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困难叠困难

先遣支队到得晚,一方面是出于侦察和隐蔽的需要,必须昼伏夜行,即使风雨之夜,亦不例外;另一方面则是让苏皖边境的友军给耽搁了,这些部队都有各自防区,他们不让过,你就只能绕着走。

等到真正进入苏南,困难有增无减。

先遣支队的官兵虽有红军时期和三年游击战的丰富经验,但突然之间,熟悉的山地和森林不见了,到处都是一览无余的河汊水网,要找个隐蔽或居高临下的阵地颇不容易。

与“环境关”相应的,是语言关。新四军老兵主要来自于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很多人听不懂苏南话,而他们说的,当地人也听不大懂。

士兵奉命前去拜请地方士绅。士绅询问是什么部队,士兵回答:“我们是森西滚!”

士绅被这个“森西滚”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才知道士兵说的是“新四军”。

类似笑话还有不少,比如士兵介绍“某某司令”,听在当地人耳朵里,却是“某某西礼”。

客观障碍的存在,容易加深误解。先遣队初到江南,老百姓往往不肯借房子给他们住,官兵便在村外或田野里露营,遇到下雨,靠在屋檐下暂且过上一晚是常有的事。

还有不肯卖粮食的。这时候就只好饿上几顿或靠吃剩饭打发,粟裕本人就经常拿一只茶缸泡上剩饭来借以充饥。

困难叠困难,但所有的困难加一起,敌不过一个最大的:没士气。

苏南是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发生地,战后日军对其进行了疯狂的烧杀——只要看一看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就知道当地军民曾遭遇了怎样的浩劫,日军所过之处,真正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日军烧杀的目的,不光是报复,还有恐吓,而这种恐吓,在一定时期确实能起到明显的威慑效果。

粟裕到达苏南后,发现江南民众的抗战情绪非常低落,更谈不上有任何抗战胜利的信心。不管先遣支队怎样解释和动员,人家都会反问:“既然你说抗战会胜利,敌人的力量在削弱,那为什么政府军队还要从徐州撤退呢?”

还有人说得更刻薄:“现在南京也没有几个鬼子,你们为什么不夺回来?”

质疑中,讥讽的意味很是明显,这使先遣支队的宣传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一点痕迹都看不到。

当地民众不信任先遣支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看到了支队背负的武器。

苏皖属顾祝同第三战区范围,第三战区共集结了30个步兵师旅,在这些部队中,新四军的装备只处于中下水平。先遣支队已是优中选优,好的武器都给它了,可加一起也仅有两挺轻机枪,其余枪支都是用旧的,有的缺少瞄准器,有的为便于打游击,长枪已锯成了短枪,还有的是埋在地下许久,刚刚才挖出来的。

皖南集结时,各部队一看新四军的装备如此落后,都有些瞧不起。就在先遣支队出发之前,一位友军将领很不客气地对粟裕说:“你们军队有良好纪律,作为一支政治宣传队是好的,如果要到东线去打仗,那就只有听下回分解了。”

苏南百姓没有军人的那种鉴别眼光,但也见过世面。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包括罗卓英第十八军在内的“中央军”都曾在苏南与日军鏖战,他们觉得,既然连这些装备优良的“中央军”都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凭先遣支队这么一点儿人,这么差的枪,怎么可能立得住脚。

一些对抗战失去信心的士绅便出面劝先遣支队:“你们明知山有虎,何必还要偏向虎山行呢?”

就算前面真的全是虎,粟裕也不可能再退回去,不仅不退,还要到山中去打老虎。

他给先遣支队提出的口号是:“一切靠打胜仗来解决!”过去的经历告诉粟裕,在战言战,只要打胜一仗,把士气振作起来,其他困难,不管是“环境关”,还是语言关,都将随着时间慢慢地迎刃而解。

可是他不说打仗还好,一说打仗,反而吓坏了当地人。

苏南的地方武装和“游击队”其实多如牛毛,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自从日本鬼子来了以后,每天就是拉屎撒尿,都能不小心撞到一个“江南游击司令”。

这些“司令”不过是乱世称王,平时拦个哨卡,收收“抗日税”可以,真要他们跟日军干仗,谁都没这个胆儿。即便有那冲动之下想靠打日本来立立威的,往往一打就垮,或者还没打就垮了。

在很多人眼里,“江南游击司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把粟裕和先遣支队也看成了同一类型。一听先遣支队说要打仗,便连连摆手:“不要在我们这个地方打仗,你打仗到远处去。”或者“你们才这几条枪,赶快走吧,鬼子包围过来,你穿便衣都跑不脱!”

最善意的调儿调儿是下面这种:“可怜的新四军,无衣无食,还爱打仗,我们得做道场替他们超度超度了。”

粟裕爱打仗不假,可却并不需要别人提前替他超度,而能够为他和他那支“可怜的新四军”正名的,无疑还是战场上过人的表现。 hTVtmeWBKlHuufbsYBq5mS8UenOPffrqkbQMLHy6Ot1pk2g/B38ywG3gcDr8QuG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