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满发条的闹钟

黄绍竑先前在山西指挥了娘子关战役,但是指挥得很凌乱,尤其是对川军使用了“填坑式战法”,导致最后一败涂地。回到南方后,考虑他曾在浙江主政两年,熟悉当地情况,又娴于吏治,蒋介石便重新任命他为浙江省主席。

这个省主席并不好当,在日军的连续进攻下,包括浙江省会杭州在内的许多地方皆已失陷,溃退部队到处都是,连交通都为之堵塞,种种不利境况,让黄绍竑长吁短叹,彻夜难眠。

与粟裕见面后,大家都不再计较过往。黄绍竑留粟裕吃饭,粟裕则邀请黄绍竑视察教导总队。

这时的游击总队共有500多人,数量上又回到了刚进浙江时的水平,而且红七、红十军团时期的老骨干也不太多了。装备上与国民政府的正规野战军相比,更是显得落后,除枪支混杂、未穿着制式军装外,不少人拿着大刀长矛,有的甚至是赤手空拳。

不过在南方游击队中,游击总队仍称得上是首屈一指的武装。那些不多的红军老兵,既能打正规战又能打游击战,其军事素质与一般的地方游击队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刘英在叶飞等人面前每每会以老大自居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兵主要是临时招募的一些青年学生,他们还没打过什么仗,仅接受过临时性的游击战术训练,但这些新兵有知识有朝气,是部队未来的希望。

视察时,游击总队官兵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黄绍竑看了很是高兴。

过去像黄绍竑这样从正规战出来的高级将官,一般是看不上游击队或游击战的,可是抗战开始后,对手变了,在日军面前,即便是中国的正规军主力,装备方面也处于劣势,要跟对方在一点一线上争长短、决胜负,实在很吃力。经历娘子关一役后,黄绍竑对此可谓感同身受。

形势决定战略,持久抗战、全面战、总体战遂成为此时国内最流行的军事术语。黄绍竑由此对游击战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不仅对游击区和游击战进行了研究,还一度向蒋介石打报告,愿意辞去浙江省主席,亲自带一支部队到游击区去活动。

视察结束时,黄绍竑当众承诺拨给游击总队5万发子弹、1000套军装,从而为这支抗日新军助了一臂之力。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民族大义面前,曾经的死敌走到了一起,当然是暂时的。

1938年4月18日,游击总队到达皖南岩寺,加入新四军作战序列。

新四军系由南方八省游击队组成,其中叶飞的闽东部队,黄道的闽北部队都已到达岩寺,并合编为第三支队。要论渊源,游击总队与三支队最为接近,可是因为“火并”时候的那点心理阴影还在,要立刻坐一张板凳上共事,多少还显得有些尴尬,最后的结果是:粟裕就任第二支队副司令,游击总队也编为第二支队,为第四团第三营。

粟裕到达岩寺时,台儿庄大战已经结束,徐州会战进入后期阶段,日军正计划南北合击,对徐州实行迂回包围,原驻镇江、苏州、芜湖的主力野战师团因此均被紧急抽调了出去。

新四军的任务是深入敌后,在苏南牵制敌军,毛泽东从延安发来指示,让新四军先派支队到溧水一带进行战略侦察,并强调“须派电台及一有军事知识之人随去”。

新四军军部收到指示后,按照这一标准点兵点将,点到了刚到皖南才几天的粟裕,由他出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委。

1938年4月28日,由粟裕率领的先遣支队从岩寺出发,越过日军的公路封锁线,向苏南敌后一路挺进。

先遣支队共有400多人,配置极其精干,成员都是由第一、二、三支队中抽出的团以下干部,下辖的3个侦察连也均为3个支队中武器装备最好的部队。

没有一个不是十年内战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好汉,但抗战与内战毕竟不同,加上进入的是陌生环境,气氛还是很紧张。时年30岁的粟裕像个上满发条的闹钟,每时每刻都对敌情保持着足够的清醒和警觉。

有一天午夜时分,支队正在皖东南的南陵县城宿营休息,粟裕突然下令紧急转移。

日军来了?没有。

大半夜“折腾”大家,只是来自于粟裕的一个直觉:苏南多为前方溃军,很少有向日军直接开过去的部队,而南陵离日军控制的芜湖很近,支队行踪很可能会被日军发觉。

粟裕对自己的直觉判断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说的是“可能”,但这个可能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零几,他也绝不容许存在。

4年前,同样是一支先遣队,就是因为军事主官有侥幸的可能,决策时一再迟疑不决,才导致全军覆灭,这是血的教训,粟裕对此须臾不敢忘记。

天刚破晓,日机果然飞到南陵上空,并对支队原有宿营地进行了狂轰滥炸,但这时支队已转移到离南陵不远的山村。

中国军队平时受日军暗算不少,东北军在淞沪会战后期就吃了日机轰炸的不少亏,他们听到这件事后,对粟裕很是佩服,说还是新四军的指挥官有远见,才会让日机炸个空。

军部选择粟裕领兵先遣支队实在是找对了人。遗憾的是,直到5月19日,先遣支队才得以正式进入苏南敌后战场,而徐州正是在这一天失陷,因此没能对徐州会战起到牵制作用。 f28oZnOFioAzv5dXTuXqF6lmCLxlOV7jK5sz4gpcKuWDXm3F/oePzlXYxyaaQEJ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