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首语

在中国历史的天空中,曾经闪耀过无数人文之星。其中,光焰万丈的璀璨之星也有不少。比方说庄子,就可谓是其中相当亮眼的一颗。

自古以来,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只要一提到庄子,那是无人不感兴趣的。尤其是那些不得意的文人,更是常常引庄子为知己,特别推崇其游世思想。近人闻一多就曾说过:“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古典新义》)除了人格与文化上的影响之外,庄子思想及其文风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之大就更是众所周知了。后世文人追捧晋人陶渊明,唐人李白、李商隐等人的作品,其实就是在追捧他们幻觉中的浪漫庄子及其文艺思想。正如近人郭沫若所言:“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

尽管庄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但由于庄子思想跟老子思想一样,不是讲“道德哲学”的,而是专讲“思辨哲学”。在人生追求上是消极出世,而非积极入世的,因而他的思想在当时以及后代都不可能成为历代统治者治国安邦、维系统治基础的主流思想。正因为如此,这就注定了庄子思想必然跟老子思想一样,无论是古是今,其拥趸都只能是失意的读书人或避世的边缘人。又因为庄子跟老子一样,生前都没有像孔子那样开办私学,有大量的弟子与再传弟子,其思想传播就远不及孔子思想的传播那样广泛,不仅其社会影响有限,就是有关他们的身世及其生平事迹也少有文字记载。而孔子就不一样,记录其与门下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的文字,不仅有广泛传世的《论语》,更有共十卷四十四篇的《孔子家语》。正因为有这些史籍记载,所以汉人司马迁在《史记》中才能为孔子写出洋洋近万言的传记《孔子世家》。而庄子跟老子一样,因记载其生平行事的文字阙如,让司马迁在为他们作传时陷入了无从下笔的尴尬境地。无奈之中,司马迁只好将庄子与老子、申不害、韩非等人合为一传,撰成《老庄申韩列传》。其中,叙述庄子生平行事的,只有如下的二百余字: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这段文字,除了最后的一个故事外,后人从中看不出庄子任何清晰的形象。如果我们要对庄子其人其事进行想象,大概也只有一部六万余言的《庄子》可以作为依凭了。

今存《庄子》三十三篇,分内、外、杂三部分。根据学术界的共识,认为内篇七篇应该是庄子本人的文字,而外篇十五篇与杂篇十一篇则可能是出自庄子门人或后学之手。

由于庄子生平事迹在史籍上没有记载,因此自古以来叙写庄子的文学作品就极少,只有明人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短篇话本小说《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是根据《庄子》外篇《至乐》中记载的一个小故事敷衍而成的。除此之外,我们能看到的就只有《庄子评传》之类的作品。不过,评传是评论庄子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并非是文学作品,跟传记、历史小说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本名曰《化蝶飞:达者庄子》的小书,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企图还原庄子哲学思想及其肉身凡胎形象的文学作品。《庄子》内篇的内容,是小说用以还原其哲学思想的主要依据;《庄子》外篇与杂篇的文字,则是令庄子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得以丰满起来的活水清泉;庄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则是小说主人公庄子活动的背景与舞台;《庄子》内篇、外篇、杂篇中固有的故事,是小说叙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篇、外篇、杂篇中皆无的虚构故事,也是小说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支撑起庄子肉身凡胎的鲜活形象。

这本名曰《化蝶飞:达者庄子》的小说,既然是历史小说,那么其中的庄子就是文学形象的庄子,而非真实不打折的哲学家庄子。书中所写庄子的日常生活,庄子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还有庄子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等,均属文学想象的产物,是小说,而非历史。

我在历史小说《道可道:智者老子》的卷首语中曾经说过:“只有史实的考据,而无文学想象与文学描写,那是人物评传,不是历史小说;只有文学想象与文学描写,而没有史实的考据,那是纯粹的小说,也不是历史小说。”这本《化蝶飞:达者庄子》,既然在写作时便被定位为历史小说,那就必然要在“历史”与“小说”之间寻求平衡。至于所作的平衡是否恰当,那就需要读者去评判了,这就像我们解读庄子的哲学思想一样,大家是可以见仁见智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读者能够透过这部历史小说,走近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世界,走进庄子的内心世界,走进庄子的生活时代,理解庄子的无奈,感受庄子的快乐,做他的知己、知音。面对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困惑,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顿,能够气定神闲,“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那也未尝不是一种人生境界。

吴礼权
2018年4月5日清明节记于复旦大学 c9PZ9G6dqFDDTLPoll2ZiJe/l/KB1Tm1PdUKgSuk0x5RbpDKC9UbTy6kTfsM5lB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