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戴名世
题解 |
这组日记,叙述了作者从南京到北京的旅途见闻、感想。由于行为有连续性,读起来就像一篇完整文章,堪称学习日记写作的范文。限于篇幅,删节甚多,由此损失了大量鲜活内容。习者方便时可找全文看看。 |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年号称“南山先生”。遭遇文字狱被康熙处斩后,人们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又称“忧庵先生”。桐城(今安徽桐城)人,系桐城派作家群之先驱。出身贫寒,天资秀杰,嗜书如命。6岁发蒙,11岁熟背四书五经,19岁开馆授徒以养亲,27岁以文章卓越而闻名天下。少有四海之志,对清廷的某些作为深怀痛恨,一直为行藏出处矛盾纠结,长期拒绝科举考试。直到年过半百,他的内心与清政权关系才有所缓和,并愿意投身科场。康熙四十八年(1709),以56岁高龄参加会试,获第一名,殿试以一甲第二名(榜眼)进士及第。四年后死于《南山集》冤案。
六月初九日,自江宁 [1] 渡江。舟中揖别诸友,依依有不忍舍去之意。
明日,宿旦子冈。甫 [2] 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 [3] ,老幼男女,俱耘 [4] 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 [5] 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 [6] 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 [7] ,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明日抵滁州 [8] 境,过朱龙桥 [9] ——即卢尚书、祖将军破李自成处 [10] ,慨然有驰驱当世之志 [11] 。
薄暮,余告圉人 [12] :“数日皆苦热,行路者皆以夜,当及月明行也。”乃于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 [13] 披雨具,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 [14] 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 [15] 。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 [16] ,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以此为念者。
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 [17] 。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 [18] ;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 [19] 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
明日渡淮。先是临淮有浮桥,往来者皆便之。及浮桥坏不修,操舟者颇因以为奸利。余既渡,欲登岸,有一人负之以登,其人陷淖中,余几堕。岸上数人来,共挽之,乃免。是日行九十里,宿连城镇,灵壁 [20] 县境也。
十七日渡河,宿河之北岸。夜中过闵子乡,盖有闵子 [21] 祠焉;明孝慈皇后 [22] 之故乡也。徐、宿间群山盘亘 [23] ,风气完密;而徐州滨河,山川尤极雄壮,为东南藩蔽 [24] ,后必有异人出焉。望戏马台 [25] ,似有倾圮 [26] 。昔苏子瞻知徐州 [27] ,云:“戏马台可屯千人,与州为犄角 [28] 。”然守徐当先守河也。是日热甚,既抵逆旅,饮水数升。顷之,雷声殷殷 [29] 起,风雨骤至,凉生,渴乃止。是夜腹胀愈甚,不能成寐,汗流不已。
明日,宿滕县 [30] 境曰沙河店。又明日,宿邹县 [31] 境曰东滩店。是日守孟子庙 [32] ,入而瞻拜;欲登峄山 [33] ,因热甚且渴,不能登也。明日,宿汶上 [34] 。往余过汶上,有吊古诗,失其稿,犹记两句云:“可怜鲁道游齐子 [35] ,岂有孔门屈季孙 [36] !”余不复能记忆也。
明日,宿东阿之旧县 [37] 。是日大雨,逆旅闻隔墙群饮拇战 [38] ,未几 [39] 喧且斗。余出观之,见两人皆大醉,相殴于淖 [40] 中,泥涂满面不可识。两家之妻,各出为其夫,互相詈 [41] ,至晚乃散。乃知先王罪群饮 [42] ,诚非无故 [43] 。
二十九日,宿白沟 [44] 。白沟者,昔宋与辽分界处也。
七月初二日,至京师。芦沟桥 [45] 及彰义门,俱有守者,执途人 [46] 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 [47] 欲俱取其税,盖榷关使者 [48] 之所为也。涂人恐濡滞 [49] ,甘出金钱以给之。惟徒行者得免。盖辇毂之下 [50] 而为御人 [51] 之事,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是日大雨,而余襆被书笈,为逻者 [52] 所开视,尽湿,涂泥被体。
抵宗伯 [53] 张公 [54] 邸第。盖余之入京师,至是凡四,而愧悔益不可言矣!因于灯执笔,书其大略如此。
(选自《戴名世散文选集》)
[1]江宁:清代府名,府治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2]甫:刚,才。
[3]油油然:植物生长茂盛的样子。
[4]耘:除草。
[5]洵美:确实美。洵,确实,实在。
[6]汲井:从井里打水。
[7]郁郁然:茂盛的样子。
[8]滁州: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滁州市。
[9]朱龙桥: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北50里。
[10]破李自成处:崇祯九年(1636)正月,李自成进攻滁州,卢象升(明朝兵部侍郎)率祖宽(明朝都督)等援救滁州,大战于滁州城东五里桥。李自成兵败,卢象升、祖宽追至朱龙桥,大肆屠戮起义军,滁水堵塞。
[11]驰驱当世之志:为挽救当世奔走效力的想法。
[12]圉(yú)人:马夫,养马的人。
[13]仓卒(cù):仓猝。卒,同“猝”。
[14]逆旅:客舍,旅馆。
[15]阡陌:田间纵横道路。
[16]良有司:好官吏。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
[17]倏(shū)忽万状:一会儿变出万种状态。
[18]临淮: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
[19]隍:没有水的城壕。
[20]灵壁:“壁”应为“璧”,县名,今安徽省灵璧县。
[21]闵子:闵子骞,孔子的学生,著名孝子,后人设祠来纪念他。
[22]明孝慈高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宿州人。
[23]徐、宿间群山盘亘:徐州与宿州之间,群山盘纡横贯。盘,通“蟠”,纡回曲折。
[24]为东南藩蔽:是东南地区的藩篱屏障。
[25]戏马台: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刘裕至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九日大会宾客僚属,在此饮酒赋诗。
[26]倾圮(pǐ):破损倒塌。圮,毁坏破裂。
[27]苏子瞻知徐州:苏轼担任徐州知州,主持政务。知,主持,主管。
[28]犄(jī)角:互相支援。牛羊鹿的角,以一定距离相对而生,相互为用。用以比喻作战时分兵占据两地互相保护的态势。
[29]殷殷(yǐn):雷声很大。
[30]滕县:今山东省滕州市。
[31]邹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邹县。
[32]孟子庙:孟轲的庙。孟轲,战国时大思想家,邹人。
[33]峄(yì)山:在山东省邹县东南,又名邹峄山,邾峄山。
[34]汶上:今山东省汶上县。
[35]可怜鲁道游齐子:春秋时鲁桓公的夫人文姜,是齐襄公的妹妹,与齐襄公有暧昧关系。当时有人写诗讽刺说:“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诗经·齐风》)这句诗即咏其事。
[36]岂有孔门屈季孙:哪里有孔子的弟子屈服于季孙氏的呢?孔门,孔子的门徒,弟子,这里指闵子骞(qiān)。季孙,季孙氏,鲁桓公的儿子季友的后裔,鲁国三家贵族中的一家。据《论语·雍也》载,有一次季孙氏请孔子弟子闵子骞,到他邑中做官,闵子骞对来人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意思是,好好地为我辞掉吧,如果再来,我将逃到汶水之北去,表示不愿意做季氏家臣。这句即用此典。
[37]东阿之旧县: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南旧东阿镇。
[38]群饮拇战:许多人一起饮酒猜拳。拇战,猜拳,划拳,酒令的一种。
[39]未几:没有多久。
[40]淖(nào):泥水,泥沼。
[41]相詈(lì):相互咒骂。詈,骂。
[42]先王罪群饮:据《尚书·酒诰》载:“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罪。”意思是,有人群聚饮酒,你不要放纵,全部捕获送到京城,我来治罪。《酒诰》是周武王对其弟康叔的训词,先王即指周武王。
[43]诚非无故:真的不是没有原因的。
[44]白沟:白沟镇,在今河北省容城县东30里,北接新城县界。白沟河,即今河北拒马河,北宋时是宋与辽的分界,也叫界河。
[45]芦沟桥:即卢沟桥,在北京市西南部,跨永定河上。
[46]执途人:抓过路的人。
[47]襆(fú)被:本指用袱子(被单)包扎衣被,整理行装,这里指行李包裹。
[48]榷(qiè)关使者:主管关税者。榷关,正名为钞关,民间俗语称榷关。晚清改称常关,是明清时期我国政府设置的对过往关卡的船只、商品征税的专门机构,主要设在运河、长江、沿海等交通枢纽处,有户部关和工部关之分。
[49]濡滞:迟延,耽搁。
[50]辇毂(niǎn gǔ)之下:指京师,犹言在皇帝车驾之下。
[51]御人:拦路抢劫。
[52]逻者:巡逻的人。
[53]宗伯:礼部尚书的别称。
[54]张公:张英,桐城人,康熙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六月初九,我从江宁渡过长江。在船上和列位朋友作揖告别,依依不舍,有不忍离去之意。
第二天,住在旦子冈。刚走几里路,就看见四边的田野,绿油油的,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耘。大概江北的习俗是,妇女也要下田劳动,再看西北的男子游荡懒惰不从事生产,这里的风俗确实说得上美好了。当我下马走路时,路过一个农户人家,这家的男人正在挑粪灌菜园,女人在抽井水洗衣服。门口有豆棚和瓜架,又有几棵树葱葱郁郁的,我听到了孩子们哭哭笑笑和鸡鸣狗吠的声音。我回头看了看,内心兴起羡慕之情,觉得这一家之中有万物各得其所的气象,深深遗憾自己的生活远远比不上他们。
第二天到达滁州境内,过朱龙桥。就是当年卢尚书、祖将军大破李自成的地方。一时间情绪激昂,内心泛起驰骋天下拯救时代的思绪。
天色将晚,我跟马夫说:“这几天天气炎热,赶路的人都趁着夜色行进,今晚我们要等到月明时分再走。”于是在半夜三更才启程。走了四五里,看到西北方向有乌云升起,不一会儿就布满了天空。于是雷电大作,大雨如注。我们仓促地披上了雨具,然而衣服已经淋湿了。走到总铺的时候,雨越下越大,敲遍了旅店的门,但是都没有人应。马夫在黑暗中找到一个草棚,于是我们暂时躲在里面避雨。等到雨停了,天也已经亮了。道路上到处都是水,无法分辨田地和路。我暗自感叹水利无人修,天下无人治。如有好官,治理好一个城镇何难,可惜无人把心思放在这上面。
抬头望天空看到天上的云很漂亮,有的像人,有的像狮子、大象,像山,像怪石,像树,瞬息万变。我曾经说过,看云应当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或是在下雨过后,却不知道日出的时候看云也是如此美好。这天仅走了40里路,到达临淮,派人进城去找朱鉴薛,正好他离家去了别的地方。天色将晚,独自在城外散步。这时看见护城河里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很久,才回到旅社休息。
第二天渡过淮河。以前临淮有浮桥,来来往往的人都十分便利。后来桥坏了,没有得到整修,那些摆渡的船家因此趁机获利。我过河之后,想要上岸。有一个人背着我刚要上岸,却掉进了泥沼中,我差一点儿也跟他一起掉下去。岸上有几个人过来一起拉他,才能够幸免于难。这一天走了90里路,住在连城镇。已经是灵璧县境内了。
十七日渡黄河,住在黄河的北岸。晚上路过孔子弟子闵子骞的故乡,那里有他的祠堂。那里也是明太祖皇后马皇后的故乡。徐州、宿州之间群山盘亘,风气完密,而徐州靠近黄河,山川尤为雄壮,是东南方的屏藩,日后一定有奇人在此出现。远看戏马台,好像有破损倒塌的迹象。当年苏东坡在徐州做知州,曾经说:“戏马台可以屯兵千人,与徐州互为掎角之势。”然而要守住徐州,必先守住黄河。这天的天气非常热,到达旅店以后,连续喝了几升水。顷刻间雷声阵阵,风雨骤至,凉气升起,于是才不渴了。这天夜里腹胀很严重,睡不着,汗流不已。
第二天,住滕县境内沙河店。又第二天,住邹县境内东滩店。这一天临近孟子庙,进入庙中瞻仰朝拜。我想要登上峄山,因为又热又渴,所以不能够登上去。次日住汶上。以前我路过汶上的时候,作过吊古的诗歌,现在已经遗失手稿了,还记得其中两句说:“可怜鲁道游齐子,岂有孔门屈季孙。”其他的我想不起来了。
第二天住东阿的旧县。这一天下大雨。在旅馆里听到隔壁有一群人在饮酒猜拳,不一会儿就喧闹起来,而且出现打斗。我出来看看情况,见两个人都大醉相互殴打,掉到泥沼中。污泥涂满面,不可辨认。两家的妻子各自为丈夫出头,互相指责谩骂,到很晚才散去。我那时才明白,先王制定聚众饮酒犯罪的法律,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二十九日住白沟。白沟就是当年北宋和辽国的分界处。七月初二到京师,卢沟桥和彰义门都有执勤把守的人员,抓过路的人索要金钱,稍微不称他的意,就算是被子他也要收你的税。这都是掌管税收的官员所做的。过路的人害怕滞留,宁愿把金钱给他们。只有空手的人得以幸免。在皇帝眼皮底下做拦路抢劫的事情,也许以为这是小事不必介意,却不知道天下大的变故,都是源于那些看来不值得介意的小事。这天下着大雨,我的包裹和书籍,被巡逻人员打开检查,全部湿透了,被子也沾上了淤泥。
终于到达宗伯张公府邸。我来京城,算这次已经有四次了,而愧疚悔恨之情越发难以言说。于是在灯下执笔把它们写下来,情况大概就是这样。
此文乃日记也。选录此文,主要是让习者了解日记文体,学习日记写作,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在中国文学史和史学史上源远流长。中国文明之初,宫廷即有史官。《汉书·艺文志》云:“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这实际上就是宫廷日记,或曰国家大事日记。这些宫廷日记,成为中国历史著作的重要资料。甚至可以说,整个中国文化,都是在历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由宫廷日记,逐步发展为文人学士的个人日记。这种日记传统,越到近代,越是发达。20年前,我去参加一个关于日记的学术会议,本以为自己写日记的历史很长。可是到会的有几位八九十岁的文化老人,他们写日记的历史,都已经超过60年了。即使是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也没有间断日记写作。他们的日记成为时代的见证。
写日记有三大好处,一是促进自己的精神成长、思想成熟;二是为时代留下珍贵史料;三是每天都在操练文字,能提高自己驾驭文字与语言的能力。
很多习者觉得写文章很难。俗话说,拳要打,字要写。书法家每天都必须运笔使墨,以保持艺术感觉。写文章也一样,每天都在操练文字,写文章就成了日课、例课,信手拈来,何难之有?希望大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必将使你终身受益。
日记最无死板要求,可写事件、心理、环境、历史故事、感想等。也无章法,可一字、二字、三字、四字,更可几十字几百字,更可长达几千字,全看当时心态如何、时间如何。还可把工作安排、学习计划、读书笔记、名言摘抄、发言提纲、论文草稿写在日记里,起到备忘录作用。
本文是作者戴名世1695年由南京去北京时写的旅途日记,从六月初九日启程,到七月初二日抵达,共二十几日。作者记述了沿途经历、见闻、风光、文化遗迹、人物、风土民情,既有历史资料,又有作者的见解和情感,价值甚高。原文较长,本课文删节甚多。
六月十日云:“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后人喜欢把这则日记跟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的田园形态联系起来,认为二者精神相通。二者都在描绘和谐安宁、自然自在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古代中国人“男耕女织、鸡鸣狗吠、童稚欢畅、五谷丰登”的社会理想。
“明日渡淮。先是临淮有浮桥,往来者皆便之。及浮桥坏不修,操舟者颇因以为奸利。余既渡,欲登岸,有一人负之以登,其人陷淖中,余几堕。岸上数人来,共挽之,乃免。是日行九十里,宿连城镇,灵壁县境也。”这次惊险有点尴尬,因无大碍,读来只觉有趣。
“是日大雨,逆旅闻隔墙群饮拇战,未几喧且斗。余出观之,见两人皆大醉,相殴于淖中,泥涂满面不可识。两家之妻,各出为其夫,互相詈,至晚乃散。乃知先王罪群饮,诚非无故。”此则日记记述了一场醉酒斗殴事件,由此感叹历史上圣王禁止群饮何其明智。
“至京师。芦沟桥及彰义门,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欲俱取其税,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涂人恐濡滞,甘出金钱以给之。惟徒行者得免。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这则日记记录了京都小吏对行旅者敲诈勒索的恶劣风气,算是一份珍贵史料。
《乙亥北行日记》中,“乙亥”二字是纪年,表示西历1695年。乙亥是干支纪年法中60个年份之一。干支纪年法,全称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开始使用的纪年方法。
天干有如下10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如下12项: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将天干10项与地支12项顺序搭配起来,就构成60个年序。诸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
在汉武帝发明以“建元”二字命名自己在位年序之前,中国古代一直在使用干支纪年法命名年序。六十甲子用完了,再从甲子、乙丑重新开始,这样循环往复。
古代人寿一般也就六十几岁,60个年序够用一辈子,尤其够一个君王命名其在位年头。
六十甲子排序列表:
臣则徐谨案:沟洫(xù,水渠)之利甚溥(pǔ,大),非独水田宜设,前人论之详矣!而经画水田,要在尽力沟洫。陂(bēi,水塘)塘之潴蓄,所以供沟洫之挹(yì)注也;闸堰涵洞之启闭,所以均沟洫之节宣也。沟洫修而田制备,田制备而地中之水无一勺不疏如血脉,水旁之地无一亩不化为膏腴。
大禹之粒(饭食)蒸民,举其要,不外浚(挖)川距(通)海,浚畎浍(quǎn kuài,沟渠)距川,然则营田之政,亦尽力沟洫而已。直隶八郡地势,西北高,东南下,而一郡之中又各有高下之异。今择其近水之处,随宜经画,负山高仰之地,可导泉引溉,则为陂、为塘,以备暵(hàn,干旱)旸(yáng,晴天);滨河平广之地,可疏渠引溉,则为闸、为堰,以齐旱涝;濒海近淀之地,可筑围引溉,则为圩、为堤,以防漫溢。如是,则水之为田患者寡,水之不为田用者盖亦寡已。
经画既定,播种可施。乃更揆度地形,作水器以省灌溉之力;辨别土性,择稻种以适气候之宜,使向之听丰歉于天时者,一视勤惰于人事。人事修举,而天时不害,地宝咸登矣。
——〔清〕林则徐《畿辅水利议》
1.以下是从主课文原文中删下的一段文字,请给其断句并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盖自任邱以北水泛溢桥梁往往皆断往来者乘舟或数十里乃有陆陆行或数里或数十里又乘舟昔天启(明熹宗的年号)中吾县左忠毅公为屯田御史兴北方水利仿佛江南忠毅去而水利又废不修良可叹也
2.主课文《乙亥北行日记》中,有一段描写云的文字,颇为精彩,请找出来,并抄写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