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做减法

能不能把狼干掉,既取决于猎手,也取决于狼。

在苏南时,冷欣坐拥3个正规师,还有火炮,粟裕无法与之硬碰硬,这是显而易见的,韩德勤则不同,他一眼看出,韩部除数量占优外,其他方面也有很多不如新四军的地方,他完全可以集中兵力打大仗,同时也具备了取胜的一线希望。

苏北指挥部原先在扬州地区部署了部队,用以与新四军淮南第五支队联络,并在必要的时候接应五支队东渡运河,但同样考虑到五支队未必能赶来参战,为集中兵力,粟裕果断地将这些部队全部东移至黄桥附近。

如同粟裕所预料的那样,韩德勤没歇着,这头狼正在磨砺着自己的牙齿。

粟裕只是判断自己有取胜的可能,韩德勤则是根本没把粟裕和新四军放在眼里。在他看来,新四军在苏北的兵力为数不多,装备差,又立足未稳,之所以还能接连打下郭村、黄桥等重镇,不是新四军的水平有多高,而是苏北诸侯太过不济。

败于郭村,是“二李”的部队烂;而丢掉黄桥,就更好解释了,守黄桥的保安第四旅不仅烂,而且旅长何克谦还不是军人出身,完全不懂打仗。

韩德勤准备动用嫡系的第八十九军和独立第六旅作战。

这两支部队最早也是由江苏保安团升级改编而成,但因改编的时间比较早,无论是官兵的军事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强于一般的地方武装,向有“苏北王牌军”之称。

除了拥有“王牌军”这张牌外,韩德勤还给自己归纳了地利、人和两个优势。

韩德勤过去参加过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不过悲摧的是,他的部队被红军全歼了,他本人也从师长被降为副师长。韩德勤不是不知道共产党部队的厉害,但他认为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抗战前,是在江西的群山峡谷中“围剿”,那是红军的地盘,红军躲在峡谷里,你找他不见,他想打你哪里就打你哪里,同时因远离大本营,给养送不上去,也始终是让“围剿”部队头大的一件事。

苏北是他韩德勤的地盘,此处有的不是令人恐惧的群山峡谷,而是广阔平原,新四军能躲哪里去?至于给养,身在鱼米之乡,完全可以不用操这个心。

这是韩德勤所谓的地利之助。

他还给自己算上了人和之利:韩某身为苏北军政之首,所属军政人员又多为本土人士,不是乡亲,便是故旧。

韩德勤没有马上扑向黄桥,是因为他在坐等“天时、地利、人和”中的第一要素——天时。

最好的作战时间,韩德勤把它设定为9~10月间,那个时候秋高气爽、兵壮马肥,要么不出手,一出手新四军必然是不堪一击。

1940年9月3日,韩德勤准备就绪,调集人马向黄桥方面运动。

粟裕要集中兵力,韩德勤同样想到了这一点。事前他诱捕了不战而逃、丢弃黄桥的何克谦,又扣押一名有亲近新四军嫌疑的保安旅旅长,以此杀鸡儆猴,从而把“二李”等动摇不定的苏北诸侯也都拖上了同一辆战车。

另一个对粟裕极为不利的消息是,韩德勤利用洪水暴涨之机,将老黄河渡口的船只焚烧殆尽,同时加强了对老黄河、运河等水道的封锁,预定增援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新四军淮南第五支队等部均被拖住,无法如期到达。

北渡之前,粟裕在提出“组织战斗”理论时,曾说:“可能不久以后,我们就要打更大规模的仗!”如今,残酷的现实就在眼前。

迎战之前,粟裕先做了一道数学题,用减法。

韩部看上去浩浩荡荡,不过这只是表象,其右翼为“二李”、陈泰运,“二李”不用说了,陈泰运在新四军攻取黄桥时就挨过揍,后来陈、粟又做过他的工作,所以他的态度已经基本趋同于“二李”。

“二李一陈”基本上是出工不出力,这样右翼就可以减掉,只剩下左翼,左翼是韩德勤的主力,但总兵力不超过7个团。

把这道题做完,粟裕顿觉肩头一阵轻松。 KpyKUmkU0sNQ1VSQScrm8StPakbtZsrEWRi/kOqbUQp/OXx0coDbxTUCg8m8pAf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