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叶渡江

在江南指挥部高层,陈、粟是默契程度很高的完美搭档。陈毅口舌如簧,会讲,主外;粟裕能征善战,会打,主内。

1940年4月中旬,陈毅主动打破僵局,致电冷欣,请冷欣派大员来新四军指导抗战。

冷欣也很清楚,指导云云,不过是表面话,实质还是陈、粟想借此缓和彼此间的紧张关系,于是就派去了自己的一位亲信幕僚。

这是一次试探性质的会面。幕僚带去了冷欣的原话:“冷副总指挥(冷欣兼任第一游击区副总指挥)说,陈毅可算是一位当代英雄,你的历史、才智、战功,都不在叶、项(叶挺、项英)之下,只要态度再表示积极一些,担任一个军长是容易的……”

这种迷魂汤当然灌不了陈、粟。陈毅哈哈一乐:“我在赣南3年,命都不要了,到现在连家室都没有,哪里会去想什么升官发财。”

陈、粟的要求很简单:“我们希望的是江南大团结,不是七国争雄,更不是摆鸿门宴。”

10天之后,冷欣本人应邀再次做客江南指挥部。经过这两次会谈,总算使原先面对面尖锐对立的形势缓和下来。

这种缓和当然还是暂时的,粟裕要么不扩军,一扩军必然惊动冷欣,最后缓和还是会变成紧张。

在酝酿扩兵备战的同时,陈、粟就做了两手准备,他们建议皖南新四军军部及其主力东移苏南,使皖南、苏南的新四军合二为一,这样将可以在对顽之战中占据优势。

为了迎接军部东移,粟裕亲率战地服务团前往冷欣的指挥部驻地,以汇报和“慰问”为名进行实地侦察。

粟裕将作战参谋化装成随行卫士,在他向冷欣汇报时,这名参谋就利用挂地图的机会,观察墙上的冷欣部队部署图,用脑子强记下来。

粟裕在冷欣那里住了3天。在这3天里,他和参谋每天早晨都会出来跑步,每天各跑一个方向,回来后就把看到和了解到的情况悄悄绘制成图。

粟裕为人心细,他对字纸篓和厕所里的纸片也没放过,特别嘱咐参谋要注意收集。最后发现的一份江南挺进军南调茅山的草图,就是参谋从厕所里找到的。

回到江南指挥部,粟裕根据实地侦察的情况,很快拟订了一份作战计划。根据这份计划,冷欣一旦在苏南对新四军发起进攻,他只要用两个加强团,就可以把冷欣的指挥部给端掉。

粟裕同时还派出侦察组,为军部东移勘察选择了一个合适路线。他算了一下,从皖南军部到江南指挥部,仅需80~150公里路程,互相对进,一个昼夜便可接应上。

可是粟裕的工夫白做了,新四军军部的想法是“向浙闽发展”,不愿东移苏南。

这时江南指挥部已经可以与延安总部直接通电,不用再受皖南军部的约束和限制。1940年5月4日,毛泽东起草了一份极为重要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在这份指示中,他明确对新四军军部的负责人项英提出严厉批评,陈、粟的主张得到了中央支持。

项英方面还是没有动静。

形势危如累卵。陈、粟每天晚上商讨到深夜,粟裕告诉陈毅,必须跨江北上,否则苏南新四军势必陷入冷欣的包围之中,后果不堪设想。

陈毅表示认同:“滞留江南就好像伴着老虎睡觉,总不免要给老虎吃掉的。”

另一方面,冷欣可不好忽悠。陈、粟敷衍他,他其实也在敷衍陈、粟,双方各自都有算盘,冷欣的算盘是乘其不备,来个一网打尽。

粟裕要扩军,他来了个直接增兵。经顾祝同协调,他从三战区调来3个正规野战师,配合江南挺进军,从溧阳的东、西、南三面对江南指挥部形成了合围之势。

陈毅给冷欣的幕僚班子连发两封急电,要求从中协调解决事态,但都遭到了冷欣的拒绝。

1940年6月15日,陈、粟急电延安及皖南,提出目前只有两种脱困途径,一是集中新四军的全部兵力在苏南打冷欣;二是集中在苏北打韩德勤,否则的话将受到严重损失。

为了“不给老虎吃掉”,粟裕率部离开水西村,亲自到茅山地区进行扩军,做好了北渡的准备。

冷欣始终紧盯粟裕的动静,粟裕一挪步,他连夜调兵赶来堵截,实行二度合围。

1940年6月18日,在无法摆脱追击的情况下,粟裕在茅山脚下亲自指挥与冷欣作战。双方进行了几次袭击战和遭遇战,不过伤亡都不大,实际上也都没往死里打,冷欣的正规师配有火炮,但炮一次也没开过。

苏南尚未脱离困境,苏北又响起警报。

日伪军对挺进纵队的驻地吴家桥实施了“扫荡”,吴家桥地区狭小,没有回旋余地,挺进纵队力量也不足,叶飞遂率部转移到了泰州西北的郭村。

郭村距泰州仅六七公里,泰州“二李”又疑又惧,正好韩德勤也向他们下达了武力驱逐新四军的命令。1940年6月25日,“二李”由李长江出面做恶人,向叶飞发出最后通牒,限其在3天内撤出郭村。

陈、粟经过紧急商议,决定由陈毅先行北上,处理苏北事端,粟裕组织部队随后跟进。

1940年6月28日夜,陈毅戴上礼帽,打扮成商人模样,轻装简从,“一叶渡江”,但这时郭村战斗已经提前爆发。

“二李”拥兵近两万,远远超过挺进纵队,即便把陈毅急调的苏皖支队加一起,还是没有取胜把握,更何况苏皖支队尚在皖东,赶到郭村需要时间。

陈毅只好退至长江中的新老洲,他让人带信给粟裕:“速派主力部队,克服一切困难,渡江支援。”

陈毅焦灼的心情跃然纸上,如果新四军在郭村落败或被消灭,以后要再想在苏北站住脚就难了。

粟裕加快了北渡进程,可是这么多人马要想突破日军的封锁线北上,并非易事,何况还得把冷欣这个“尾巴”给甩掉。 aH5X2K7mlobF7ZfKJfpEC8/db+KCPDoPesQU1No3pvlv15S/5QTGNRxoT/8bp3s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