际上大量使用HTML5技术。比如微信就是这样一种混合体。在公众账号里,使用的都是HTML5技术。

人:中国移动网络群体

中国的桌面互联网,最初的尝鲜者是所谓的“高端人群”,也就是高收入、高学历或高敏感度人群。接入桌面互联网所必须有的设备—电脑,不但贵而且需要一定的知识才能掌握使用方法,此外网络接入成本也比较高。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则恰恰相反,它的先发使用人群,主要由城市务工人员、农民工等组成。

这个道理很简单:这群人有接入网络的需要,但他们只有手机这个设备。他们并不像所谓的高端人群那样有电脑、上网本、平板电脑,也不是坐在办公室里上班。在一天的工作中,他们总有闲暇时间(但又不能离开工作岗位)需要打发,手机就成了唯一的工具。不过,这个群体通过手机上网基本上还是运用2G网络。在中国移动的各省分公司中,广东移动的收入最高,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广东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聚集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如果把WIFI这种上网方式也纳入到移动网络中的话,WIFI群体又具备了桌面互联网早期人群的特征。当下的中国,WIFI热点的布局非常快,主要推动者是中国移动。这里面一个很有趣的逻辑是:中国移动事实上并不看好自身的3G业务,因为这张TD-SCDMA网从技术角度而言实在缺陷多多。中国移动的2G业务是一座金矿,拼命发展3G业务,对这座金矿有一定的冲击。但未来归根结底属于移动互联网,中国移动在悄悄捣鼓4G技术的同时,用WIFI的方式来占据移动市场。对于它而言,多年的移动领域经营,建立了大量的移动机房,开发WIFI热点,成本并不高。故而,中国移动网络人口出现了3G/2G相对低端化、WIFI相对高端化的特征。另外,这样的话也开始流行起来:得“屌丝”者得天下。这句话在桌面互联网刚刚启动时,从未成立过。但在今天,似乎已经成立。

商业:移动赚钱的可能

从使用人群的基点出发,大致可以发现以下几种商业形态,会是不错的商业模式。

首先是娱乐经济,再细分一下,就是游戏。有一则数据说,在平板电脑上,使用率最高的就是游戏—这几乎将平板电脑视为一台游戏机了。

比较成熟的游戏赚钱套路是收费下载。iOS比较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这个系统上大量的付费应用得以实现。但来自KPCB(凯鹏华盈)的报告称,2009年12月,其所投资的公司的营业收入,64%来自付费下载,30%来自广告,未销售虚拟商品。到了2010年12月,付费下载完全消失,广告营收占到63%,虚拟商品销售占到35%。公司这些日均营收数据显示,虚拟商品带动营收五倍增长。

这项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买卖虚拟物品可能会是未来游戏行业赚钱的一个主要方向。

其次是移动广告。2003年,日本移动广告市场单用户价值,只有一美元,六年后,达到了11美元,增长速度惊人。目前日本移动广告市场总容量已经超过10亿美元,对于同属东方文化圈的中国市场,颇有一些借鉴意义。

移动设备通常使用的微处理器芯片都是ARM公司设计的产品,与Intel产品相比,相对性能低一点。这主要是因为移动设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能耗问题。性能太强的CPU会导致耗电巨大。这样一个现实使得在移动设备上,广告对内存的占用成了一个难题。

最后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向是移动商务,但由于中国移动人口的特征,这一块目前才刚刚开始。而在相对发达的美国市场,移动商务已经成了一个热点。早在2010年第四季度的一次投资者电话会议上,eBay总裁约翰·多纳霍就宣布,该季度eBay通过移动渠道销售的商品总值近2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两倍。2011年该项营收就超过了40亿美元。

移动商务存在近场消费的特点,故而为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提供了商业逻辑。移动商务上也有折扣消费,更可以进行价格比较。比如豆瓣就推出了一款应用,利用手机的摄像头进行书号扫描,然后返回书价比较,供消费者进行选择。

中国的移动商务市场究竟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一家淘宝商铺的销售数据能够说明点问题。这家商铺在桌面上的收入水平约为每周十几万元,2010年7月份开始进入手机淘宝市场,当月完成7万元收入。2011年7月,上旬只有1.5万元,中旬约为2.5万元,下旬超过了3.5万元,到了9月份,上中下三旬平均的收入水平达到10万~12万元。在整个收入构成中,桌面移动呈一半对一半的状态。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家商铺是卖数码设备的,在移动商务中,制式产品看来是目前的销售主流。

额外要提及的是移动社交。它本身超出商业逻辑,最终的商业落脚点应该是虚拟物品买卖和移动广告。

未来:移动会走向何处

移动设备会改变人的信息处理习惯。

移动设备,无论手机还是平板电脑,在信息输入上,和桌面PC是大不相同的—它没有固定键盘。移动设备上的输入,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屏幕以及摄像头。前者的表现是触屏,现在大行其道,后者则可以做到动作捕捉,可能会是未来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全球移动流量连年上升,手机产生的流量远超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如图1-4所示。

从输出角度看,桌面互联网上密密麻麻的链接是不适合移动展示的。《连线》杂志所谓“Web已死,Internet永生”其实指的是App会大行其道—因为很多App并不使用HTTP协议,而HTTP协议是Web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这个看法很有些争议,但应该是常识:使用小屏看门户密密麻麻的首页,想必对谁来说都不是好的用户体验。

输入和输出发生变化后,人们的信息处理习惯就会发生变化。移动时代开启后,首当其冲的头号应用就是搜索,而不是桌面互联网上的门户。人们在一个小小的屏幕中,需要快速进行信息定位。

移动设备的移动性,也使得它可以最大化地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上班路上、等待过程中乃至会议中。无聊这个词,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商业原动力。

再往前一步展望,移动设备可能会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一个指令终端,借由自己的移动设备,向其数码设备发出指令:这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的理想是把每件物体都连入网络中,从此人们可以远程操控自己的各种设备:比如在下班路上给微波炉发个指令:10分钟后热一下菜,我要到家吃饭了。设备连入网络走的都是无线网络,指令的传达也会通过无线网络,而指令的发出装置,主要会是移动设备,而非桌面设备。是的,它会成为一个遥控器,只不过这个遥控器,性能远比电视机遥控器强大得多。

移动互联网只有三年

2012年8月,在互联网上流传着一封名为“某天使投资的内部邮件”,在这封邮件里,作者认为移动互联网留给创业者的时间只有三年。也就是说,三年之后,市场将被分割完毕,各个细分领域都会出现大佬级公司(也不排除整个移动领域中就只有几家巨头级公司)。作者用这样的话来说明时不我待的迫切:“这个过程是互联网从业者一生中不再会有的机会。”

先不考证这封邮件究竟是不是出自所谓的内部投资人,但作者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未免显得有些肤浅。在作者的视野里,移动网络就是手机的网络,最多加上一个平板电脑的网络。对于更多的设备数字化并加入到网络里,作者却视而不见。

智能手机已不再被独宠,新热点频出,全智能设备时代孕育更庞大的机会,以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和车联网为核心的物联网经济成为最新一轮热点。思科预计未来10年物联网经济产值将高达19万亿美元。

谷歌推出了“Google Glass”,这是一款连入互联网的移动设备。也有汽车厂商正在规划设计“智能汽车”,力求将汽车也连入互联网中。笔—这件由于电脑的普及而被逐步淘汰的工具,会不会也由于可以联网而焕发它的第二春?这些都是可移动的设备。那么不移动的设备会不会连入互联网?当然,电视机已经开始了,随之而来的,冰箱、洗衣机乃至微波炉,纷纷“智能化”也不是不可企及的梦想。

一批又一批的设备连入网络后,会形成两种结果:原先的巨头开始跨界经营,大公司已注意这个趋势,这方面的收购案井喷,2013年以来,以谷歌、苹果和Facebook为代表的国外巨头,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等国内巨头不断出手进行大并购,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案例屡见不鲜(见图1-5)。巨头利用原有的用户和资源优势,同时,也会出现更多的创业公司去和它们竞争,能存活且发展起来的创业公司,在它所耕耘的领域里本来就拥有一定的优势(最有可能的就是人脉)。但如果说,三年之内,就能形成既定格局,未免有点天方夜谭。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和渗透率表明,互联网用户向移动端迁徙已成定局,2013年,中国互联网人口数达6.3亿,渗透率达46%。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5亿,如图1-6所示。

越来越多的设备连入移动互联网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相关。换而言之,新的消费潮流、生活潮流将会促使新的公司出现。大量的数据存于云中,人们依靠它解决和自身紧密相关的问题。

邮件里所谓的“三年后用户获取成本急剧增长”,是应该有前提的:类似应用的用户获取成本当然急剧增长。但关键的问题在于,不是只由手机或平板电脑构成网络的。我们应有极其乐观的立场去相信,但凡我们在用的物件,70%~80%会在不久的将来连入网络中。在这样的前提下,用户获取成本不能一概而论。

于是,风起云涌的跨界浪潮得以兴起,“门口的野蛮人”蓄势待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正是导火索和引爆点。 bWnLtIOrRb+2g8nSUVP7AVog+JLQWMUYNedfJ3F09SgdCepfhpqu1PnK9IyPqC+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