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围魏救赵

直接增援是粟裕的第一个反应。他将第二旅派去盐阜区,专门负责保卫军部,并协助第三师作战。

剩下两个旅,被粟裕用于“围魏救赵”。

粟裕对众人说,日伪军集中兵力在北线“扫荡”,南线必然空虚,好比光着屁股等挨打,那我们就不要客气,狠狠地打它个皮开肉绽。

第一旅旅长叶飞首先把作战计划报给粟裕,提出要打三分区的中心据点古溪。

古溪靠近黄桥,叶飞相信攻击此处足以触动南部,有使他回兵的可能,但是古溪驻有伪军1个团,1000多人,且深沟高垒,设防坚固,粟裕对这种强行攻坚向来谨慎,认为在准备还不十分充分的情况下,容易遭受重大伤亡。

粟裕不同意硬攻古溪,不过他把决定权交给了叶飞,让他自己“据实定夺”。

叶飞一想,粟裕不是说不要打古溪,而是怕他准备不细,弄得伤亡一大堆,偷鸡不成蚀把米。

给粟裕这么一逼,叶飞认真起来,对这场攻坚战研究得特别细致,设想得特别周到,打得也特别认真,就唯恐哪里出现漏洞。

事实证明,逼逼是有好处的。叶飞用两个小时就攻下了古溪,新四军伤亡不到100人。

打下古溪后,新四军乘胜再攻黄桥,驻守黄桥的伪军急忙撤向泰兴。

粟裕下令叶飞继续追击,并对外宣称要打下泰兴城,在追击过程中,三分区的敌据点大部分被新四军所占领。与此同时,陶勇率领的第三旅也在第四分区大闹天宫,先后袭击多次敌据点,一个月内,作战达10余次。

屁股已经被打得够狠,但南部不为所动。

还得加点料才行,粟裕下令叶飞将泰兴城包围起来,并占领了四关。

泰兴的伪军急了,“皇军”再不来,他们就得跳海了,哪里还有信心再守下去。

南部接到了泰兴方面发来的告急电,不过这厮的定力真的不错,把电报往旁边一丢,继续对盐阜区进行“扫荡”,以便寻找和追歼新四军军部。

粟裕看出南部是个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家伙,那就让你见见棺材板吧:以分区的地方武装接替包围泰兴,一旅主力抽出来,向第十二旅团部所在地泰州杀去。

泰州被三面包围,这下,南部再也绷不住了,不得不从盐阜区南撤,以回援泰州,军部由此解围。

南部气势汹汹地率部南下,在他离泰州还有半天路程时,粟裕已经撤掉了泰州、泰兴之围,让南部扑了个空。

南部急于寻找一师主力决战,撵在后面不肯放松,粟裕、叶飞顺势跟他玩起“蘑菇战术”。

早在红军时期,中央苏区就出现了“蘑菇战术”的雏形,其特点是利用敌军急于寻求决战的心理,像蘑菇一样跟它躲猫猫,转圈子,最后达到攻其不备的目的。

一师主力先在分区根据地腹部隐蔽集结,等第十二旅团东进追踪过去,马上以夜间急行军的方式,相向而进,转到了该旅团背后。

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行军方向,新四军与日军只隔三五里路,甚至是擦肩而过,但日军毫无察觉。

南部扑了个空,得到的消息是,新四军对他在泰兴、黄桥之间的据点进行了奔袭,一个日军小队被打掉了。

南部气急败坏,赶紧掉转头,从东向西追击。新四军再施“转蘑菇大法”,就在日军即将迫近时,夜间急行军向南。

“蘑菇战术”就双方来说,对体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第十二旅团远道返回,累到口吐白沫,而新四军也是一路行军,一路睡觉,连托运辎重的牲口都是磕磕撞撞,这个时候,谁都恨不得能闭上眼睛在地上睡个十几分钟,但是谁也不敢这么干。

身为旅长的叶飞在带队“转蘑菇”时,因为实在太困,走到一座桥上时,竟然扑通一声,连人带马一起掉进了河里。

新四军到了南面后,并不停留,又重新东返至根据地腹地。

一个圆圈跑下来,让第十二旅团两次扑空,日军已是疲于奔命,再也跑不动了,无可奈何之下,南部只得收兵撤回了泰州城。

在“夏季扫荡”中,南部的头还开得很好,只是中间和结尾被粟裕给搅和了。根据新四军方面的统计,新四军各部通过“反扫荡”,打死打伤日军1100人,俘虏15人,击毙及俘虏伪军3800人,敌我伤亡为4∶1。此外缴获甚丰,战利品与弹药消耗的比为10∶1。

最重要的还是日军“夏季扫荡”的目的没有达到,新四军军部仍“巍然屹立敌后,不可动摇”。 wnG5Bc0d0BMba/4SPcbktPhQ1t65TymqT6VVPZ7OVgbBV6hZ/+IZS06NDMquKPN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