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词是唐朝(公元618—907年)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新的文学样式,经过五代(公元907—959年)到宋朝(公元960—1279年)长期不断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成为我国历史上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

这种新的文学样式最初起源于民间。敦煌(现在属甘肃省)石室里保存下来的唐朝民间词数量不在少数,其中有的还是唐朝初期的作品。词在文坛上流行起来,是在唐朝诗人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之后。从晚唐到五代,文人的词逐步达到成熟的阶段,产生了像温庭筠、韦庄、李煜那些著名的词人,并且形成一个以温、韦为首的风格婉约、绮丽的流派。

宋朝是词的丰富多采的时代。北宋初期,晏殊、欧阳修等词人,继承了晚唐、五代词的风格,写的词简炼含蓄。柳永却长于铺叙形容,写长调有独到之处。后来的词人学会了含蓄和铺叙两种表现手法,像秦观、李清照用笔灵活,风格也显得有变化。苏轼开创了豪放的一派,丰富了词的内容,让复杂的思想感情在词里得到了表现。辛弃疾在苏词的基础上更扩展了写作的范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成为南宋词坛最优秀的典范。南宋其他的爱国词人,像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刘克庄、刘辰翁等,都是值得推荐的。此外还须提到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北宋的周邦彦和南宋的姜夔。他们的词特别重视格律的严整,内容离社会现实较远,可是艺术上却有一定的成就。南宋后期由于多数作者过分强调格律、追求技巧,词的发展便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词,就它的内容说,就是抒情诗,是诗的一种。(从这个意义出发,词人也就是诗人。)就它的体制说,则比诗体要复杂得多。因为词本是曲子词(歌词),是要依照词调(也叫词牌)来写的。每一个词调都有特定的形式格律。

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早期的词调本有些兼用作题目,像《渔歌子》写的渔民生活(见6页),《忆江南》写的怀念江南(见7页)。但是多数词人都不把词调作为题目,仅仅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朝,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词的形式,基本上是长短句,只有少数的词像《竹枝词》(见9页)、《浣溪沙》(见26页)、《生查子》(见34页)才是字句整齐的。每个词调的字数有多有少,简短的像《十六字令》只有十六个字,长的像《莺啼序》就有二百四十个字。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只有一部分早期的民间词伸缩性大些。有的词还不止一体,像《浪淘沙》,二十八字体(见10页)是一种,五十四字体(见19页)又是一种。词一般都分作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三、四段的是极少数。

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每个句子里用字都要讲究平仄声的区别,哪个字该平,哪个字该仄,都不能含糊(除了少数可平可仄的字)。安排韵脚的情况也因词调而各各不同。

词本是一种和音乐紧密结合着的文学样式,它的格律严密而且多样化。古代杰出的词人在创作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学会了自由运用这些格律的熟练技巧。他们精雕细琢,写出许多内容绚烂多采、风格优美、文字精炼的抒情词,表现出我国文学艺术的特色。但是由于格律太严,思想内容容易受到束缚,这不能不说是这种样式的重大缺点。

选词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古代词人多数是上层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们用词来写的不是吟风弄月,就是愁苦之音,这是应当批判的一面。另外一面,从唐、五代、宋词发展的主流看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仍然是广阔而且也丰富多采的,具有爱国思想的篇章固然照耀着词坛,民间词和写爱情、风景的词也都有比较出色的作品。本书就是试图介绍这些比较优秀的词给读者阅读、欣赏,增加知识,获得借鉴。总共选词108首。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原作品,解释和串讲都力求详尽,还加上浅近的说明,并选印古代板画五幅作为插图。词句的安排采取了分行方式,在适当照顾句意完整的情形下,让每行的末了都有韵脚,以便朗读;分两段的词,中间隔开一行。

本书的选注者为胡云翼先生,因他现已故世,这次我们请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蒋哲伦、唐文英同志对全书作了校订,进行了若干增删和修订,谨此说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 MO1qu0ZzAyCfrm61/SkpPyJhily/fyt4/N2q/p1Djkt2+Ua1td+ekRSBdGYNrjU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