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谗言的危害,有首《听谗诗》这样写道:“谗言谨莫听,听之祸殃结;君听臣当诛,父听子当决;夫妻听之离,兄弟听之别;朋友听之疏,骨肉听之绝;堂堂八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你看,谗言看似简单,但对我们人生的破坏却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我们知道,古代剑客武功越高越谨慎,最怕背后有人偷袭,因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背后的谗言与背后偷袭如出一辙。
一般来说,爱说谗言的大都是小人。小人不比君子光明正大,小人最喜欢背后说人。但岂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善因结善果,小人若种下不善的种子,最终结果必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君子谋事不谋人,小人谋人不谋事。小人的谗言,导致内耗丛生。但伦理有常,无论小人再散布谗言,再兴风作浪,最后必将损人不利己,殃及子孙后代。
春秋时期的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大王。公元前356年,他上台不久,就着手整顿吏治、广开言路,向左右了解地方官吏的政绩。大家纷纷称赞阿城大夫是贤臣君子,很有能力;谈到即墨大夫,大家都认为此人资质平庸,不堪大用。由于左右过于众口一词,齐威王觉得事有蹊跷。
于是,齐威王决定眼见为实,亲自深入两地明察暗访,谁知老百姓的说法与左右大臣的说法截然相反。即墨大夫的管辖地盘田产丰盛,人民安居乐业、富足殷实而宁静无事,而阿城大夫管理的地盘却是田野凋敝、人民贫苦。
齐威王更加深入调查,最终了解到背后缘故——即墨大夫为人刚正不阿,一心为民办事,不善结交自己的左右近臣,所以大臣们都在背后说即墨大夫的谗言和坏话。而阿城大夫则贿赂左右,巴结堂上大臣,因此大家都说阿城大夫是好官。
掌握实情后,齐威王决不允许此等颠倒黑白的事情存在。就把各地官吏召集过来,当着大家的面对确有政绩的即墨大夫“封之万家”,而对阿城大夫及那些因受了贿赂而背后谗言、颠倒黑白的大臣一起扔到大锅里烹煮了。
那些喜欢在背后说谗言的人觉得自己很聪明,自以为谎言说三遍就是真理,殊不知,真正英明的人是不会听信谗言的。要知道,人们憎恨小人,更鄙夷小人背后说谗言的行为。对待这样的小人,天网恢恢,终将疏而不漏。
在历史上,赵高是小人,背后进谗言,离间扶苏,搞死李斯,但自己终被子婴杀死,被诛灭三族;秦桧善于谗言,害死忠臣岳飞,但却在岳王庙前跪了上千年,永无翻身之日。由此可见,身处谗言之中,我们要洁身自好,小心谨慎。静坐多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既不可同流合污,又不可因疏忽被小人所害。
某单位,两个同事因为一件小事闹了矛盾。虽说平时两人依然维持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一旦彼此分开,立刻会在背后相互攻击。
由于同在一个小组,她们就把阿丽作为双方发泄不满的倾诉对象。当一方攻击另一方时,阿丽总是好言相劝,从不传播谗言。
一段时间后,两名同事冷静下来,想起之前那些话,都觉得不好意思,于是相互道歉。由于阿丽的做法得当,二人对她更加敬重。
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自身不制造谗言,同时不传播谗言,这就是一个有品格的君子。不要认为,在背后说别人谗言没关系,反正对方也不知道。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你是否听说过“六度空间”理论?意思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最远不会超过六个人。所以,千万不要背后说人坏话了,就算他不知道,但隔着六个人,对方很快就能获悉。为什么对方听到后不理会你呢?这是因为对方是君子,本着“清者自清”的原则,大人不计小人过罢了。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世界上有坦荡荡的君子,就有常戚戚的小人。唐代诗人陆龟蒙写过一首诗,专门用于纪念屈原,诗的内容是:“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屈原写过那么多华光丽彩的锦绣文章,但仍敌不过小人的一句谗言。诗人身处晚唐,当时政局腐败,朝堂之上小人为政,所以诗人以被谗言所伤的屈原为题,暗示当朝的皇帝要亲贤臣、远小人、戒谗言。
那么,我们应如何与人沟通呢?美国奥格·曼狄诺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赞美方案:“我赞美敌人,敌人于是成为朋友;我鼓励朋友,朋友于是成为手足。我要常想理由赞美别人,绝不搬弄是非,道人长短。想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想要赞美人时,高声表达。”可见,健康的沟通之道是多赞美、少谗言。如果你做到这一点,人生必将呈现一幅与众不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