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孩子不做作业,是父母的问题

“作业做完了吗?”一句话折射出中国多少父母爱的无知,爱的苍白,爱能力的缺失,折射出多少孩子生活在要求和期待的压力中,很少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刘女士的儿子从上小学开始就与她的这句“作业做完了吗”如影随形。孩子无法用理性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也不知道如何告诉妈妈他不喜欢被这样对待,所以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和母亲顽强对抗:顶嘴、磨蹭、撒谎、拖延,不爱学习,甚至逃跑……

刘女士说:“我儿子今年10岁了,在班里成绩不错,但我希望更好。我和孩子的主要冲突集中在他的学习上,我俩每天都因为作业的问题吵架,他做作业常常马虎、磨蹭,我说,他不爱听,还嫌我唠叨,有时候把我惹火了,就揍他两下,经常这样。有时候,他不想听就跑了,让我很担心。前段时间,学校在周末开展心理辅导课程。老师发信息说,孩子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来学习,九点开课。早上孩子还在睡觉,我怕晚了,就把他在睡梦中叫起来,急急忙忙赶过去。结果去了发现,不是他们班级的活动,也没有我们的座位,我想既然已经来了就听听,所以找老师临时给我们安排了座位,孩子当时就生气了,觉得老师又没让他来参加,好像不是我们的活动,还非得把他叫起来参加,他就觉得这件事情我做错了,我当时心里挺不舒服,也不想承认错误。出来后,他对我的态度也激起了我的愤怒,我俩越说越激动,后来孩子就跑了,而且孩子这阵子有时候流露出生活没意思的情绪,这让我很害怕的。”

听完刘女士的陈述,我说:“如果我生活在你家,我也觉得生活挺没意思的。”此时的刘女士一头雾水,她不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我说:“首先,周末本来是孩子休息的时间,你却把他从床上拉起来去参加一个他不喜欢的讲座,去了以后,不是他班里的活动,和一帮陌生人在一起,还没有位子,哪个孩子会高兴?哪个成人在这种情况下会高兴?孩子不高兴很自然,表达了他的不满也名正言顺,是你做得不合适,可你不但没道歉,还生气指责,你怪孩子逃跑了,那我想问问你:谁愿意跟一个做错事不认错还强词夺理的人在一起呢?”

刘女士承认,可能是自己做错了,但她依然强调:“我这样做都是为了孩子好。让他参加辅导班也是为了他能提高成绩。”

我再次追问:“这是你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

她停顿了一下,承认这的确是自己的需求。我说:“我相信这不是你做过的唯一一件——不顾孩子的需求和愿望,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的事情,对不?”她回答说:“是的。”

要想和孩子处理好关系,不能把自己的需求自以为是地强加给别人,当别人不按照自己的需求或者意愿执行的时候就发脾气、抱怨。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亲人和朋友远离自己。家长只是孩子的监护人,没有权力替代孩子做任何决定,更没有权力规划孩子的未来道路该如何走,家长的角色是启发、引导,做孩子的榜样。

刘女士的问题,除了经常独断专行外,还有在和孩子发生矛盾时失控,把自己也变成了孩子,和孩子争执。

我问刘女士:“在你遇到有人对你大喊、大叫、发脾气、威胁的情况下,你是否也想逃跑?”

刘女士说:“也是,我得先改变自己,但有时候他提的要求也不能无条件答应呀?”

我说:“你说得对,孩子的要求不能无条件答应,但你的要求是不是孩子也不需要百分之百听从、答应?”她点了点头,然后问道:“那我什么时候答应?什么时候不答应呢?”

我认为,答不答应孩子的需求和要求,标准很简单。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首先不是符合不符合你的意愿,而是问自己,问孩子,这样做、这样说,能不能提高他的八项抗挫折能力。

她又问:“孩子经常想逃离,我该怎么办?”我提了以下几点建议。

(1)对孩子大声指责、发脾气,孩子想逃离是必然的,要想解决孩子逃跑的问题,首先自己停止指责,停止发脾气。

(2)告诉孩子,妈妈非常爱你,非常希望你好。询问孩子:“你到底希望怎样跟妈妈相处?0~10分,10分是特别好,0是不好,你觉得你现在跟妈妈的关系到底是几分?”孩子如果说是5分,你说:“我想变成得8分的妈妈,我该怎么做?”相信孩子会告诉你。

(3)接下来告诉孩子:“每当妈妈和你生气,你离家出走,妈妈都非常难过、害怕。能不能告诉妈妈怎么做,你就不会离家出走?”孩子一般会告诉你该怎么做。但你一定要按照孩子的要求来做,不能说话不算数。大多数孩子一般都很讲道理。

刘女士后来告诉我,她与孩子关系好多了。

我从来没见过不讲理的孩子,只见过不讲理的家长。

每个孩子内心都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赞扬、尊重和关爱,孩子也都希望和父母亲近。当你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尊重,他们都愿意听从和配合对他们有好处的建议和要求。

孩子常常是给点儿阳光就灿烂,而家长常常贪得无厌,使得孩子不得已才“奋起反抗”。

不要以为爱就可以任意伤害

我对刘女士说:“我觉得你是非常爱孩子的妈妈,只是方法不太合适。我想问你,你那么想让孩子听你的话,如果孩子一切都听你的,估计他长大后会成什么样子?”

刘女士回答说:“这个我没想过,就是有时候寻思,就算他不成才也得先成人。但现在,我都不知道他将来能成啥样了。”

我追问:“都听你的话了,会成什么样?”

刘女士说:“规规矩矩的一个小男孩,没有自己的思想。”

我继续追问:“那你满意吗?”

刘女士回答:“也不满意。”

我说:“你想想看,不听你的话,你不满意,听你的话你也不满意,你到底希望孩子怎么样?”

刘女士:“对啊,我还是希望他成为一个有主见、有责任心、知道感恩的男孩。”

我说:“你希望他有主见,同时又希望他听你的话。他成天听你的话,他的主见从什么地方来?”她沉默良久。

“人间从不缺少爱,只是,很多父母在错爱。”我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很多评论。的确,天下很难找出不爱孩子的父母,错爱孩子的父母却数不胜数。做父母的经常会本能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孩子设计成长之路,规划未来之途。而事实上,大多数时候我们所构筑的这“美好的一切”并不是孩子要的,好多时候,适得其反。

记得在一次自我探索课上,有一位四十几岁的女性声泪俱下地说道:自己的一生就是父母的玩偶。父母在当地有权有势,呼风唤雨,所以从上什么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在什么单位做什么样的工作,最后嫁什么样的人,都是父母一手安排的。她说:“我从来没有自己的思想和选择,像木偶一样被父母摆弄着,在家里,还不能表示不满,因为稍有流露,就被批评为不懂感恩和孝敬。在外,不论自己多么努力,都被人视为靠父母,有关系。最终我实在感到窒息,没有生活的意义,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该怎样生活。”

最后,她在年近四十时做了一件家人和外人都认为大逆不道、不可思议的事,放弃了在那个城市的一切,逃离了父母和熟悉的环境,到了一个没有任何熟人的城市,重新开始,寻找自己是谁,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

她说:“我恨我的父母,他们的替代和包办剥夺了我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我问她:“一个人在外苦吗?”她说:“很苦,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但我内心感到很充实、很自由,因为我靠自己的能力和双手,过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这种感觉很棒!”

很多父母拼命让孩子的物质生活有保障,不想让孩子过苦日子,以拥有物质的多少来衡量孩子苦的程度,殊不知,真正的苦,不是物质的缺乏,而是一个没有选择和自由的灵魂。

一个能够自由选择的灵魂可以创造自己想要的物质财富。一个只能接受别人施舍的人,内心不可能有尊严和能量,即便施舍的人是自己的父母。

因为人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贡献和创造的,剥夺了孩子贡献和创造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Ta生命的意义。

教育孩子是一项不能从头再来的工程,而且时间有限。也没有等待的时间,唯有静下心来,用心学习,用心陪伴,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办,就问问孩子:妈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妈妈?爸爸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爸爸?孩子会有答案。

最好的老师,是你的孩子,如果你真的能够知道这一点,并且认真、用心地聆听和陪伴孩子,以身作则,你就不会错爱。

做母亲、做父亲,是一场奢侈的旅行,让每一刻都成为纪念,而不是悔怨。 7/vFfXm8EWC1oANNdV1OPbg7o0TquO1BY/BaOGVZXwroOuc2VsFOSkTiYs1K6iS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