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指君主临政治国。即人君所立的良善之政。具体说有以下九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三本”,从德行、功绩、能力三方面确立用人方面的原则,它决定国家的治乱。第二是“四固”,从委任卿相、大臣、主帅、地方行政长官四方面制定具体用人及鉴别人才的政策,它决定国家的安危。第三是“五事”,从发展农业、副业生产、利用自然资源、兴修水利、管理手工业劳动等五个方面,制定组织经济活动方面要注意的措施,它决定国家的贫富。前面这三项合称“三经”,是治国的纲领。第四是“首宪”,说明岁首法令的颁布及其严肃性,讲述国家行政组织结构以及法令颁布、传达和执行的程序。第五是“首事”,指出君主举事,必有言在先,明定赏罚之数,作为具体办事的规则。第六是“省官”,列举各类官吏职责,作为考察官吏职事的标准。第七是“服制”,说明君主与臣民服饰享用的制度。第八是“九败”,揭示国家败政九种因由,说明思想领域的斗争问题及错误观念不容忽视。第九是“七观”(当作“七期”),讲述从教化到施政七方面所期望达到的成效,也是执政所欲达到的理想境界,作者撰写此文之目的即在于此。这九套完整的政策措施,虽然角度不同,内容各异,但重点突出,认为君主临政视事,欲治乱、安危、富国,求长治久安、繁荣兴旺,其体国之要重在用贤,经野之方首在兴业。
文章认为国家治乱安危的根源在于用人是否得当,群臣是否有德行操守;国家的贫富则在于农业种植和家禽蓄养是否得到充分发展。此外,本文还强调依法办事、节约资源、服饰制度、社会风气、教化臣民对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作用。国家单靠强制不足以自立,重要的是对民众轻税薄敛,发展经济,在用人上做到德当其位,功当其禄。经济对国家安危起决定作用,德治和任贤是其政治原则。这与《牧民》篇思想较为接近,表达上则更为痛切。
本篇应属经解合编,论述内容全面且极为精详,可说是篇较为完整的执政纲领,也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政治学观点。本书《立政九败解》是对本篇“九败”一节的逐句诠解,可参照阅读。
国之所以治乱者三 [1] ,杀戮刑罚,不足用也。国之所以安危者四 [2] ,城郭险阻 [3] ,不足守也。国之所以富贫者五 [4] ,轻税租 [5] ,薄赋敛 [6] ,不足恃也 [7] 。治国有三本,而安国有四固,而富国有五事。五事,五经也 [8] 。
[1]治乱:使乱局得到治理。此节中的“治”“安”“富”“轻”“薄”都是使动用法。三:即下文之“三本”。指用人的三项根本原则。作者认为此三项原则可以化乱为治,故称“三本”。
[2]四:即下文之“四固”,指授予官爵的四项重要政策。作者认为此四项政策可以转危为安,故称“四固”。
[3]城:内城。郭:外城。险阻:指险要的地势。
[4]五:即下文之“五事”,指经济方面的五项重要工作。
[5]轻:减轻。
[6]薄:减少。
[7]恃:依靠。
[8]五经:即五项原则性措施。经,原则,规范,纲领。《管子》以富国为本,五事所论,散见各篇中,而“三本”“四固”则未见,故以“五事”为“五经”。一说:治、安、富三者并重,不应独以五事为“五经”,疑原文本作“三者,三经也”。
国家之所以能稳定兴旺,取决于三个条件;依靠杀戮或刑罚是不够的。国家之所以能由危险转为安全,取决于四个条件;只依靠内外城郭和险要的地势,是不够的。国家之所以能由贫弱变为富强,取决于五个条件;只采用轻收租税、薄取赋敛的办法是不行的。这就是说,治理国家有“三本”,安定国家有“四固”,而富国强兵则有“五事”。这五事乃是五项纲领性措施。
君之所审者三 [1] :一曰德不当其位 [2] ,二曰功不当其禄 [3] ,三曰能不当其官 [4] 。此三本者 [5] ,治乱之原也 [6] 。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 [7] ,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 [8] ,则不可授与重禄 [9] ;临事不信于民者 [10] ,则不可使任大官 [11] 。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 [12] ;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 [13] 。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 [14] 。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 [15] ;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 [16] ;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 [17] 。三本者审,则下不敢求 [18] ;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 [19] ,而便辟制威 [20] 。如此,则明塞于上 [21] ,而治壅于下 [22] ,正道捐弃 [23] ,而邪事日长。三本者审,则便辟无威于国,道涂无行禽 [24] ,疏远无蔽狱 [25] ,孤寡无隐治 [26] 。故曰:刑省治寡,朝不合众 [27] 。
右“三本”。
[1]审:慎重,审慎。一说明察、细究。
[2]德不当其位:品德与爵位不相称。当,相当,相称。
[3]功不当其禄:功劳业绩与俸禄不相符。
[4]能不当其官:才能与所担任的官职不相当。
[5]本:根本。
[6]原:同“源”。根源。
[7]德义未明于朝者:德义没有在朝廷中显示出来的人。朝,朝堂,朝廷。
[8]功力:功劳和能力。见:同“现”。表现出来。
[9]重禄:优厚的俸禄。
[10]临:莅。事:主持政务。不信于民:不能取信于民。信,取信,信任。
[11]大官:指重要的官职。官,职务,职事。
[12]过:用人不当,超过限度。
[13]失:用人错误,失误。
[14]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意为:宁肯对君子安排不当,也不能错用小人。
[15]良臣不进:优良的大臣得不到引荐。
[16]劳臣不劝:勤劳的大臣得不到劝勉和鼓励。
[17]材臣不用:有才能的大臣得不到重用,不能为国出力。
[18]求:求索,妄求。指谋求高爵要职。
[19]邪臣:善于投机钻营的邪恶之臣。上通:接近君主。
[20]便辟:善于靠阿谀奉承得宠或受君主亲近宠信的人。便,善以花言巧语取信于君主的佞臣。辟,通“嬖”。君主所宠幸之人。制威:控制威权,专权。
[21]明塞于上:指君主受蒙蔽。
[22]治壅于下:指政令不能向下推行。治,统治。指进行统治的政策法令。壅,滞塞不通。指壅堵、阻塞。
[23]捐弃:抛弃。捐,除去,舍去。
[24]道涂:指道路。涂,同“途”。行禽:行走的囚犯,此承上文“便辟无威于国”而言。禽,同“擒”。指因罪被擒之囚犯。一说“行禽”指道路上禽兽横行,是对政治昏暗的比喻说法。
[25]疏远:指那些没有权势可依靠的一般小民。蔽狱:指被蒙蔽真相的案件,即冤狱,冤案。蔽,蒙蔽,舞弊。
[26]隐治:与“蔽狱”相对。此谓孤寡之人也没有隐藏在胸中无处申诉的冤屈。治,通“辞”。指讼词。一说指苦痛的政治遭遇。
[27]刑省治寡,朝不合众:刑罚减少,政事精减,朝廷不用召集群臣议论政事。
君主需要慎重处理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大臣的德行与地位不相称,二是大臣的功劳与俸禄不相称,三是大臣的能力与官职不相称。以上这三个根本问题,正是国家治与乱的根源所在。所以,在一个国家里,对于德行义举没能显示于朝廷的人,不可授予尊崇的爵位;对于功勋业绩没有表现于邦国的人,不可给予优厚的俸禄;对于主持政事没能取信于民众的人,就不能任命为显官要职。所以德行深厚而所授爵位低下卑微,就叫作用人不当;德行浅薄而所授爵位尊崇高贵,就叫作用人错误。宁可对君子有过错,也不可对小人有失误。因为,对君子有过错,招致的怨恨较浅;而对小人有失误,则带来的祸害很深。因此,在一个国家里,如果有这种德行义举未能彰显于朝廷但却能身居高位的人,那么,贤良的大臣就不会积极奋进争取得到重用;如果有功劳不著称于邦国但却享有重赏厚禄的人,那么勤奋的大臣就得不到鼓舞勉励而努力付出;同样朝中如果有主持政事未能取信于民众但却做了大官和要职的人,那么有才干能力的大臣就不会主动发挥作用为国出力。只有把这三个根本问题都慎重妥善解决好了,臣下才不敢妄自谋求高官厚禄;如果对这三个根本问题不严加审查谨慎处理,奸佞弄臣就会主动与君主接近,君侧的专宠小人就会控制权威滥发施令。这样,在上层清明的政治遭到破坏,君主耳目被闭塞;在下层政令就会不通行,正确的治理被抛弃,干坏事的人一天天地多起来,邪恶之事就日益增长。然而,若能审慎处理好这三个根本问题,君主左右那些受到宠幸的小臣就不敢妄自专权,道路上也就看不到胡乱被抓捕羁押的犯人,与官吏疏远的普通百姓、卑微小民也不会遭受冤狱之害,孤寡无亲的人们也都没有不白之冤和难言之隐了。这样就可以说:刑罚减省,政务精简,甚至朝廷都无须召集群臣议论政事了。
以上是“三本”。
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 [1] ,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 [2] ;三曰罚避亲贵 [3] ,不可使主兵 [4] ;四曰不好本事 [5] ,不务地利,而轻赋敛 [6] ,不可与都邑 [7] 。此四务者 [8] ,安危之本也 [9] 。故曰卿相不得众 [10] ,国之危也;大臣不和同 [11] ,国之危也;兵主不足畏 [12] ,国之危也;民不怀其产 [13] ,国之危也。故大德至仁,则操国得众 [14] ;见贤能让,则大臣和同;罚不避亲贵,则威行于邻敌 [15] ;好本事,务地利,重赋敛 [16] ,则民怀其产。
右“四固”。
[1]大德不至仁:德行没有大到仁者的地步。
[2]与:给予。尊位:尊贵的爵位。
[3]罚避亲贵:指对亲戚、权贵该罚却不罚。即对皇族亲近或对有权势的人不敢施加刑罚。避,回避。亲贵,此指王室至亲。即所谓的皇亲国戚。
[4]主兵:统帅军队。
[5]本事:指农耕。
[6]轻赋敛:轻率地随便征收赋税。轻,轻易,轻率,不慎重。
[7]与都邑:给予都邑之职位。即任命为地方长官。都邑,地方区域名称。都,古代划分行政区域,周代以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本书《乘马》曰“四乡命之曰都”,此处代指“都”的地方官吏。邑,其本义是用土墙围起的城防。又曰县的别称为邑。或指地方行政中心。此处代指“邑”的地方官吏。
[8]四务:当作“四固”。即下文所述四项职事。
[9]本:根本。
[10]卿相:指执政大臣。得众:得民心。
[11]和同:此谓和睦同心、协调一致。本书《五辅》曰“上下交引而不和同,故处不安而动不威”。
[12]兵主:军队的统帅。
[13]怀其产:安心于他们的产业。怀,安心。
[14]操国得众:掌握国家政权取得民众信任。操,操持,掌握。
[15]威行于邻敌:威势能慑服邻近的敌国。威,此指国威、军威。
[16]重赋敛:不轻易征收赋税。重,慎重,重惜。
君主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有四个:一是对于提倡道德而不能真正做到仁的人,不可以授予国家大权;二是对于见到贤能之人而不能让位的人,不可以授予尊贵的爵位;三是对于掌握刑罚在执行时回避亲贵的人,不可以让他统帅军队去带兵;四是对于那种不重视农业,不注重开发地利,而又轻易征收赋税的人,不可任命他为地方长官。这四条巩固国家安危的原则是维系国之安定的根本。应该说,卿相如果得不到民众的拥护,是国家的危险;大臣之间不能协力同心,是国家的危险;军中统帅没有威望而不足以令人畏惧,是国家的危险;民众不能安心农事并留恋自己的田产,是国家的危险。因此,只有提倡道德而能真正做到仁爱的人,才可以胜任国事而得到众人的拥护;只有见到贤能者能够推举礼让的人,才能使大臣们同心协力;只有掌握刑罚执行时不避亲贵的人,才能够使国家的威严广传四邦而威震邻敌;只有重视农业、注重开发地利,而不轻易课取赋税,才能使民众安心农事爱惜自己的产业。
以上是“四固”。
君之所务者五 [1] :一曰山泽不救于火 [2] ,草木不植成 [3] ,国之贫也;二曰沟渎不遂于隘 [4] ,障水不安其藏 [5] ,国之贫也;三曰桑麻不植于野,五谷不宜其地 [6] ,国之贫也;四曰六畜不育于家 [7] ,瓜瓠荤菜百果不备具 [8] ,国之贫也;五曰工事竞于刻镂 [9] ,女事繁于文章 [10] ,国之贫也。故曰山泽救于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沟渎遂于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殖于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
右“五事”。
[1]务:勉力从事,致力解决。
[2]不救于火:不能防止火灾。救,得救,免于。一说作救止。引申为防止、禁止。
[3]植成:繁殖成熟。或曰种植成长。植,通“殖”。
[4]沟渎:小沟渠,用以防旱排涝的田间水道。小者曰沟,大者曰渎、洫、渠等。不遂于隘:在狭窄的地方不通。沟水狭隘之处不通则全线壅塞,故此语可视为全线不通。遂,通畅,通达。隘,狭隘地段。
[5]障水:用堤坝围住的水。障,阻塞,遮挡。此指挡水的堤坝、塘堰之类。不安其藏:不停留在蓄水的地方。即冲毁堤坝,泛滥成灾。藏,贮藏,储存。或说处所。指蓄水的池塘、小水库等。
[6]不宜其地:不因地制宜。
[7]育:饲养。
[8]瓠(hù):葫芦类瓜菜。荤菜:葱蒜之类带有辛辣气味的蔬菜。备具:齐全。
[9]工事:工匠的制作,手工技艺之事,多指雕刻建筑的手艺。刻镂:雕刻,镂空。此指奢侈品工艺。
[10]女事:妇女从事的工作。指女红针黹之事,如纺绩、刺绣之类。文章:此言文采、文饰花样,多指服饰上的色彩纹样及图案。此指女子从事的奢侈品制作。
君主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有五个:一是山林沼泽不能免于大火,致使草木不能繁殖生长,国家就会贫穷;二是沟渠不能全线通畅,致使堤坝中的水漫溢成灾,国家就会贫穷;三是田野里没有种植桑麻,五谷杂粮的种植没有因地制宜,国家就会贫穷;四是农民家里没有饲养六畜,各类蔬菜瓜果种植也不齐全,国家就会贫穷;五是工匠争相刻意追求雕木镂金,女红也只是广求花彩文饰之美,国家就会贫穷。也就是说,山泽能够防止火灾,草木得到繁殖成长,国家就会富庶充足;使沟渠全线通畅,堤坝中的水安稳而没有漫溢,国家就会富裕充盈;发展桑麻使其遍布田野,五谷种植也能够因地制宜,国家就会富足充裕;各户农家都饲养六畜,蔬菜瓜果能齐备具全,国家就会富足丰盛;工匠不过分雕琢,女红也不苛求彩饰,国家就会富足昌盛。
以上是“五事”。
分国以为五乡 [1] ,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分州以为十里,里为之尉;分里以为十游,游为之宗。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筑障塞匿 [2] ,一道路 [3] ,博出入 [4] ,审闾闬 [5] ,慎管键 [6] ,管藏于里尉。置闾有司以时开闭 [7] 。闾有司观出入者 [8] ,以复于里尉 [9] 。凡出入不时 [10] ,衣服不中 [11] ,圈属群徒不顺于常者 [12] ,闾有司见之,复无时 [13] 。若在长家子弟、臣妾、属役、宾客 [14] ,则里尉以谯于游宗 [15] ,游宗以谯于什伍,什伍以谯于长家,谯敬而勿复 [16] 。一再则宥 [17] ,三则不赦。凡孝悌忠信、贤良俊材 [18] ,若在长家子弟、臣妾、属役、宾客,则什伍以复于游宗,游宗以复于里尉,里尉以复于州长,州长以计于乡师 [19] ,乡师以著于士师 [20] 。凡过党 [21] ,其在家属 [22] ,及于长家 [23] ;其在长家,及于什伍之长;其在什伍之长,及于游宗;其在游宗,及于里尉;其在里尉,及于州长;其在州长,及于乡师;其在乡师,及于士师。三月一复,六月一计,十二月一著。凡上贤不过等 [24] ,使能不兼官,罚有罪不独及 [25] ,赏有功不专与 [26] 。
[1]国:周代的“国”与“野”不同。“国”一般指国都及周围郊区一带,是周人的居住生活区域。“野”则指国之外的广大地区,为土著居民生活的地方。到春秋后期,国、野的分别已经打破。乡:与下文州、里、游、什、伍,均为国都以下各级行政单位,其各级长官分别是乡师、州长、里尉、游宗、什长、伍长。
[2]筑障塞匿:修筑围墙之类的障碍物。障塞,障碍。指围墙之类。匿,衍字。或指围墙上的缺口,空虚之处。
[3]一道路:统一管理道路。
[4]博出入:指只设置专门的出口或入口。博,当作“抟”,通“专”。专一。一说作“搏”。索持,稽查搜索。
[5]闾闬(hàn):里门。
[6]管键:钥匙和插销。键,门闩,锁簧。
[7]闾有司:看管里巷大门的小吏,即门卫。以:依据,按照。
[8]观:观察,察看。
[9]复:报告。
[10]不时:不按时。
[11]不中:不符合规定。中,合时宜,合规矩。
[12]圈属群徒:指里内的居民和外来人员,即下文所谓“子弟、臣妾、属役、宾客”。圈,“眷”字的假借。不顺于常:行为异常。
[13]复无时:随时报告。无时,即无时间限制。
[14]长家:指大户人家的家长。臣妾:家内男女奴仆。属役:服役的奴仆。
[15]谯(qiào):训斥,责备。
[16]谯敬而勿复:批评警告使其改正后就不用向上级报告了。自上谕下曰谯,自下报上曰复。敬,警告。
[17]再:第二次,再次。宥(yòu):宽恕,宽大,赦罪。
[18]俊材:优秀的人才。
[19]计:统计,汇总。
[20]著:著录。此言书面报告、登记备案。士师:朝廷主管刑赏的官吏。
[21]过党:责罚犯罪群伙或同党。指处罚连坐制度中受牵连的人。
[22]其:若,如果。家属:家庭成员。
[23]及:连带累及。
[24]上贤:推举贤能之人。上,推举,拔举,崇尚。不过等:不超过等第,即不越级。
[25]不独及:不单独惩罚犯罪者自身一人。独及,仅连及本人。
[26]不专与:指不单独赏赐有功者本人。专与,即“独与”。
把国划分为五个乡,每乡各设乡师;再把乡划分为五个州,每州各设州长;再把州划分成十个里,每里各设里尉;再把里划分为十个游,每游各设游宗;再把游划十家为一什,五家为一伍,什和伍也都各设什长和伍长。要修筑好围墙,堵塞缺口漏洞,统一管理道路。要小心看管里门,注意钥匙和门锁,钥匙由里尉收藏保管。每个闾设置一名“闾有司”,任命其按时开闭里门。闾有司还要负责观察出入的行人,向里尉报告情况。凡是进出不遵守时间、穿戴不合时宜、家眷亲属朋辈同侪以及其他人中有行迹异常者,闾有司一旦发现,就要随时上报。如果问题出在本里家族的子弟、臣妾、属役或宾客身上,那么,里尉要警戒游宗,游宗要警告什长或伍长,什长或伍长则要训告家族长老,只给予警戒和警告而已,不必上报。初犯、再犯可以宽恕,犯第三次就不能赦免了。凡是发现有孝悌、忠信、贤良和优秀的人才,如果是出在本里家族的子弟、臣妾、仆役和宾客,那么,就要逐级由什长或伍长上报游宗,游宗上报里尉,里尉上报州长,州长再汇总上报于乡师,最后由乡师登记举荐到士师那里。凡是责罚与犯罪有牵连的人,问题若出在家属的,则应连带责及于家长;若问题出在家长的,应连带责及于什长或伍长;若出在什长或伍长的,则连带游宗;若出在游宗的,则连带里尉;若出在里尉的,则连带州长;若出在州长的,则连带乡师;若出在乡师的,也要连带于士师。每年三个月一上报,六个月一汇总,十二个月来一次登记举报。凡是推举贤才的都不可以越级,使用能臣也都不可以兼职;惩罚有罪之人,不单独处罚犯罪者自身一人,必须彻查其上司或从犯党羽;赏赐有功之人,也不只赏给立功者本人,必须顾及其上司或左右随从。
孟春之朝 [1] ,君自听朝 [2] ,论爵赏、校官,终五日 [3] 。季冬之夕 [4] ,君自听朝,论罚罪刑杀 [5] ,亦终五日。正月之朔 [6] ,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宪于国 [7] 。五乡之师、五属大夫 [8] ,皆受宪于太史 [9] 。大朝之日,五乡之师、五属大夫,皆身习宪于君前 [10] 。太史既布宪,入籍于太府 [11] ,宪籍分于君前 [12] 。五乡之师出朝,遂于乡官 [13] ,致于乡属 [14] ,及于游宗,皆受宪 [15] 。宪既布,乃反致令焉 [16] ,然后敢就舍 [17] ;宪未布,令未致,不敢就舍;就舍,谓之留令 [18] ,罪死不赦 [19] 。五属大夫,皆以行车朝 [20] ,出朝不敢就舍,遂行。至都之日 [21] ,遂于庙,致属吏,皆受宪。宪既布,乃发使者,致令以布宪之日,蚤晏之时 [22] 。宪既布,使者以发 [23] ,然后敢就舍;宪未布,使者未发,不敢就舍;就舍,谓之留令,罪死不赦。宪既布,有不行宪者 [24] ,谓之不从令,罪死不赦。考宪而有不合于太府之籍者 [25] ,侈曰专制 [26] ,不足曰亏令 [27] ,罪死不赦。首宪既布 [28] ,然后可以布宪 [29] 。
右“首宪”。
[1]孟春之朝(zhāo):指正月月初。孟春,春天头一个月。
[2]听朝:处理朝政。
[3]论:议论,评定。校(jiào)官:稽查职事,考核政绩。校,考核。
[4]季冬之夕:十二月底。季,四季最末一个月。夕,傍晚。此指月末、月底。
[5]罚罪刑杀:处罚杀戮有罪之人。
[6]朔:初一。
[7]布宪:公布法令,颁布法律政令。宪,法度,政令。
[8]五属大夫:野的行政长官。国都划分为五乡,乡之外的野划分为五属,每属设一大夫,统称五属大夫。
[9]受:接受。太史:负责记录历史、掌管文献典籍的官员。
[10]身:亲自。习宪:熟悉法令。
[11]入籍:归档。太府:保存档案文书的官府。
[12]分于君前:副本提供给君主。如后世官府文书之有正副本,即将底本存入太府归档。
[13]遂:前往,到达。乡官:乡师办事之处。官,同“馆”。馆舍。
[14]致:送诣。一说汇聚众人,召集,招引。乡属:乡师所属的官吏。
[15]及于游宗,皆受宪:一直召集到游宗这一级,全部都来领教受习宪法律令。
[16]反致令:返回去复命。反,同“返”。返回。致令,交回君令。即事后汇报。
[17]就舍:回到住处。
[18]留令:延误君令。
[19]罪死不赦:按罪当处死,不能赦免。
[20]以行车朝:乘车入朝。
[21]都:都邑。属的行政中心,即五属大夫官府所在地。凡邑有先君之主(旧宗庙)曰都,无曰邑。
[22]“宪既布”四句:这几句是说五属大夫布宪令之后,派使者向君上交令,报告颁布宪令的时间早晚。蚤,通“早”。晏,晚。
[23]以:通“已”。已经。以、已,古字通。
[24]行宪:执行法令,推行法律政令于五乡、五属。
[25]考宪:岁终考成。即考察所悬之表,是否合于所藏之籍。指考察检验法律政令的执行情况。
[26]侈:多余。指法令内容增多或超出正本的部分。专制:专断,独断专行。此指擅改君王命令。制,帝王的命令。
[27]不足:法令内容与正本缺少的部分。亏令:亏缺法律政令。指法令条文不全,与正本不符。
[28]首宪:岁首颁布之宪。指年头正月初君主颁布的法令。
[29]布宪:当为“行宪”,推动执行首宪。一说指布宪于国都之后,然后次第颁布到地方,若地方率先颁布“首宪”则为专制。
正月初起,国君要亲自处理朝政,评定爵位赏赐,考核官吏政绩,共需连用五天时间。腊月末尾,国君也要亲临朝政,审议论定惩罚、定罪、判刑、处死诸事,也是连用五天时间。正月初一日,百官聚首在朝,国君向全国颁布政法命令。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都从太史手中领受法令典册,都要在国君面前学习法令熟悉条文。当太史宣布法令之后,把正本底册存入太府,副本交国君以便稽考。五乡乡师出朝以后,就直接到乡的办事处召集本乡所属官吏,直至游宗,都得同来领受法令。法令公布完毕后,要及时回报朝廷,然后才能回到住处;法令没有公布,回复报告没有交回,不敢到住处休息;否则,就叫作“滞留君令”,那是必定处死之罪,不容宽赦的。五属大夫,都是乘车入朝的,但出朝以后也不能到住处休息,必须要立即出发。回到都邑的当天,就在祖庙里召集所属官员属吏,一同来领受法令。法令公布传达后,马上便派遣使者回报,向地方传达政令的日期、早晚。法令已经公布完毕,使者也已经派遣出去,然后才能回到住所休息;法令没有公布完毕,或者使者没有派出去,不能回到住所休息;否则,也叫“滞留君令”,必处死罪,不容宽赦。法令公布后,如果有不执行法令的,叫“不从君令”,必处死罪,不容宽赦。检查法令文件的实施情况,如有与太府所存正本不符合的地方,多出来的部分就叫作专制,属妄添君令,缺少了的部分叫作亏令,属擅减君令,都是必处死罪,不容宽赦。君主这个岁首颁布的法令,即所谓首宪,在法令公布以后,各地就可以遵照执行了。
以上是“首宪”。
凡将举事 [1] ,令必先出。曰事将为 [2] ,其赏罚之数 [3] ,必先明之。立事者 [4] ,谨守令以行赏罚,计事致令 [5] ,复赏罚之所加 [6] 。有不合于令之所谓者 [7] ,虽有功利 [8] ,则谓之专制,罪死不赦。首事既布 [9] ,然后可以举事。
右“首事”。
[1]将:将要。举:兴办。
[2]为:做。
[3]数:通“术”。办法,规定。
[4]立事者:指主持办事的人。立事,指具体办事。立,通“莅”。
[5]计事致令:统计进展情况并上报君主。计事,指总结工作。
[6]复赏罚之所加:汇报赏罚令的执行情况。
[7]令之所谓:法令所规定的。
[8]虽:即使。功利:功效,利益。
[9]首事:事始之事。指君主最初发布的举事命令,即君主“举事”前所发布的有关赏罚细则。
国家大凡将要兴办大事,赏罚的律令法规一定先行发出。这就是说,事情将要举办,有关赏罚的办法和规定就必须明示于前。主持办事的人,必须要严格掌握法令以施行赏罚,在检查工作和总结办事情况向君主上报的时候,也必须报告执行赏罚律令的实际情况。如果办事有不符合法令规定的地方,即使取得一定成效,也叫专制,属妄改君令,必处死罪,不容宽赦。这个君主关于举事的赏罚律令,即所谓首事,此律令发布执行后,就可以办事了。
以上是“首事”。
修火宪 [1] ,敬山泽、林薮、积草 [2] ,夫财之所出 [3] ,以时禁发焉 [4] ,使民足于宫室之用 [5] ,薪蒸之所积 [6] ,虞师之事也 [7] 。决水潦 [8] ,通沟渎 [9] ,修障防 [10] ,安水藏 [11] ,使时水虽过度 [12] ,无害于五谷;岁虽凶旱,有所秎获 [13] ,司空之事也 [14] 。相高下 [15] ,视肥硗 [16] ,观地宜 [17] ,明诏期 [18] ,前后农夫 [19] ,以时均修焉 [20] ,使五谷桑麻,皆安其处,由田之事也 [21] 。行乡里 [22] ,视宫室,观树艺 [23] ,简六畜 [24] ,以时钧修焉 [25] ;劝勉百姓,使力作毋偷 [26] ,怀乐家室,重去乡里 [27] ,乡师之事也。论百工 [28] ,审时事 [29] ,辨功苦 [30] ,上完利 [31] ,监壹五乡 [32] ,以时钧修焉;使刻镂文采 [33] ,毋敢造于乡,工师之事也 [34] 。
右“省官”。
[1]修火宪:制定防火的法令。
[2]敬:警戒,管理。薮(sǒu):水浅草茂的沼泽。积草:指草甸子。
[3]夫财:彼财。一说“夫”应作“天”,谓天然资源。
[4]禁发:封禁和开发。
[5]足:原本无,据戴望说补。宫室:此指平民的房屋。
[6]薪蒸:泛指烧火的木柴。《周礼·天官·甸师》郑玄注:“木大曰薪,小曰蒸。”所积:“所”字疑衍。积,累积,储备。
[7]虞师:官名,指主管山林湖泽的官吏。
[8]决水潦(lǎo):排除积水。潦,雨后积水。
[9]沟渎:沟渠。
[10]障防:拦水的堤坝。
[11]安水藏:加固水库。安,加固,使之安定。水藏,指池塘、水库。
[12]时水:依时而至的水。指季节性的雨水量。
[13]秎(fèn)获:收获。秎,握禾割乂的意思。
[14]司空:官名,指主管水利及建筑工程的官吏。
[15]相:测量,度量。高下:地势的高低。
[16]硗(qiāo):土质瘠薄。也指贫瘠的土地。
[17]观地宜:察看土地适合生长何种农作物。
[18]诏期:指征召服役的日期。诏,征召。
[19]前后农夫:合理安排农夫之事。前后,安排先后。
[20]以时均修:按照时令进行调整。即按务农时序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均修,匀调,适当。又作“顺修”。即调节、合理安排。
[21]由田:应作“申田”。形近而误。申田,即“司田”。指主管农业的官吏。
[22]行:巡视。
[23]树艺:种植。
[24]简:检查,挑选。
[25]钧修:即“均修”。下文同。
[26]力作毋偷:努力耕作,不贪图一时之乐。偷,苟且,怠惰。
[27]重去乡里:不轻易离开家乡。重,慎重,不轻易。
[28]论:评议。
[29]审时事:明确不同季节的工作。时事,指各季节的工作任务。
[30]辨功苦:辨别器物质量的好坏。功,制作精良的器物。苦,粗制滥造。
[31]上完利:提倡产品坚固适用、品种完全而质量精良。上,通“尚”。提倡,优先。
[32]监壹:监督管理,使之一致。即监督统一。
[33]刻镂文采:雕刻精细、纹饰精美。此指奢侈性的产品。
[34]工师:官名。指主管百工的管吏。百工即手工业。
制定防火的律令法规,禁止在山泽林薮之处堆积枯草;对自然资源的出产地区,要按时封禁和开放;使民众有充足的房屋建筑用材和贮备足够的柴草,这是虞师的职责。排泄积涝,疏通沟渠,修整堤坝,加固设施以保持蓄水池的安全,做到雨水即使过多也无害于五谷;年景即使干旱,也有收成,这是司空的职责。观测地势高低,观察和分析土质肥瘠,查明土地宜于何种农作物的生长,明定农民应召服役的日期,对农民生产、服役的先后顺序,按时令季节做好全面安排;使五谷、桑麻等农作物的种植,各合其时,这是司田的职责。巡行视察乡里,察看房屋,观察树木、庄稼的生长情形,检查六畜的饲养状况,并能适时做出全面合理的安排;做到劝勉百姓,使他们努力耕作而不偷闲,怀恋家园田产而不轻易离乡背井、别弃故土,这是乡师的职责。考核和评定各种工匠的技术高下,审定和明确各个季节的作业项目,辨别产品质量的优劣,倡导产品完备和精锐,统一监督管理五乡,按时做出全面安排;使那种刻木、镂金、竞逐文采之类的奢侈品工艺,不敢在各乡作业或制造,这是工师的职责。
以上是“省官”。
度爵而制服 [1] ,量禄而用财。饮食有量 [2] ,衣服有制 [3] ,宫室有度 [4] ,六畜人徒有数 [5] ,舟车陈器有禁 [6] 。修生则有轩冕、服位、谷禄、田宅之分 [7] ,死则有棺椁、绞衾、圹垄之度 [8] 。虽有贤身贵体 [9] ,毋其爵 [10] ,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资,毋其禄,不敢用其财 [11] 。天子服文有章 [12] ,而夫人不敢以燕以飨庙 [13] 。将军大夫,不敢以朝 [14] ,官吏以命 [15] ,士止于带缘 [16] 。散民不敢服杂采 [17] ,百工商贾,不得服长鬈貂 [18] 。刑余戮民 [19] ,不敢服 [20] ,不敢畜连乘车 [21] 。
右“服制”。
[1]度:度量,按照。制:规定。
[2]量:数量。
[3]制:制度。
[4]度:限度。
[5]人徒:家奴仆役等供使用之人。徒,使也。数:数目。
[6]陈器:陈宝。指陈设的玉器宝物。禁:法也。即有一定限制。
[7]修生:“生”上不当有“修”字。生,指活着之意。一说修生即“饰身”。轩冕:指车和帽,代表身份等级。服位:职位。谷禄:俸禄。分(fèn):应得的待遇。指按等级所应该享受的待遇。
[8]棺椁(guǒ):统称棺材。古时内棺为棺,外棺为椁。绞衾(qīn):指为死人提供的衣服单被。绞,指捆尸衣的带子。衾,盖尸体的单被。圹(kuàng)垄:墓穴和坟堆。圹,墓穴。垄,坟丘。度:规定。
[9]贤身贵体:即贤才美体。
[10]毋:没有。
[11]用其财:做相当的花费。即花费已规定好的消费量。
[12]服文有章:又作“服有文章”。言衣服的花纹样式有明文规定。文,绣衣纹饰。章,章法,规定。
[13]燕:燕居之服。指常服,在家闲居时穿的衣服。以:句中两个“以”字,前为“用”,后为“而”。飨庙:在宗庙里祭祀祖先。
[14]朝:朝服。即君臣朝会或在隆重场合所穿的衣服。
[15]命:命服。即百官按官爵等级所应穿的衣服。
[16]士止于带缘:士人只在衣服缘边上做标志。带缘,指衣带和衣服的缘边。
[17]散民:无职务的人。即平民百姓。杂采:杂有纹彩。
[18]长鬈(quán):指长毛的羔羊皮。貂:指貂皮衣。
[19]刑余戮民:服过刑和正在服刑的人。刑余,指受过肉刑,身体伤残的人。戮民,指正在服刑的人。
[20] :一作“丝”,此指用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21]畜连:同“蓄辇”。即备置小车。
按照爵位的高低制定穿用服式的等级差别,根据俸禄的多少规定享用财物花费的数量标准。饮食有一定的标准,衣着有一定的制度,所住房屋设施有一定的限额,六畜和仆役有一定的数目,乘坐的车船和陈设的器物也都有一定的限制。生活在世的时候,在乘车、戴帽、职位、俸禄、田宅等方面,都有所分配的级别;人死离世的时候,在棺木、衣被、坟墓等方面也都有所规定。即使是出身高贵,如没有一定的爵位,也不敢穿戴享用相应的服饰;即使有万贯家财,没有一定的俸禄,也不能做相当的花费。天子衣服的花纹样式有明确规定,夫人不能穿着平常的服饰祭祀宗庙。将军大夫穿朝服,一般官吏穿命服,而一般的办事人员,也就是“士”,只能在衣带和衣服的缘边上做出标志。平民百姓不敢穿杂有纹彩的衣服,工匠、商贩等百工,不得穿羔羊皮和貂皮制成的衣服。受过刑罚和正在服刑役的人,不能戴冠冕,也不能备辇和坐车。
以上是“服制”。
寝兵之说胜 [1] ,则险阻不守;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 [2] 。全生之说胜 [3] ,则廉耻不立 [4] 。私议自贵之说胜 [5] ,则上令不行。群徒比周之说胜 [6] ,则贤不肖不分。金玉货财之说胜 [7] ,则爵服下流 [8] 。观乐玩好之说胜 [9] ,则奸民在上位。请谒任举之说胜 [10] ,则绳墨不正 [11] 。谄谀饰过之说胜 [12] ,则巧佞者用 [13] 。
右“九败”。
[1]寝兵:息兵。停息和解除兵备,即不要战争。胜:得胜,占上风。
[2]不战:不愿打仗作战。
[3]全生:保全性命。
[4]廉耻不立:廉耻的观念得不到确立。
[5]私议自贵:私立异说而清高自贵。指宣扬私立异说,自命清高,自视不凡。
[6]群徒比周:结党营私。比周,培植徒党,勾结营私。
[7]金玉财货:指追求金玉财货、贪图富贵。
[8]爵服下流:使官爵随意流入下层。即出现卖官鬻爵之事。
[9]观乐玩好:讲究吃喝玩乐。指追求享受。
[10]请谒任举:请托,拜见,私人保举。指多方求索官职。请谒,请托,拜见。指干求官爵。任举,指私人保举。
[11]绳墨:本义是木匠用以取直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此指用人标准。
[12]谄谀饰过:阿谀奉承、文过饰非。指想尽办法掩盖过错。
[13]巧佞:巧诈奸邪之人。
倡导废止军需战备的主张占据优势,国中即便有险要的地势也不能够固守了;提倡仁慈、泛爱的主张占据上风,士兵们也不肯再去厮杀打仗和勇猛作战了。主张要保全自身和珍爱生命的观念占据优势,那么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廉洁知耻之风尚就不好再建立了。若私立异说、清高自负、各显高明的主张占取上风,那么君主的政令就无法有效得到推行了。而倾向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习尚占据优势,那好人、坏人就不容易分清楚了。倡导追求金玉财货的主张若占据上风,那么官员可能会随意贩卖官爵,私自赏赐职位给出身卑微之人,导致爵赏服制滥流到下层。提倡观赏游玩、寻欢作乐的风气占据优势,奸邪阴险、诈伪欺世之辈就会攀附权贵、窃居高位。若凭借请托拜谒、私人保举可以求得官爵的情形占据上风,那用人标准就不会正确。那些阿谀奉承、逢迎谄媚、文过饰非之人的主张占据优势,花言巧语、献媚取宠的奸佞之徒就会得到任用,出来干一些邪恶之事。
以上是“九败”。
期而致 [1] ,使而往 [2] ,百姓舍己以上为心者 [3] ,教之所期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 [4] ,一人服之 [5] ,万人从之,训之所期也 [6] 。未之令而为 [7] ,未之使而往,上不加勉 [8] ,而民自尽竭 [9] ,俗之所期也 [10] 。好恶形于心,百姓化于下 [11] ,罚未行而民畏恐,赏未加而民劝勉,诚信之所期也 [12] 。为而无害,成而不议 [13] ,得而莫之能争 [14] ,天道之所期也 [15] 。为之而成,求之而得,上之所欲,小大必举 [16] ,事之所期也 [17] 。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 [18] ,俗之所被 [19] ,如百体之从心 [20] ,政之所期也 [21] 。
右“七观” [22] 。
[1]期:约定日子。此指征召。下文“教之所期”之“期”,为期待、目标。致:招引而至。此指应召。
[2]使:指使,派遣。
[3]以上为心:将君主作为自己的主宰。
[4]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意谓刚开始时不知不觉,最终则功效显著,难以追及。不足见,看不到什么。不可及,意想不到,不能企及。
[5]一人:指君主。服:从事,指挥。
[6]训:训导。
[7]未之令:即“未令之”。没有命令他们。
[8]勉:鼓励。
[9]尽竭:尽心竭力。
[10]俗:风气,风俗。
[11]好恶形于心,百姓化于下:君主的好恶在心中形成,百姓就在下面化为行动。
[12]诚信:提倡诚信,进行关于诚信的教育。
[13]议:异议。一说读为“俄”,意指倾败。
[14]莫之能争:即“莫能争之”。没有谁能争夺它。
[15]天道:自然规律。一说“天”疑“大”字之讹。
[16]小大必举:大小事都能实现。
[17]事之所期:办事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18]宪之所及:法令所包含的。
[19]俗之所被:风俗所涉及的。被,加,及。
[20]如百体之从心:像身体的各个器官服从心的支配一样。
[21]政之所期:行政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22]观:当作“劝”,形近而误。义同“期”。
听到征召就立即前来集合,被派遣就立即前往,老百姓抛舍自我,而把君主心中所想的作为自己的心愿,这是实施教化所期望达到的结果。起初还看不出迹象,最后则出现了不可比拟的成效,君主一人指挥之事,臣民万人随从,这是进行训导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君主不加命令而民众主动办事,君主不加派遣而臣下自动前往,不用君主在上面激励劝勉,而民众自己就能主动尽心竭力,这是树立风尚所期望达到的境界。君主的好恶爱憎还只在心里蕴蓄,百姓就已经化为行动;刑罚还未施行,而民众已感到惊恐畏惧;褒奖赏赐还未颁发,而百姓已得到勉励和鼓舞,这是提倡诚信所期望达到的效果。做事不产生恶果而妨害他人,事成之后便不会遭到失败,而得到的成果也没有人能够争夺,这是遵行自然法则和天道规律所期望能达到的境界。行事则成,有求必得,君主所希望和要求的,不论大小事情都能实现,这是兴事举业所期望达到的成果。有令便行,有禁则止,凡是律法威令所及和风尚习俗所能影响到的地方,百姓服从君主,就像四肢百骸以及身体所有器官服从内心的支配一样,这是为政者治理国事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以上是“七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