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一章 |

周遭历尽,悟得从容静心之妙

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俞伯平

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字叔同,出家后法号弘一,人称弘一法师。正像俞伯平评价的那样,李叔同的一生“扮演”过很多角色,只不过每一次的“演绎”都是他最本真的自我。

李叔同祖籍浙江,生长在天津,本是一个富贵之家的贵公子。他的父亲李世珍是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的进士,与李鸿章、吴汝纶为会试同年,曾任吏部主事,不久后辞官经商,以经营盐业为主,号称津门巨贾。

李叔同的母亲是李世珍的五姨太,他虽然是庶出,但自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并得到了良好的传统教育,在二哥文熙的启蒙下遍习儒家经典,加之天资聪颖,李叔同年少时就展露出才子的风华:7岁时,诵读《文选》朗朗而出;16岁时,考入名流云集的辅仁书院;19岁时,加入文学团体城南文社,以《拟宋玉小言赋》名列文社月会第一。

20岁出头的李叔同,便已经与当时名流结为“天涯五友”,出版诗集、歌集、印谱,创办书画公会,翻译西方法学名典,并考入当时上海最先进的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李叔同的文章在上海最著名的文人团体沪学会中屡屡列为第一,从此被名士闻人所青睐,以“才子”之名蜚声上海滩。

后来,李叔同东渡日本,学习西洋画、音乐、戏剧,并将所学带回中国,创办文艺报刊杂志,或担任主笔、编辑等,甚至将文艺融入爱国救亡的社会活动中,最终成为中国油画先驱者、引入西方音律第一人、中国话剧奠基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才华并不独家私藏,而是奉献给后来人,怀揣“以美淑世”“经世致用”的教育救国理想,先后培养出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丰子恺曾给予其“爸爸的教育”这一高度评价。

然而,谁会想到一个如此风华卓著的人竟在刹那间醍醐灌顶,了却尘缘。李叔同究竟为何要出家?他已经“扮演”了那么多角色,而且各个光彩夺目,为何周遭历尽,偏偏选择“僧侣”来终了?令他人艳羡无比的人生,在他自己心中又是怎样的滋味呢?一入空门,他的佛心安置在哪里,又如何看待曾经的过往呢?

本章集结了李叔同的一系列自述性文章,有其对红尘的反思,有其对空门的感悟。希望读者们能够从中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也能够从中观照自己的人生,找到令自己收获幸福的答案。 sPjRIp6IJIQqHFFT2n+PFE2FxUb/rzjvrK4MiCGyP/ER9jcmEavO+oJ9jgBCU+D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