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一现象被广大历史学家所诟病,那就是“文字狱”。什么叫“文字狱”?即一些文人用口或笔谈论敏感话题,引发统治阶级不满而招致牢狱之灾。所以,我们务必戒敏言,敏感话题切莫妄加议论。
文字狱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据说,明朝朱元璋因当过和尚、当过叛军首领,于是禁止天下人谈论僧、光、秃、盗等字眼。有人为拍朱元璋马屁,写了《贺立太孙表》,其中有句“天下有道”,朱元璋因“道”与“盗”音同,就杀了他。不过经史学家考证,朱元璋并没做过这件事。尽管如此,莫论敏感事仍是中国人一贯的准则。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故事流传,恰恰证明中国人对敏感话题的一致共识。
清朝时期,有一个文人正在捧着书本读书,可没想到读着读着顿生困意,于是将书放在书桌上,然后卧床睡觉去了。睡了一会,困意全无,回到书桌前却发现,自己看的书被从窗而入的风吹乱了几页,于是随口吟诵:“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谁曾想,这句话被自己的书童听到了。书童原本就与这个主人交恶,于是告知官府。书童对官府说:“清风暗指当今大清朝廷,他以此讽刺朝廷没文化。”官府一听也有道理,于是就将这位文人依律判刑。
这就是典型的文字狱样本。清朝入关前,曾被明朝认为是不识字的蛮夷,因而清朝统治者特别在乎别人谈论这件事情。如果这位文人在读书写字时,多停下来想一想,这么做诗合适不合适,这样写有没有涉及相关敏感话题,如果他这样做的话,那么就不会生出这样的悲剧了。
社会上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跟风起哄,喜欢围观凑热闹,更喜欢谈论敏感话题和传播谣言,甚至还总结出一套“法不责众”的谬论,例如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拨就一起走。不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敏感话题不是过马路,它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和无数家庭的幸福。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公共网络平台,哪怕是自己独处一室,都不要谈论敏感话题。我们要有基本的法律意识,做不违法的好公民。不要觉得自己不是明星,是小老百姓,说话就可以随意一些。要记住,谈论敏感话题不仅事关个人素质,而且事关个人前途。无论个人还是公司,凡涉及敏感话题者,都将面临九死一生的考验。
有一个叫“暴走漫画”的内容品牌,在“今日头条”等众多自媒体平台发布了一段长达58秒的视频,涉嫌戏谑侮辱董存瑞、叶挺英烈的短视频。视频播出后,立刻引发广大网友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封杀。迫于强大压力,“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立即下架了相关视频,并对涉事账号“暴走漫画”进行永久封禁处理。曾经红极一时的“暴走漫画”因涉及敏感话题而永远离开了我们的视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明星出轨等各种各样的“门”事件已经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谈,大家对此都司空见惯。大家在聊天时,如果局限于插科打诨,那也无伤大雅,怕就怕谈论的内容涉及敏感话题。现在饭局吃饭、微信群聊天以及撰写文章,我们都要注意敏感话题,不可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弄不好别人告你诽谤吃官司,严重点让你遭受牢狱之灾,甚至为此身败名裂。
除了政治、宗教敏感话题外,我们也要杜绝议论别人文化习俗习惯。如果出去旅游,务必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不可随便议论和抹黑,不要胡乱发表言论和拍照传播,不少人就因为说错一句话而遭受当地人暴打,小则鼻青脸肿,大则性命不保。可以说,这都是无知犯下的错,你所流的血都是脑子里进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