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课
义虎记

〔清〕王猷定

题解

人与动物的特殊恩遇及感情交流,一直为人类文化所关注。人与老虎这种吃人猛兽的交流,尤其动人心魄。在某种特殊语境中,老虎不但可以不吃人,而且可以帮助人。

人物故事

王猷定(1598—1662):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史可法征为记室。入清后弃绝仕途。诗文俱佳,且有辩才。文章与侯方域齐名,有《四照堂集》传世。

主课文

辛丑春,余客会稽,集宋公荔裳 [1] 之署斋。有客谈虎,公因言其同乡明经 [2] 孙某,嘉靖时为山西孝义知县,见义虎甚奇,属余作记。

县郭外高唐、孤岐诸山多虎。一樵者朝行丛箐 [3] 中,忽失足堕虎穴。两小虎卧穴内。穴如覆釜,三面石齿廉利 [4] ,前壁稍平,高丈许。藓落如溜,为虎径。樵踊而蹶 [5] 者数,彷徨绕壁,泣待死。

日落风生,虎啸逾壁入,口衔生麋 [6] ,分饲两小虎。见樵蹲伏,张牙奋搏。俄巡视若有思者,反以残肉食樵,入抱小虎卧。樵私度虎饱,朝必及 [7] 。昧爽 [8] ,虎跃而出。停午,复衔一麂来,饲其子,仍投馂 [9] 与樵。樵馁 [10] 甚,取啖,渴自饮其溺。如是者弥月,浸 [11] 与虎狎。

一日,小虎渐壮,虎负之出。樵急仰天大号:“大王救我!”须臾,虎复入,拳双足俛首 [12] 就樵。樵骑虎,腾壁上。虎置樵,携子行。阴崖灌莽,禽鸟声绝,风猎猎从黑林生。樵益急,呼“大王”。虎却顾 [13] ,樵跽 [14] 告曰:“蒙大王活我,今相失,惧不免他患。幸终活我,导我中衢 [15] ,我死不忘报也。”

虎颔之,遂前至中衢,反立视樵。樵复告曰:“小人西关穷民也,今去将不复见。归当畜一豚,候大王西关外邮亭之下,某日时过飨 [16] 。无忘吾言。”虎点头,樵泣,虎亦泣。

[17] 归,家人惊讯。樵语故,共喜。至期具豚 [18] ,方事宰割,虎先期至,不见樵,竟入西关。居民见之,呼猎者闭关栅,矛梃铳弩 [19] 毕集,约生擒以献邑宰。

樵奔救告众曰:“虎与我有大恩,愿公等勿伤。”众竞擒诣县 [20] ,樵击鼓大呼。官怒诘,樵具告前事。不信。樵曰:“请验之,如诳,愿受笞 [21] !”官亲至虎所,樵抱虎痛哭曰:“救我者大王耶?”虎点头。“大王以赴约入关耶?”复点头。“我为大王请命,若不得,愿以死从大王。”言未讫,虎泪堕地如雨。

观者数千人,莫不叹息。官大骇,趋释之,驱至亭下,投以豚,矫尾大嚼,顾樵而去。后名其亭曰“义虎亭”。

(选自《清代散文选》)

注释

[1]宋公荔裳:宋琬,号荔裳,清代著名诗人。

[2]明经:通晓经学。经学乃研究中国古代《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典籍的学问。古代朝廷以明经作为选官依据和任官条件。

[3]丛箐(cóng jīng):茂密的竹林。箐,大竹林,泛指深林山谷。

[4]廉利:锋利。

[5]踊而蹶(jué):跳起,然后又跌倒。

[6]麋(mí):麋鹿。

[7]朝必及:明天早上一定会吃我。

[8]昧爽:黎明。

[9]馂(jùn):吃剩的食物。

[10]馁(něi):饥饿。

[11]浸:逐渐。

[12]俛(fǔ)首:低头屈身。俛,同“俯”。

[13]却顾:转头看。

[14]跽(jì):长跪。

[15]中衢:四通八达的大路中间。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16]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或祭祀鬼神。

[17]迨(dài):等到,达到。

[18]豚:猪。

[19]矛梃(tǐng)铳弩:古代常用武器。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梃,棍棒。铳,旧时指枪一类的火器。弩,弩弓,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的弓。

[20]擒诣县:逮住老虎送往县衙门。

[21]笞(chī):古代刑罚,用竹板或荆条抽打犯人脊背或臀部。

参考译文

辛丑年春天,我客居会稽,留在宋荔裳先生的官署。有客人谈到老虎,宋先生就说起他的同乡孙某,嘉靖年间在山西孝义当知县,见到一只义虎很是奇特,嘱咐我写下这篇《义虎记》。

明嘉靖年间,县城外的高唐、孤岐各个山上有很多老虎。西关村的一个樵夫早晨去茂密的竹林中,却不慎突然掉入虎穴。洞内有两只小老虎。樵夫观看洞穴,好似倒扣的铁锅,四壁尖石林立。前壁略微平缓些,有几丈高,苔藓脱落得光溜溜的,像是老虎出入之路。樵夫几次努力想从那里爬出洞穴,可总是跳上去又跌下来。他焦急地在穴壁前徘徊,哭泣着等死。

待到太阳落山天空刮起大风时,一只老虎呼啸着跳进洞内,嘴里叼着一头麋鹿,来喂养两只虎崽。老虎看见樵夫蹲在一旁,张牙舞爪,猛扑过来。接着老虎又来回观察,好像在思考什么,然后反倒把剩肉给樵夫吃,自己竟抱着小虎卧在一边。樵夫暗想,老虎刚吃饱了,明天早上一定会吃了我。

第二天黎明,老虎一跃而出。中午,它又口叼一只小麂,喂饱两只虎崽后,又扔给樵夫剩肉。樵夫太饿了,拿起肉便啃。渴了就喝自己的尿。

就这样度过了一个月,渐渐地樵夫与老虎相熟,老虎也视樵夫为家中一员。

一天,小老虎渐渐长大,大老虎背小老虎出洞。樵夫万分着急,仰天哭叫:“大王救我!”一会儿,大老虎回来,卷起双足低下身子,待樵夫爬上虎背。樵夫骑着老虎,跳跃到壁上。大老虎放下樵夫,要带小老虎离去。此时阴冷的崖面杂草丛生,飞鸟鸦雀无声,寒风猎猎从昏暗的山林中席卷而来。樵夫愈加心急,呼喊“大王”。老虎回头看他,樵夫忙跪下求告说:“承蒙大王使我活下来,就此分手,我害怕落入灾难之中。请你再救救我,把我带到大路中间,我至死不忘报答您的恩情。”

老虎闻言点头,于是将樵夫带到大路中间,临行前凝视着樵夫。樵夫对老虎说:“我本是西关人,此刻分别后难得再见。我回家后养一头肥猪,某日送到西关村一里外邮亭之下,专等大王享用,请别忘了我的话。”老虎点头答应。樵夫流泪,老虎也流泪。

樵夫回家,家人惊讶询问。樵夫细说经历,一家人都很欢喜。待到约定的日子准备好了猪,全家人忙于杀猪切肉,不料老虎提前到达,没见樵夫,就入西关找人。西关村居民见了,惊恐呼叫,猎手们关闭栅门,集中矛弩铁铳,要生擒老虎献给县衙。

樵夫听到街中动静,急忙跑出去救老虎,并对众民说:“老虎对我有大恩,请大家不要伤害它。”众民不听,仍把老虎捉住送到县衙。樵夫跟到县衙,击鼓鸣冤。县令生气,审问樵夫为何喊冤。樵夫诉说他之前和老虎的一段往事,县令不信。樵夫说:“请您验证,如果我骗人,愿受处罚。”

县令随樵夫来到虎笼边。樵夫抱着老虎哭道:“是大王救了我吗?”老虎点头。“大王是为了赴约来西关和我见面的吗?”老虎又点头。“我要救下大王,若不能相救,愿和大王死在一起。”樵夫没说完,老虎就泪如雨下。围观者数千人,没有不叹息的。县令见状,惊骇不已,赶紧放出老虎,赶它到邮亭,投给它所献猪肉,老虎竖着尾巴大吃起来,饱餐之后,一边离去,一边回头看樵夫。后来人们就把那亭子叫“义虎亭”了。

赏析与写作指导

由恐惧到信赖

本文是一个虎与人相互恩遇的故事。前一半是虎救樵夫,后一半是樵夫救虎。前者为因,后者为果,故文章所表彰称颂者重点在虎。樵夫知恩图报,也在表彰之列。

樵夫跌入虎穴之后,由恐惧到无奈,再到感激的变化过程,以及最后要求老虎把他送到人烟之境的信赖,叙述颇为生动。后来樵夫奋不顾身地保护老虎,要求县官放生的过程,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樵夫与老虎的交流,主要是靠语气、神情及身体动作完成的。本文用大量樵夫的语言表现其交流过程和内容,这是为了传达给读者而不得不用的写作方法。

延伸知识

黄耳传书信使犬

人与动物交流的故事,历史上流传甚多。今日世界所日日发生者,也很多。人与老虎、狮子、豹子、豺狼、蟒蛇、鲸鱼、海豚、狗、猫、猪、牛、马、羊等,或者因为饲养而结恩义与依恋,或者因为灾难中相互救助而生感激与信赖。

黄耳传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有名的故事。《晋书·陆机传》云:“初机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大作家陆机,苏州人。年轻时爱打猎,有人送他一只骏犬。他特爱此犬,取名黄耳,每次打猎必定带上它。后来去洛阳为官,也把黄耳带在身边。陆机与家乡远隔千里,挂念甚重。有一天陆机对黄耳开玩笑说:“家人很久没有音信了,你能帮忙传封信吗?”黄耳竟摇着尾巴狺狺作声,似乎表示答应。陆机惊讶不已,心想写封信试试吧。他把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送它出门。后来,黄耳果然把信送到了陆机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来洛阳。苏州与洛阳相隔千里,人往返一趟最快也得50天,而黄耳只用了20天。有了此开头,后来送信就成了黄耳的家常便饭,它经常奔波于苏州洛阳之间,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信使犬。黄耳终老之后,陆机郑重地把它埋葬在家乡,乡民始终保护着这座“黄耳冢”。官方史书中写入这个故事,说明此乃朝廷上下广为人知的真事,直到唐代房玄龄主持修官史时,它还是上流社会的美谈。

副课文

但求民间有倍入之收

臣则徐谨案:水田之兴,西北大利也。然或计其岁入之饶,而议及岁供之数,则民情惧罹(lí,遭受)重赋,必将瞻顾不前。昔徐贞明领垦田,使北人惧东南漕储派于西北,事初举而烦言顿起,遂以中止,此其明征也。

宋臣晁公武有言:“晚唐民务稼穑则增其租,故播种少;吴越民垦荒而不加税,故无旷土。”是因垦议赋,适因赋病垦,卒至田不加辟,赋无可增,于国于民两无裨益。

况我朝赋役之制,东南赋重而役轻,西北赋轻而役重,用一缓二,实为立法之精心。今役既无可议减,赋又何可议增?请今自新开水田,若本系行粮地亩,照原额征收,永不加增;或系无粮荒地,亦须酌宽年限,缓其升科(科税),轻其赋则,明定章程,遍行晓喻。俾共知圣天子深仁大度,但求民间有倍入之收,不计国赋有丝毫之益,庶(庶几)良懦绝顾瞻之虑,豪猾息梗阻(阻挡)之谋,而乐事劝功,共戴皇仁矣。

——〔清〕林则徐《畿辅水利议》

思考与训练

1.狗改不了吃屎,虎改不了吃人。这只老虎却没有吃掉樵夫,而是反过来喂养樵夫,为什么?是什么因素导致虎性逆转?

2.请将副课文《但求民间有倍入之收》中下列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请今自新开水田,若本系行粮地亩,照原额征收,永不加增;或系无粮荒地,亦须酌宽年限,缓其升科(科税),轻其赋则,明定章程,遍行晓喻。俾共知圣天子深仁大度,但求民间有倍入之收,不计国赋有丝毫之益。 fBIjGJDRjySGtXP30KSjx//T0nAqkHmnYSWTEtJlfNZxaLrNMSGvzAY9dEhbiKc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