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很多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销售总监可以从浩如烟海的信息里快速获得有用的信息,并生成可视化的数据分析报告。这对公司的运营和决策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大数据分析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不过话说回来,大数据技术虽然有用,但我们也不能盲目迷信。有很多客户信息和市场数据并不会被大数据的算法检索到。所以,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又不能忽视传统的信息搜集方法。
能否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首先取决于查找信息的方法是否合理。获得市场信息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1)面谈
◎一对一深度访谈。
◎座谈会式访谈。
◎街头定点调查。
◎拜访面谈。
◎邀约面谈。
(2)远程询问
◎网页调查问卷。
◎电子邮件问卷。
◎电话询问。
(3)上网查询
◎政府机关网站。
◎专业学术网站。
◎专业论坛。
◎在线图书馆。
◎网购书籍资料。
(4)实地考察
◎观察消费者行动。
◎跟踪事件线索。
◎走访档案馆或图书馆。
上述方法的执行成本不同,调查效果也各异。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比如:面谈的调查对象较少,但能得到被忽略的生动细节;上网查询的成本最低,但代替不了实地考察;实地考察能获得深刻的认识,但成本较高。销售总监还要注意一点:要带着问题去找信息,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搬运资料。我们应先确立市场调研课题,再运用多种办法调查数据,看看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如今,很多人是通过营销号推送的文章来了解情况的。但是,营销号发的并非“一手信息”,而是经过自己加工的“二手情报”。无论发布消息的主体多么权威,“二手情报”都不能跟“一手信息”画等号。
那么,什么是“一手信息”,什么又是“二手情报”呢?比如,客户对我们说的话是“一手信息”,但我们整理出来的聊天记录属于“二手情报”。
“二手情报”更多是“意见”,并不等同于“事实”。“一手信息”包含了“事实”,但也可能包含了“意见”。
“意见”指的是人们的主观看法。当我们听到“我认为是……”和“我估计可能会……”等句式时,我们听到的都是带有主观性的“意见”。这个“意见”是否符合“事实”,必须经过验证才能确认。
“事实”指的是事物的客观情况。“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和“西红柿不属于绿叶蔬菜”都属于事实。此类信息一般是可以直接采信的。
无论是“一手信息”还是“二手情报”,都是由“意见”和“事实”组成的。人们常见的误区是把“意见”当成了“事实”。这个错误跟把“二手情报”等同于“一手信息”有关。为了确认“一手信息”的可靠性,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原文资料和现场勘察,以免忽略重要的内容。
信息搜集过头同样是个麻烦。人们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必然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当信息不足以解释事实时,我们搜集的信息越多,对事实的了解就越充分。一旦信息数量超过必要的程度后,就算我们获得再多的新信息,也改变不了原先的结论。所以,继续搜集信息,只是在浪费时间。
信息搜集过头的另一个弊端是,可能导致人们的思维变得僵化。当我们刚接触新领域时,我们的好奇心较强,学习热情较高。如果一个人对某个领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就会形成思维定式,很难产生新创意。他们“知道过多”,不知道怎样突破庞大的现有知识体系去开辟新领域,被大量的“常识”束缚了头脑。
基于这种现象,许多一流的企业家都会高薪聘请第三方咨询专家,以求引入新思维,重新激发公司组织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