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狼总是要吃人的

郭村战斗本身极富戏剧性,可谓一波数折。

第一回合,李长江占优,一度攻入郭村。

第二回合,苏皖支队日夜兼程400里,赶到郭村分担防务,使战局得到初步缓和,但新四军加起来才3个团,而李长江部队多达13个团。

第三回合,预定增援的淮北八路军、皖东新四军和粟裕的苏南新四军主力均无法如期到达,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不得不独立支撑。

第四回合,李长江以密集炮火轰击郭村,进占外围村庄,看上去已胜利在望。

第五回合,潜伏在李长江部队的地下党员发动起义,反戈一击,新四军转守为攻,李长江傻眼了……

1940年7月8日,粟裕率江南指挥部渡过长江,这时郭村战斗早就以“二李”认输服软了局。

粟裕一过长江,便应了“大海从鱼跃,天高任鸟飞”那句话,华中广阔的疆场将任其纵横驰骋。

1940年7月12日,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仍由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所辖部队编为3个纵队9个团,共7000余人。

新四军所驻的吴家桥原为“二李”范围,地区狭小,发展空间不大,陈、粟决定东进黄桥。

黄桥镇位于泰州西南,背靠长江,以黄桥建立根据地,便于控制长江通道,与留在江南的新四军相呼应。

1940年7月25日,粟裕以远道奔袭的方式,率部直指黄桥。

对粟裕北渡,冷欣当然是松了口气,认为正是他把陈、粟给“打过长江”去的,可他这么一“打”,把韩德勤给急坏了。

韩德勤与顾祝同不仅是苏北同乡,而且从陆军小学开始,一直到保定军校,均为同期同科同学。由于长期相处,两人的关系已经好到了能同穿一条裤子的程度,甚至于连生活习惯都基本相同。

早在从保定军校毕业时,他们就相互约定,今后不管谁发达了,都要拉对方一把。后来果然是这样,顾祝同首先仕途得意,就一直拉扯着韩德勤往前进,韩德勤能官至江苏省主席,皆得力于他这位昔日的老同学。

顾、韩对彼此的状况都很了解,顾祝同说韩德勤连苏北的治安都管不了,还真是句大实话。韩德勤名为一省主席,实际控制区不过苏北6个县,那才是他的地盘。现在新四军从江南“流窜”苏北,侵入了他的地盘,韩德勤当然不爽。他向顾祝同告状,痛骂冷欣部署无方,围了半天,还是让新四军全部过江了,真够无能。

冷欣则反驳说,围击陈、粟,本来就不光是他的事,必须得南北夹击,结果他这里攻击了,韩德勤在江北却不做准备,以至于新四军过江如入无人之境——“是你自己篱笆扎不紧,还怪我?”

韩德勤在军界混不过顾祝同,不能说是无缘无故,他这个人除了喜欢怪你怪他,就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干点儿什么。

“二李”在郭村战斗中吃了亏,向韩德勤报告,希望能予以支援,没想到韩德勤不但不支援,还说“二李”落败乃咎由自取——“你们战前为什么不把作战计划给我审一审?当初为什么放新四军过江?……”

都挺有道理,但说着说着,把“二李”的心都说灰了:那我们以后还是坐着看着吧,何必再做损耗自身实力的傻事呢。

粟裕打黄桥,沿途必须经过泰州,这次“二李”学乖了,韩德勤命令他们派部队阻截新四军,他们却按照与粟裕的事先约定,来了个朝天鸣枪,做戏给韩德勤看,而粟裕则佯装夺路而过。

驻黄桥镇的省保安第四旅平时就只能跟老百姓收收税,混混日子,当新四军攻进来时,身为旅长的何克谦竟然还在打麻将,惊慌失措之下,他连旅部都没回便落荒而逃。

粟裕进占黄桥,并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大根据地,对韩德勤来说是一个莫大威胁,但韩德勤的主力远在北面的兴化,一时鞭长莫及,只得以高姿态与陈、粟达成协议,即韩不南下,粟也不再北进。

韩德勤会一直遵守这份协议吗?怎么可能!

“狼总是要吃人的”,粟裕在苏南与冷欣打过交道,深知这不过是缓兵之计,韩德勤一定在暗中调集兵力,部署进攻。

假如真的刀兵相见,被冷欣围攻的那一幕可能再次出现。

在苏北的军事力量排行榜上,日军自然排在第一;其次便是韩德勤,仅仅韩德勤的嫡系部队,便数倍于新四军。

延安总部起初也认为,苏北新四军恐怕难敌韩德勤,因此计划让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增援,并为此警告韩德勤:“韩不攻陈(指陈毅),黄(指黄克诚)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

八路军能远道增援,固然是好,但粟裕计算了一下,判断韩德勤在半个月内便能完成整体部署,如果八路军不能在这半个月内赶到,那该怎么办?

万不得已,只能独自把狼给干掉! 9gTJxHcaWACBdiRALkf8DhFqsL2m0VsoAFskKW9agA9xXqWH6s3kehkXeh8nv96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