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出自《韩非子》,意思是说,保密是确保事情成功的必要因素,而失败则往往是由于泄露了机密,嘴巴说漏了就容易失败。简而言之,守口如瓶、口风把紧。保密的汗水越多,泄密的泪水就越少。
在《战国策》中,商鞅劝说秦孝公变法,秦孝公觉得还是与大臣们商量一下为妙。这时,商鞅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也就是说一旦反对变法的那些人事先知道,就等于自己的计谋暴露在对手那里,自己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一个人越是高调做事,炫耀自己,就越会招来别人的嫉妒和打击,就会有人绞尽脑汁来破坏你炫耀的事情。你越是炫耀什么,越容易失去什么。
不论古今中外,无论商场战场,保密工作须万无一失,否则一失万无。我们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绝不要轻易泄露机密。一个机密泄露,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如果保密工作做得好,就会让事情顺利进行,最终取得成功。
美国有位巨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应邀参加了朋友在柏林举行的宴会。在宴会上,结交了一位德军高级参谋,美国巨商频频向这名参谋敬酒,参谋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的很是高兴。就在宴会即将结束时,美国巨商极力拍德国军官的马屁,高声说:“德军必胜,未来的世界要靠德国人主宰。”
德国军官听后很是兴奋,骄傲地对美国巨商说:“英法快要完蛋了,我们将要在凡尔登发动一次总攻。”宴会过后,美国巨商立即将情报告诉美国驻英大使馆,大使馆又向英法通告。英法知道消息后,及时防范,终在凡尔登大胜德军。
不经意泄漏机密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玩具模型泄密、搬家泄密、复印机泄密、间谍同姓同名泄密等。有时候真是防不胜防,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小小的蛛丝马迹就可能暴露真相。而现实中许多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行为,也可能藏着机密,正所谓:“自家的垃圾,可能是别人的财富”。
日军素以擅长情报工作著称。20世纪时,在东北的日特机关经常以高价收购东北军高官纸篓中的废纸,借此收集情报。一天,日本情报人员看到了一张油印的电文,上面写着“退避为上”四字,很快将这张电文送到了关东军司令部。此时东北的中国驻军有十几万人,而日本关东军仅是东北军的十分之一。日本纵有闹事的野心,却没有闹事的胆量和本事。但看过这个电文后,日本人的气焰就嚣张起来,肆无忌惮地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看完这个故事,你说我们要不要管住嘴巴?该不该重视情报保密工作?至少,我们最应该小心的就是自己的废纸篓!你的快递电话、银行卡密码以及其他重要的文件,在扔垃圾篓之前,建议先撕个粉碎。日本人能从废纸中翻出情报,但他们自己也有疏忽大意的时候,最终也因此遭受了损失。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美国人开始警惕日本的野心,于是就派人搜集日本军队的建制等情报,这项任务委派给泰勒中尉。一次,泰勒中尉来到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偶然发现万寿山一尊大佛背后,竟然有3个日本兵的签名和所属师团的番号。他不禁欣喜若狂,于是遍访其他名胜古迹。经过一番搜集整理,他基本搞清了侵华日军的编制等许多军事机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日本人有一个不文明的习惯——喜欢在名胜古迹上面签名留念,而且题字时毫不隐讳自己的身世。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什么呢?信息保密是任何一家组织机构的基础,是谋略完美实施的前提。如何才能做到保密呢?一方面我们要反思自己不文明的习惯,另一方面要管住自己的嘴,包括自己的手,因为手会通过写字来说话。
关于保密工作,人称“文兵法”的《鬼谷子》书中说:“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什么叫“谋之于阴”?即管住自己的嘴巴,绝不要泄露任何机密。这样才能确保神机妙算,所谋无所不成。
曾国藩有句名言:“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为什么谋划决策的人越少越好?除了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个道理之外,还有保密方面的考虑。正所谓“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所以我们一定要戒漏言,确保自己说的话严谨缜密、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