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压力测试

丧失浙西南后,粟裕和刘英又重建了浙南根据地。这块根据地实际上是由叶飞从闽东的4块根据地里让出来的,此处远离浙赣铁路,国民党统治薄弱,不致引起注意。

尽管已如此低调,但处于罗卓英的重压和追堵之下,夹缝中的游击队日子仍不好过,他们只能苦苦等待出头的时机。

1936年6月,“两广事变”爆发,广东的陈济棠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以北上抗日为名,动起了反蒋的心思,国民党阵营内部重又打成一团。

这种时候往往是红军得以发展的良机。蒋介石被迫将罗卓英和第十八军南调,挺进师面临的军事压力得以大大缓和,可以出来活动一下了。

同一时期,游击队内部也产生了隔阂。在失去中央和上级组织领导的情况下,浙南和闽东联合成立了闽浙临时省委,但刘英独揽大权,并欲派他身边的人出任闽东独立师师长,这不能不引起包括叶飞在内的闽东方面的疑虑和反感。

刘英解决矛盾的方法很简单,他几次提出要把叶飞留在临时省委,实际上是要用调虎离山的办法,达到“统”掉闽东的目的。

粟裕知道后甚觉不妥,极力规劝刘英,然而他的意见并没有被刘英所采纳。

刘英在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进驻瑞金时才参加红军。他在党内的地位之所以能高于粟裕、叶飞等人,与他特殊的履历有关:刘英曾先后在红四军军部出任会计、文书,任职机要,称得上是毛泽东和朱德两人早期的账房先生。

资格上,叶飞无论如何敌不过刘英,但是还有比刘英资格更老的,此人就是闽北根据地的负责人黄道。

黄道系由李大钊介绍入党,早在八一南昌起义时,就进入了江西省委的领导层。叶飞认为刘英“欺人太甚”,他去找黄道商谈,并提议请黄道出面领导3个根据地。

当年的叶飞22岁,粟裕29岁,刘英最大,也才31岁,都是血气方刚的年龄,见叶飞要转而“归附”黄道,刘英顿起敌意。

如同《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所描绘的那样,在刘英的授意和命令下,粟裕只得硬着头皮,给叶飞摆上了一桌鸿门宴。

酒过三巡之后,粟裕掷杯为号,当场将叶飞抓了起来。若不是叶飞在押送过程中借机逃脱,就可能一命休矣。

叶飞自此铁了心与黄道站在一起,而刘英迁怒于粟裕,将他也关起来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审查,直到粟裕违心地做了“申明”,这才得到释放。

自此以后,不仅闽东、闽北和浙南彻底分裂,粟裕和刘英的关系也降到冰点。当时两人各有化名,粟裕叫“金米”,刘英叫“可夫”,互存戒心的“金米”和“可夫”开始分开活动,每当必须会合时也一定要自带武装,并且绝不同住在一间房子里。

粟裕率领的是“牵制队”,即挺进师的主力,所有军政事务皆由其一人处理,可以不听刘英调遣,这倒反而使他在战场上拥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和余地。

叶飞“狡兔三窟”式的闽东经验显然对粟裕启发很大。他在率“牵制队”单独活动时,除保卫和发展较大块的游击根据地外,还在根据地之外,建立起一些小块根据地和游击基点。

几座或几十座条件较好的村庄相连,就是一个游击基点,隔开二三十里,又可以建一个,这样逐步向外发展,基点密集一些的,便能形成小块根据地。

有了这些公开或秘密的游击基点,游击战可以做到更为游刃有余,部队打仗打累了,马上利用晚上转到游击基点,休整它个三五天,侦察好敌情后再跳出来打。

游击队再次呈现出滚雪球式的发展,挺进师由几百人扩大到一千五六百人,地方游击队达数千人,一度丧失的浙西南根据地也相应得到了恢复。

1936年9月,蒋介石摆平了“两广事变”,马上便动手策划对南方游击区的“清剿”方案,这意味着新一轮压力测试又要开始了。

这年冬天,在江西打游击的陈毅被围在梅岭达20多天,饥渴难耐之中,写下了被称为绝命诗的《梅岭三章》:“断头今日意如何。”

写下绝命诗的当天,敌军没有进山搜查,第二天梅岭也很平静。一打听,才知道爆发了“西安事变”,蒋介石在西安被扣,负责在江西进行“清剿”的国民党军队全都急急忙忙地撤出了游击区。

蒋介石虽然被扣,整个“清剿”计划却并没有因此完全停摆。“西安事变”爆发三天后,刘建绪就任“闽赣浙皖四省边区剿匪总指挥部”总指挥,其主要目标指向浙南游击区。

当初罗卓英进攻浙西南时,集中了40个团,刘建绪能调集到的兵力比他还要多,共有43个团,可是浙南游击区的范围已大大超过浙西南,挺进师可以在浙江30多个县境活动,这样一来,网小了,罩不住。

刘建绪于是将四面包围改成层层逼近,即由外围到中心逐次展开,先把挺进师压向东南,最后在浙南包围聚歼。

不过此时刘建绪对浙南游击区的“清剿”,基本上还属于西安事变前的惯性操作,如果粟裕和刘英能避其锋芒,保存实力,就可能等来政治形势的进一步变化。

游击队吃亏在信息不对称。

由于没有电台,粟裕等人得不到中央的明确指示,只是从城里搜集的报纸里,才知道“西安事变”的消息,根本想不到后来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政局变化,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现有实力允许的条件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1937年1月,粟裕指挥挺进师在峰文向逼近的敌军发起主动进攻。峰文是一座村庄,在浙南游击区的中心区域,地势十分险要,挺进师同4个团的敌军打了一天一夜,最后形成了各自据险对峙的局面。

从兵力对比来看,敌众我寡,一旦对方援兵到达,挺进师就可能被包围,这是兵家所忌。也就是说,敌军可以拖,挺进师拖不得,一拖便是输。

经过侦察,粟裕发现峰文村南面的敌军驻兵是一个福建保安团,战斗力较弱。下半夜,他用少数部队迷惑住当面之敌,亲率主力向南迂回,在击溃保安团后,一举突出了包围圈。

峰文战斗展示了挺进师的作战能力,刘建绪一下子跳了起来。 pb2QS560jhYT1gB2YGG2ffq2s+kKgmgHnWI4aQoZpub9tyTjTx23xrfKPBLFq3e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