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课
崇明老人记

〔清〕陆陇其

题解

这是一篇弘扬孝道的文章。作者没有讨论孝道理论,也没有盛赞子媳如何孝德昭彰,而是平淡地叙述子媳如何赡养老人、娱乐老人,通过简简单单的故事,表现他们的仁善孝顺。

人物故事

陆陇其(1630—1692):谱名世穮,字稼书,浙江平湖县(今浙江嘉兴)人,学者称其为当湖先生,清代理学家。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官江南嘉定、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政绩突出,时称循吏。将升任御史时,因上疏得罪上司而引退回乡。离任时仅有图书几卷及妻子织机一部。崇尚理学,专宗朱熹,排斥陆九渊王阳明及其心学,被清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与陆世仪(明末清初大儒,江苏太仓人)并称“二陆”。辞世几十年后,于乾隆元年(1736)被追谥为清献,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从祀孔庙。有《三鱼堂文集》《四书讲义困勉录》《读书志疑》等著作传世。

主课文

崇明 [1] 县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 [2] 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 [3] 娶妇,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卜居 [4] 于县治之西,列肆 [5] 共五间:伯 [6] 开花布 [7] 店,仲开布庄 [8] ,叔开腌腊 [9] ,季开南北杂货。四铺并列,其中一间,为出入之所。

四子奉养父母,曲尽 [10] 孝道。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曰:“翁姑 [11] 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 [12] ,太疏。”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媳又曰:“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乃以一餐为率 [13] ,如蚤 [14] 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蚤餐季,周而复始。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昭穆 [15] 坐定,以次称觞献寿 [16] 。率 [17] 以为常。

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 [18] 。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 [19] 之。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 [20] ,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间 [21] 往知交 [22] 游,或博弈 [23] ,或摴蒱 [24] 。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持钱二三百文,安置所游家,并嘱其家佯输钱于老人。老人胜,辄踊跃持钱归,老人亦不知也。亦率以为常,盖数十年无异云。

老人夫妇至今犹无恙 [25] 。其长子年七十七岁,余子皆颁白 [26] 。孙与曾孙约共二十余人。崇明总兵 [27] 刘兆以联表其门 [28] ,曰:“百龄夫妇齐眉 [29] ,五世孙儿绕膝。”洵不诬 [30] 也。因援笔记之,以告世之为人子者。

(选自《晚清文选》)

注释

[1]崇明:县名,今属上海市,在长江口崇明岛上。

[2]鬻(yù):卖。

[3]赎身:以钱物换回人身自由。

[4]卜居:选择住处。

[5]肆:店铺。

[6]伯:长子。下文仲为次子,叔为三子,季为四子。

[7]花布:棉花和布匹。

[8]布庄:即布行。旧称大商号为庄。

[9]腌腊:用盐浸泡食物称腌,用盐浸渍肉类,再晒干后称腊。

[10]曲尽:婉转地、想方设法地做到。

[11]翁姑:妻子称丈夫的父亲为翁,称丈夫的母亲为姑。

[12]颜色:原指脸色、面容。侍奉颜色,即当面侍奉。

[13]率(lǜ):标准。

[14]蚤:通“早”。

[15]昭穆:古代的宗庙次序,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祖、父)按次序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此处指辈分的次序。

[16]称觞献寿:举杯祝寿。

[17]率(shuài):遵行。

[18]文:旧时铜钱一面铸文字,故称钱一枚为一文。

[19]啖(dàn):吃。

[20]潜补之:暗中补足它。

[21]间(jiàn):有时。

[22]知交:知心朋友。

[23]博弈:博,局戏,用六箸十二棋。弈,围棋。

[24]摴蒱(chū pú):古代博戏,犹如后世掷骰子。

[25]无恙:没疾病、灾祸。恙,忧。

[26]颁(bān)白:指头发花白。颁,同“斑”。

[27]总兵:清代武官名,位次提督。

[28]表其门:贴在他家门上,以示表彰。

[29]齐眉:比喻夫妻相敬相爱。《后汉书·梁鸿传》载,梁鸿每天做工回来,妻子为他端上饭菜,不敢仰视,只是把托盘举起,比齐眉毛。

[30]洵不诬:确实不假。洵,确实,真。诬,假,以无为有。

参考译文

崇明县有个姓吴的老人,已经99岁了,他的妻子也97岁了。老人生了四个儿子,年轻时家境贫困,所以卖了儿子来活命,四个儿子都做了有钱人家的奴仆。等到四个儿子长大了,都能自立时,就各自赎了身,娶媳妇成家,随后一同居住,一起赡养父母。

他们选择在县衙门的西面居住,五间房子连在一起:老大开棉花布匹店,老二开布店,老三开腌菜腊肉店,老四开南北杂货店,四个铺子并排而立。当中一间,是进出的地方。

四个儿子奉养父母,想方设法,以尽孝道。最初打算每月一轮,轮流着供养老人膳食。媳妇们说:“公公婆婆年纪大了,如果一月一轮,那必须经过三个月,才可以再当面奉养他们,未免太疏远了。”于是打算每天一家轮流着供养。但媳妇们又说:“公公婆婆都老了,如果一天一轮,必须三天后才可再当面奉养,也太疏远了。”于是以一餐轮流一家为规则。譬如早饭在老大家吃,中午在老二家吃,晚饭在老三家吃,第二天的早饭便在老四家吃,这样轮流着进行。如果日子逢五和十,那就四个儿子一同把酒食放在厅堂正中,父母向南坐,东面是四个儿子和孙子辈坐,西面是四个媳妇和孙子媳妇们坐,依据长辈小辈的辈分,按左右次序坐定,然后逐一举杯向老人劝酒祝寿,遵循这个规则,已成了习惯了。

在老人吃饭处的后面,儿子们放了一个橱柜,橱柜里每家各放一串五十文的钱。老人经常吃罢饭,反身随手在橱柜里拿出一串钱,而后到街上去游玩,买些水果糕饼吃。橱柜中的钱不够了,儿子们便私下补足,不让老人知道。老人有时到好友家娱乐,或下棋,或赌钱。四个儿子知道了,便请人私下拿二三百文钱,放在老人所娱乐的人家,并且嘱咐人家,假装输钱给老人。老人赢钱后,就欢欣地拿着钱回家,完全不知道儿子们送钱的事,这件事也照例成了习惯。大概有几十年没有改变过。

老人夫妇俩至今还很健康。他们的大儿子已经77岁了,其他三个儿子也头发斑白了,孙子和曾孙共有二十多人。崇明总兵刘兆,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老人家的门上,以表彰他们的事迹。对联写道:“百龄夫妇齐眉,五世儿孙绕膝。”确是不假。我因此提笔写下此事,以告天下儿女。

赏析与写作指导

平平淡淡写日常

孝道乃吾华夏美德。此文未曾正面礼赞孝德,而是以极为平实的白描手法,叙述老人之子媳尽孝的事实。

本文主要用四个材料叙说子媳孝心。

第一个材料,四个儿子不记恨父母当年卖子为奴,长大后都赎身回到父母身边,尽人子之责。他们“伯开花布店,仲开布庄,叔开腌腊,季开南北杂货。四铺并列,其中一间,为出入之所”。

第二个材料,四个儿媳都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膳食,生怕间隔时间久而疏远。“乃以一餐为率,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蚤餐季,周而复始。”还安排每隔五天,家族聚餐,“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昭穆坐定,以次称觞献寿”。

第三个材料,保证老人有钱花,随时可以买些点心吃。“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第四个材料,保证老人有娱乐活动,而且让老人在赌博游戏中每次都胜出,以免老人家因为舍不得输钱而放弃娱乐。“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持钱二三百文,安置所游家,并嘱其家佯输钱于老人。老人胜,辄踊跃持钱归,老人亦不知也。”

这四个材料,各表现孝心的一个方面。回到父母身边,是不忘父母生育之恩。供饭,是赡养的基本内容,尽孝的底线。按期聚餐,是让父母享受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给零花钱,是让父母有经济自由,有花钱的快乐。安排邻居输钱给父母,是为了让父母不要放弃娱乐。几方面组织起来,就把子媳的孝德写得很充分,很感人了。

生手作文,总想妙笔生花。要么搜奇猎艳,言人所未言,以惊视听;要么波澜壮阔,气贯长虹,以示才高八斗。可是搜索枯肠,并无奇艳可写,乃至迟迟无法下笔。好不容易落笔,又觉气势不壮,立意不高,乃至无法行进。

其实,将生活中点点滴滴小事,好好组织一番,平平淡淡说来,可能就是一篇有意义的好文章。如果学习写作之初,就能平平淡淡写日常,其写作的长进,可能会快于常人。

此篇《崇明老人记》,或许可启示一二。

延伸知识

百善孝为先

人皆父母所生,父母所养。小时候敬顺父母,长大了敬养父母,乃人生第一要义。中国文化是养育人的文化,先民创造文化之初,就紧紧抓住孝道,作为人间文化的基础。有人说,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将孝德延伸开来,就是维系种族和国家繁荣所必需的精神原则。

“孝”字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由上面一个“老”和下面一个“子”组成。《说文解字》说,孝即“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孝”字的构成,形象地描绘出上面的老人呵护着下面的子女,下面的子女承奉着上面的老人。个人幸福,种族繁衍,文化传承,社会持续,都仰赖这种父慈子孝。

从下面两个孝德故事中,可知中国古人对于孝道重视到何等程度。

炎黄尧舜是中国古代的大圣人,也是华夏民族杰出的领袖。古人对舜如此尊崇,缘于他具有孝的美德。舜的父亲是个盲人,叫瞽叟,舜照顾他非常周到。可是瞽叟特别喜欢后妻和后妻生的儿子象,一家人共同虐待舜。舜却毫无怨言,孝敬父母如故。

尧因舜的孝道,很看重他,特将两个女儿嫁给舜,还想培养舜当接班人。这下瞽叟想干脆把舜杀了,好让象继承全部家产和舜的妻子。瞽叟让舜去修谷仓,他在下面点火,想烧死舜。舜手持两只斗笠,跳下谷仓,安全脱险。后来瞽叟又让舜下坑打井,他和象则给井坑填土,想要活埋舜。象以为得手了,于是占有了舜的妻子,得意地弹琴歌唱。哪知舜找到一条地下通道,成功逃生。他回来也没对父母和弟弟生气,依然孝顺友善。

历史上的大圣人,都是孝子典范,其中深藏着中国文化的密码。

舜的孝行感动了尧,而董永的孝行甚至感动了仙女。

董永是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为躲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跟父亲相依为命。父亲病故,董永一贫如洗,无钱安葬。他于是卖身为奴,换取丧葬费,按照人间礼仪安葬了亡父,然后一心为富人服劳役。天上七仙女中最小的妹妹,为董永的仁善孝顺所感动,乃下凡为民,令老槐树为媒,与董永结为夫妻。她发动仙女姐妹帮忙,一下子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然后返回董家,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

不但尧帝看重孝,天下万民看重孝,就连神仙都看重孝。中国人无论是对天子的想象,还是对男耕女织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都把孝德看作至高无上的美德,看作人间幸福的前提。

所以,孝德,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国的古话“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就体现了这种价值观。

副课文

刘伯温为仇敌说情

上幸凤阳,使刘基居守。基志在澄清天下,乃言于上曰:“宋、元以来,宽纵已久,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也。”乃命宪司纠察诸道,弹劾无所避。基案劾中书省都事李彬侮法等事,罪当死。丞相李善长素爱彬,乃请缓其事。基不听,遣官赍(jī)奏行在,上从基议,处彬死刑。基承旨即斩之。由是与善长大忤。

比上回京,善长因愬(sù)之。基乃求退,上命归乡里。后上手诏叙基勋伐(功勋),召赴京师,同盟勋册。基至,赉赐(lài cì,赏赐)甚厚,追赠其祖、父爵,皆永嘉郡公。累欲封基爵,基曰:“陛下乃天授,臣何敢贪天之功。圣恩深厚,荣显先人足矣。”遂固辞不敢当,上知其至诚,不强也。

上适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凌悦(人名)因弹之。基为上言:“善长旧勋,且能辑和诸将。”上言:“是数欲害汝,汝乃为之地(为之说情)邪。汝之忠勋,足以任此。”基叩头曰:“是如易柱,必须得大木然后可。若束小木为之,将速颠覆。以天下之广,宜求大才胜彼者。如臣驽钝,尤不可尔。”上怒遂解。

——〔明〕佚名《国初礼贤录》

思考与训练

1.孔子讨论孝道时,曾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篇》)孔子说,家里的重活,年轻人会干好,不会要老人动手。家里有好吃的,肯定是老人家先吃,年轻人不会抢先。这也是孝,但是孝若仅止于此,那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年轻人对于老人,必须心中怀敬仰,脸色有温婉。如果能够这样和颜悦色地对待老人,这才是真正的孝。所以他感叹说,色难。对照自己的行为,你在“色难”上是否很努力,还需要如何改进?

2.细读副课文,将下列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基为上言:“善长旧勋,且能辑和诸将。”上言:“是数欲害汝,汝乃为之地(为之说情)邪。汝之忠勋,足以任此。”基叩头曰:“是如易柱,必须得大木然后可。若束小木为之,将速颠覆。以天下之广,宜求大才胜彼者。如臣驽钝,尤不可尔。”上怒遂解。 FD1zk0yQmGeA3rJbucsBOGur/knQu2txmsUD2hceVUCqIJuWTq8iUXa8bdp3bCL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