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传播过度的社会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简化信息。
一旦在顾客的心智中拥有了一个词,你就得利用它,否则就会失去它。
传播和建筑一样,越简洁越好。你一定要“削尖”你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的心智;你一定要抛弃意义含糊、模棱两可的语词,要简化信息;如果想给人留下长久的印象,就要再简化些。
依靠传播为生的人,都知道尽量简化的必要。
比如说你要协助一位政客参加选举,在面见这位政客5分钟内,你对这位政客的了解会比普通选民未来5年对他的了解还要多。
因为你的候选人的信息很少会进入选民的心智,所以你的工作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传播”。
你的工作其实是筛选,筛选出那些最容易进入心智的材料。
阻碍信息发生作用的是传播量,只有当你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后,你才能通晓解决之道。
当你想为一位政治候选人或一项产品,甚或是你自己的优点进行传播时,你必须把问题本质找出来。
对你的问题,不要在产品之中,甚至也不要在你自己的心智中寻求解决之道。
问题的解决之道,存在于潜在顾客的心智中。
换言之,由于你能传递给接受方的信息是那么稀少,因而你就应忽视信息的传播方,聚焦于信息的接受方。你应聚焦于潜在顾客的认知,而非产品的现实。
前纽约市长约翰·林赛(John Lindsay)说:“在政治上,认知就是现实”;在广告上、商业上以及在生活上都是一样。
可是,怎么看待真理?怎么看待真实情况?
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客观现实?每一个人似乎都本能地相信,唯有他自己才掌握着了解普遍真理的钥匙。当我们谈到真理时,我们说的是什么真理?是从局内人的观点说,还是从局外人的观点说?
这两者之间确实有所不同。按照另一个时代的说法:“顾客永远是对的。”言外之意就是,销售者或传播者永远是错的。
真理与之无关。重要的是人们心智中已存的认知。定位思想的本质在于,把认知当成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认知,并在顾客心智中建立想要的“位置”。我们后来称这种方法为“由外而内”的思维。
接受“传播者是错的,接受方是对的”的想法可能有些愤世嫉俗。但如果你想让你的信息被别人衷心接受,你确实别无选择。
此外,谁说局内人的观点比局外人的更正确?
把这个过程转过来,把焦点集中于潜在顾客而非产品,你就简化了选择过程,也学到了原则与观念,这有助于你大幅提高传播效率。
心理学研究对于理解大脑运行机制非常有用。广告就是“实践中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