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渠道建设的常见误区

如果销售渠道建设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导致渠道管理混乱不堪,公司业绩持续下滑。所以,销售总监在建设渠道时,应该避开以下常见误区。

1.试图抛开所有经销商

电子商务的发展减少了渠道中间环节。这让不少公司误以为单凭网络渠道就能包打天下,不想让经销商与其他合作公司等渠道成员继续分享利润。有些大公司通过成立分公司、直营零售店等方式来减少渠道层级,企图完全绕开传统的中间商环节。但事实上,这个做法未必适合所有的企业。

如果公司把原先外包给各级经销商的业务全抓在自己手中,则等于重新承担了原先转移出去的市场风险。经销商的销售网络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运营机制非常成熟。而公司自己从头开始建设的渠道,未必能竞争得过经销商的传统渠道。新渠道全面取代传统渠道,失败的风险非常高,我们不可不慎。

2.盲目扩张销售网点

销售网点并非多多益善,也存在一个平衡点。在某个发展阶段,经销商数量与产品销量的确成正比关系,然而前提是不超过区域市场的容量。市场承受力是有限的,当经销商数量超出市场容量后,产品销量就不会再增长。更糟糕的是,经销商过多容易引发渠道冲突。各级经销商为了完成自己的销售指标而进行恶性竞争,最终导致公司产品的总体销量不升反降。

3.渠道机构太臃肿

有些公司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设置了多级渠道管理机构,形成了庞大的销售渠道。渠道层级多少应该根据市场实际要求来定。但总体而言,渠道层级越多,信息传递就越慢。臃肿的多级渠道,比扁平化渠道的管理成本更高。销售渠道扁平化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4.片面追求扩大市场覆盖率

市场覆盖率大未必是好现象。有些中高端产品并不适合投放在消费水平较低的区域市场。片面追求扩大市场覆盖率,盲目进入跟产品定位不相匹配的市场,只会让销售渠道背上包袱,得不偿失。销售总监在向三四线市场进军之前,一定要慎重地考虑自家产品能否打开当地市场,从这些市场中获得的利润是否足以维持当地销售渠道的正常运转。与其片面提高市场覆盖率,不如强化对主要市场的控制力。

5.盲目追求与大经销商合作

大经销商有品牌过硬、资金雄厚、销售能力强等优势,往往是公司迅速打开当地市场的重要推手。可是,大经销商不只经营一两个企业的产品,还同时与多家知名企业或不知名企业合作。他们把有实力的合作伙伴放在前面,把没实力的合作伙伴排在后面。假如公司的产品缺乏影响力,大经销商不会为我们调整自己的步调。销售总监应该把渠道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公司手中,不能让大客户反客为主。

6.忽视对现有渠道的维护

有些公司在设计渠道时呕心沥血,进入运营阶段时却放任自流,以为销售渠道能自动保持最佳运转状态。事实上,经销商在销售遇到瓶颈时都希望我方能加大支援力度。假如销售总监对此有所忽视,经销商就会脱离公司制定的渠道战略来寻找新出路,甚至投靠我方的主要竞争对手。此外,销售总监若是放松了管控渠道,市场信息的获取途径过分依赖经销商,还会让自己丧失对市场的判断力。

7.不肯构建长期合作关系

有些销售总监和经销商急于求成,只看重短期营销计划,而缺乏长期发展规划。这对渠道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完整的销售渠道是由多个成员共同构成的,只有各方成员建立互信机制,才能长久合作,齐心协力打造良好的销售渠道。没有互惠互利的长远战略做指导,公司难以跟经销商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

8.重优惠政策而轻改进产品

用优惠政策激励经销商是一种常见的渠道管理手段。在销售进展不顺时,优惠政策有助于提高经销商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想办法提高产品销量。但是,产品销量不佳有时候跟销售渠道关系不大,而是因为产品本身缺乏打动客户的优点。这时候,销售总监无论给经销商增加多少优惠政策,都无济于事。

总之,销售总监在设计渠道时,应该周密考虑各个环节,本着合作共赢的宗旨来平衡各方利益,但要力求让公司掌握渠道的主导权,提防出现个别经销商打着公司品牌的旗号售卖其他产品的现象。 AYgh+ybArHuX08IdZi7zXWAIU7f2QLpvmXNXqOFgrzUqkHprdB+SCyy3nOU4Yom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