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图穷匕首现

冷欣,顾祝同的苏北老乡,毕业于黄埔第一期,在黄埔将领中以骁勇善战著称。

武汉会战中,冷欣曾亲率敢死队出击,在鄱阳湖边与日军突击队大打白刃战,300个鬼子被他及其敢死队捅掉100个,剩下的鬼子被逼得无路可走,全都扑通扑通跳了湖。

冷欣不光是一个血性之将,还文武全才,尤其对史学有专攻,他同文人在一起谈古论今,别人都插不上嘴。

顾祝同任命冷欣为江南行署主任,让他一身兼两任:一边从事敌后抗战,一边监督陈、粟,以限制苏南新四军的发展。

冷欣到江南后,也将自己的行署和总指挥部设在溧阳乡下的一座小村子里,与陈、粟的江南指挥部来了个背靠背。

上任之初,冷欣立足未稳,对陈、粟只能采取守势。

韩德勤在苏北感到手下人员不够用,再三打电话给蒋介石,请求派一批青年军官去苏北。蒋介石就从西安军官学校拨来五十个江苏籍毕业生,由重庆送到位于江西上饶的三战区司令部。

可这批人怎么送到苏北呢?顾祝同把活交给了冷欣,让他负责“护送过江,保证安全”。

冷欣对当地情况还不熟悉,只好把沿江各县的县长、县党部的人找来,问他们能否胜任。这些人或与新四军有联系,或不愿承担责任,都来了个一推六二五,说实在干不了。

冷欣的幕僚建议:“不是说新四军有一些部队过江了吗,要不就请他们帮个忙?”

冷欣于是把陈、粟请到指挥部。一听要送人过江,陈、粟一口拒绝:鬼子封着江呢,你以为送个人这么容易。

冷欣急着要把这道难题推出去,再三再四地说好话,陈、粟实在拗他不过,这才勉强答应下来。

商定后,冷欣便把这些毕业生送到江南指挥部,准备等机会过江。

过了一个月,新四军果真一个不少地把人全都送到了苏北,但是过了不久,顾祝同却给冷欣转来一封很长的电报,电报是韩德勤发来的,从头到尾把冷欣骂了个狗血淋头。

冷欣莫名其妙,再看下去,才知道那些毕业生虽然在江南指挥部才待了一个月,但耳濡目染,到苏北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个“拥共分子”。

韩德勤对冷欣说,我让你给我护送一批纯正青年,你怎么把他们送去给共产党训练了?

读了这封电文,冷欣火冒三丈,他对陈、粟及新四军的厉害之处也有了切身体会。

冷欣当然不是无能之辈。到任不到半年,他已将江南3大行政区和26县的人事全部做了安排,重新成立各县县政府、县党部,并建立了保安队。

作为军人,冷欣懂得枪杆子的重要性。上任时,他就从后方带来了一批正规部队,这些部队与地方武装结合,编为江南挺进军。

在冷欣自认为站稳脚跟后,逐渐转守为攻,他所掌握的县保安队与新四军不断发生“摩擦”,江南分裂趋势越来越严重,甚至于有人说,江南地区的“摩擦”比任何地方都尖锐,只有十年内战才能拿来相比。

粟裕不得不准备好对日、顽(指与共产党敌对的国民党军队)的两副矛和盾。在原第二支队教导队的基础上,他又建立了江南指挥部教导队,每天亲自督促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某次射击训练,几个青年学员自认为已达到要求,便悄悄地趴在地上聊起天来。粟裕发现后,也没有训斥,而是一声不吭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铜元,放在一名学员的枪上,并下达口令:“击发!”

学员扣动扳机,枪身一震动,铜元应声落地。

粟裕拿过枪,一个卧姿趴下,同样在放好铜元的情况下完成击发动作,几次击发,铜元纹丝不动。

粟裕放下枪,走了。

除了口令,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教导队的人都被震动了。

1940年4月16日,苏南新四军主力部队的各级指挥员在江南指挥部集中整训,由粟裕授课。就在这次授课中,粟裕提出了“组织战斗”的理论。

古人作战,兵对兵,将对将,主将在单挑中落马,几万、几十万人马也就败了。现在不同了,兵种复杂,武器精良,线式的战争已发展为面和立体的战争,主将也不能再凭借一夫之勇,而必须善于对部队进行周密的组织部署,这就是粟裕所称的“组织战斗”。

“组织战斗”的前提,就是冷欣逼得太紧,最后必然是图穷匕见,粟裕直截了当地对指挥员们说:“可能不久以后,我们就要打更大规模的仗!”

这只是准备,因为粟裕知道,此时的部队还打不了大仗。

早在红军时期,粟裕就积累了许多组织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他认为,一支部队要打大仗,至少得具备一天之内连续打三仗、击垮三路敌军的能力,而从目前新四军的编制状况来看,每个步兵连都不满员,一个连才三四十个兵,多的也才五六十个,几仗下来,连长就变成班长,没法再打了。

打大仗,不像打小仗那样,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走。这么多人,如果打得不好,临时想走是走不脱的。

粟裕的计划是,在几个月内,再扩军1万,就可以保证每个连有120人,一天打三仗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然而能不能争取到几个月,还得看冷欣的脸色。 5dlUu3wZlSYchpznQ5aaSB0g9B3RIow90nGpH0Ny1BwAXygbdlWwNUCWjeN7yq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